物 理 化 学总 复 习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1. 热力学第一定律U Q W ∆=+只适用于:答案:D(A)单纯状态变化 (B)相变化(C)化学变化 (D)封闭体系的任何变化2. 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在300K 时绝热压缩到500K,则其焓变H ∆约为: 4157J3. 关于热与功,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就是:答案:B(A)功与热只出现在体系状态变化的过程中,只存在于体系与环境的界面上(B)只有封闭体系发生的过程中,功与热才有明确的意义(C)功与热不就是能量,而就是能量传递的两种形式,可称为被交换的能量(D)在封闭体系中发生的过程,如果内能不变,则功与热对体系的影响必互相抵消4. 涉及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就是:答案:D(A)单质的焓值均为零 (B)在等温过程中焓变为零(C)在绝热可逆过程中焓变为零 (D)化学反应中体系的焓变不一定大于内能变化5. 下列过程中,体系内能变化不为零的就是:答案:D(A)不可逆循环过程 (B)可逆循环过程(C)两种理想气体的混合过程 (D)纯液体的真空蒸发过程6. 对于理想气体,下列关系中那个就是不正确的?答案:A (A)0)TU (V =∂∂ (B) 0)V U (T =∂∂ (C) 0)P U (T =∂∂ (D) 0)P H (T =∂∂7. 实际气体的节流膨胀过程中,哪一组的描述就是正确的?答案:A(A) Q = 0 ;H ∆ =0;P ∆< 0 (B) Q = 0 ;H ∆ = 0;P ∆> 0(C) Q > 0 ;H ∆ =0;P ∆< 0 (D) Q < 0 ;H ∆ = 0;P ∆< 08. 3mol 的单原子理想气体,从初态T 1=300 K 、p 1=100kPa 反抗恒定的外压50kPa 作不可逆膨胀至终态T 2=300 K 、p 2=50kPa,对于这一过程的Q= 3741J 、W= -3741 J 、U ∆= 0 、H ∆= 0 。
9. 在一个绝热的刚壁容器中,发生一个化学反应,使物系的温度从T 1升高到T 2,压力从p 1升高到p 2,则:Q = 0 ;W = 0 :U ∆ = 0。
10. 当理想气体反抗一定的压力作绝热膨胀时,则:答案:D(A) 焓总就是不变 (B) 内能总就是增加 (C) 总就是增加 (D) 内能总就是减少11. 若要通过节流膨胀达到致冷的目的,则节流操作应控制的条件就是:答案:B (A)H )P T (∂∂=μ <0 (B)H )P T (∂∂=μ>0 (C)H )PT (∂∂=μ=0 (D)不必考虑μ的数值 12.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同一初态压力p 1可逆膨胀到压力为p 2,则等温膨胀的终态体积与绝热膨胀的终态体积之间的关系就是:答案:A(A)前者大于后者 (B) 前者小于后者 (C) 二者没有关系 (D)二者相等13. 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从273K 及 200kPa 的初态,经pT =C(常数)的可逆途径压缩到400kPa 的终态,则该过程的U ∆= -1702J 。
14. 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从温度为300K 绝热压缩到500K 时,其焓变H ∆为 4157J 。
15. 从定义 U H pV =-出发,推断下列关系中的不正确者:答案:C (A) p p U H ()()p V V ∂∂=-∂∂ (B) p p p U T ()C ()p V V ∂∂=-∂∂ (C) p p p U H T ()()()T V T V ∂∂∂=-∂∂∂ (D) p p p U H T ()()()p V T V∂∂∂=-∂∂∂ 16. 盖斯定律包含了两个重要问题,即:答案:D(A)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力学第三定律 (B)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的基本性质(C)热力学第三定律与热的基本性质 (D)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状态函数的基本特性17. 当某化学反应的0C m .P r π∆时,则该过程的)T (H m r ∆随温度的升高而 答案:A(A)下降 (B)升高 (C)不变 (D) 无一定规律18. 氢气与氧气以2:1的比例在绝热的钢瓶中反应生成水,在该过程中 答案:D(A)0H =∆ (B)0T =∆ (C)p 0∆= (D)0U =∆19. 在体系温度恒定的变化过程中,体系与环境之间:答案:D(A)一定产生热交换 (B)一定不产生热交换(C)不一定产生热交换 (D)温度恒定与热交换无关20. 在恒定的温度与压力下,已知反应A →2B 的反应热1H ∆及反应2A →C 的反应热2H ∆,则反应C →4B 的反应热3H ∆就是:答案:D(A)21H ∆+2H ∆ (B) 2H ∆-21H ∆ (C) 2H ∆+1H ∆ (D) 21H ∆-2H ∆21. 298K 时,石墨的标准生成焓0298.f H ∆为:答案:C(A) 大于零 (B) 小于零 (C) 等于零 (D) 不能确定22. 1mol 液体苯在298K 时,置于弹式量热计中完全燃烧,生成液体水与二氧化碳气体,同时释放出热量3264kJ,则其等压燃烧热P Q 约为:答案:C(A) 3268 kJ (B) -3265kJ (C) -3268 kJ (D) 3265 kJ23. 若已知 H 2O(g)与CO(g)在298 K 时的标准生成焓0298.f H ∆分别为:-242 kJ 、mol -1及-111kJ 、mol -1,则反应)g (CO )g (H )s (C )g (O H 22+→+的反应热为 131 kJ 。
