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英语教学生活化的形式

初中英语教学生活化的形式

初中英语教学生活化的形式上海市罗山中学王夷作为一门语言课,英语的教学往往过于知识化、正规化、标准化,导致教学过程因内容太实而显得呆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低下。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过程就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长过程。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则把杜威的话倒过来说,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重要思想,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成为真正的教育”。

他们俩人都认为“课堂教学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

生活既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

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经历走进课堂,学成后把知识用于生活,也就是说,课堂教学应立足于社会生活,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英语课堂教学脱离生活实际而变得枯燥无趣。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应充满真实的个人意义,它强调从学习者个人自身经验背景出发,来建构对客观事物的理解,教学应该置于有意义的情境中,而最理想的情境就是生活化情境。

这些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要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就要把教学过程生活化,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语境,将学生校外的生活经历与校内的学习活动联系起来,使图片、音像资料、报刊文摘中有关个人生活经历的内容与课堂教学活动相结合,给学生生活与学习是一体的感觉。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使他们能说感兴趣的话题,描述喜欢的事物,运用所学知识,交流传递真实的信息,讲述生活中真实的经历等,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的运用上,达到交际的目的。

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优质的。

那么,教师如何教学才算得上是教学生活化呢?本文将以英语教学生活化形式作为重点,结合作者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谈谈教学生活化形式的五大方面。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是指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背景知识,将学科课程变为学生认识生活的一种体验,体现学习“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科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学习同他们的家庭生活、学校学习、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

1.学生的家庭生活内容家是学生最熟悉的地方,因此家庭成员、职业、居住环境、家具摆设都是学生想要知道的内容,比如说我们在学习牛津教材6A第一课Family and Relatives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画出自己家庭成员的家谱树进行介绍。

在学习家谱的同时,可以让学生掌握英文姓名的表达(先名后姓)以及一些英美文化(妇女结婚后随丈夫姓)等。

再比如6A第四课What would you like to be?(你长大后想当什么?)首先可以问问学生们父母亲的职业,平时几点上下班?工作的内容是什么?从而让学生们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赚钱的不易。

然后可以问问学生们以后想成为什么?为什么?并激发起学生们为着理想而努力学习的斗志。

2.学生的学校生活内容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在这个属于学生自己的大家庭中,他们可以学习、生活、运动、认识新的朋友等等。

如学习牛津7BUnit8 A more enjoyable school life前,先让学生谈论自己的学校生活。

How many subjects do you have? What are they? What’s your favourite subject? How many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there in your school? How many buildings are there in your school? Whatafter-school activities do you have every day? …然后再和英美国家的学校生活进行对照。

教师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不断递进知识,增加知识坡度,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

然后依据温故知新的教学原则,由已知向未知引渡,架设攀登新知识高峰的梯子,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提醒学生带着旧知识去学习新知识,再通过自己比较,体会而摸索出带普遍性的知识规律。

这样学生很快地对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很清楚了。

3.学生的社会生活内容英语教材中有许多社会生活的内容,如遵守交规(6AUnit 7 Rules around us),保护环境(6AUnit 2 I have a good friend),火灾中自救(8B Unit 2 Blind man and eyes in fire drama)等方面。

2013年的英语中考作文题目How to Protect Myself(自我保护)就是要求学生描写一个场景或具体事例,比如灾难、被骗等突发情况中,写如何保护自己。

所以在英语教学中不应停留在教材表面,也不必追求高、大、全的英雄形象,就从学生身边的小事着手,如做好值日、乘车让座、遵守交通规则、不随地吐痰等,让学生根据所见、所做、所想进行会话和交流,教师有针对性地将词汇、句型、语法知识渗透其中。

这样的处理会使教学内容血肉丰满,增加亲近感,比枯燥说教、死记硬背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二.教学方式生活化教学方式生活化,就是通过创设丰富的生活情景,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加强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在生活中加以创造性地运用,从而逐步学会生存本领,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生活意义。

教师应在《新课标》指引下,努力创设生动和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逐渐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在动态真实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活动的积极性,让生活走进课堂。

1.组织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活动、游戏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

”课堂上,教师要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并适当运用于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在友好的、毫无拘束的氛围中。

例如,在教授学生there be 句型时,如若光是机械式的语法操练,学生们肯定会觉得很枯燥乏味。

所以,我在教学中,会使用游戏“大家来找碴”的方式,给同桌的两位学生分别一人一张不同的图片,要求学生在不看对方图片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句型Is there a/an...... in the picture? 或Are there two/three...... in the picture? 来找出两张图片中的八个不同处,最快的那组同桌就获胜。

e.g. A : Is there a bicycle beside the litter bin? B: No, there isn’t.A: Are there two cars in the picture? B: No, there are three cars.学生在自己喜爱的活动中也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新知,他们会觉得学习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由此可见,我们组织的活动、游戏必须有丰富的内容,并集趣味性、知识性和灵活性于一体。

唯有这样才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2.运用简笔画、实物、图片、动作、教具等巧设情景简笔画具有趣味性、整体性、交际性和牢固性等特点。

它易于操作,更能简中多变。

简笔画简单、易学,往往几笔画就能表现一件事物、一个行动、一个情景和一个情节;而且概括性强,能更为准确地表达意思,克服复杂画面常分散学生注意力,造成误解的缺点。

教师可用简笔画