24. 已知3()CH COOH l 、2()CO g 、2()H O l 的标准生成热01(.)f m H kJ mol -∆分别为:-484、5、-393、5、-285、8,则3()CH COOH l 的标准燃烧热01(.)C m H kJ mol -∆就是: (A) 874、1 (B) -874、1 (C) - 194、8 (D) 194、8 答案:B25. 已知反应 )l (O H )g (O 21)g (H 222→+的热效应H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就是: 答案:D(A)H ∆为H 2O(l)的生成热 (B) H ∆为H 2(g)的燃烧热(C) H ∆与反应的U ∆的数值不相等 (D) H ∆与0H ∆ 的数值相等26. 已知反应22C(s)O (g)CO (g)+→ 的热效应H ∆,下列说法中,何者不正确?答案:C(A)H ∆就是2CO (g)的生成热 (B) H ∆就是C(s)的燃烧热(C) H ∆与反应的U ∆的数值不相等 (D) H ∆与反应的U ∆的数值相等已知反应)g (O H )g (O 21)g (H 222→+的热效应H ∆,下列说法中,何者不正确? 答案:B (A)H ∆为H 2O(g)的生成热 (B) H ∆为H 2(g)的燃烧热(C) H ∆就是负值 (D) H ∆与反应的U ∆数值不等27. 已知25℃时,反应)g (HCl )g (Cl 21)g (H 2122→+的等压热效应H ∆为-92、3 kJ,则该反应的等容热效应U ∆为:答案:D(A) 无法知道 (B) 一定大于H ∆ (C) 一定小于H ∆ (D) 等于H ∆28. 用键焓来估算反应热时,反应26242C H (g)C H (g)H (g)→+的热效应H ∆就是:答案:B(A) [E C-C + E C-H ]-[E C=C + E C-H + E H-H ] (B)[E C-C +6 E C-H ]-[E C=C +4 E C-H + E H-H ](C) [E C=C + E C-H + E H-H ]-[E C-C + E C-H ] (D)[E C=C + 4E C-H + E H-H ]-[E C-C + 6E C-H ]29. 已知温度T 时,各反应的反应热H ∆如下:答案:B)g (H C )s (C 2)g (H 222→+ 0)a (H ∆=226、8 kJ mol-1;)l (O H )g (O 21)g (H 222→+ 0)b (H ∆=-286、0 kJ mol -1; )g (CO )s (C )g (O 22→+ 0)c (H ∆=-393、5 kJ mol -1;)l (O H 2)g (CO 2)g (O 25)l (CHO CH 2223+→+ 0)d (H ∆=-1167 kJ mol -1 则反应 )l (CHO CH )l (O H )g (H C 3222→+ 的反应热0r H ∆(kJ mol -1)为:(A)-526、3 (B) -132、8 (C) 132、8 (D) 526、330. 若规定温度T 、标准态下的稳定单质的焓值为零,则稳定单质的内能规定值将就是:(A) 无法知道 (B) 总就是正值 (C) 总就是负值 (D) 总就是零 答案:C31. 已知PbO(s)在18℃的生成热为 -219、5 kJ mol -1,在18℃至200℃之间,Pb(s)、O 2(g)及PbO(s)的平均热容各为 0、134、0、900、0、218 JK -1g -1,则在200℃时PbO(s)的生成热为 —218、32 kJ mol -1。
32. 在573 K 及0至60P 0的范围内,2N (g)的焦尔-汤姆逊系数可近似用下式表示:714J T H T () 1.4210 2.6010p P---∂μ==⨯-⨯∂(式中p 的量纲就是Pa)。
2N (g)自60100kPa ⨯作节流膨胀到20100kPa ⨯,则体系温度的变化T ∆为 -0、15 K 。
33. 使25℃、100kPa 的1mol 氦气(理想气体)膨胀到10kPa 。
经过(1)等温可逆膨胀(2)绝热可逆膨胀计算各过程的W 、U ∆、H ∆并进行比较。
解:(1)等温可逆膨胀:12100ln8.314298ln 570510p kPa W p dV nRT J p kPa=-=-=-⨯⨯=-⎰外 0U ∆= 0H ∆=(2)绝热可逆膨胀:5113513212100298118.610p T T K p γγ--⎛⎫⎛⎫=== ⎪ ⎪⎝⎭⎝⎭.213()8.314(118.6298)22372m V U nC T T J ∆=-=⨯-=- .215()8.314(118.6298)37292m p H nC T T J ∆=-=⨯-=- 2237W U Q J =∆-=-(3)绝热地、突然使压力减至10kPa 膨胀。
0Q =U Q W ∆=+2.2221121()()()m V p nC T T p dV p V V nR T T p -=-=--=-⎰外 221123()19152p T T K p =+= .23()8.314(191298)13342m V U nC T T J ∆=-=⨯-=- .25()8.314(191298)22242m p H nC T T J ∆=-=⨯-=- 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热力学第三定律1. 工作在100℃与25℃的两个大热源间的卡诺热机的效率η= 20% ,熵变S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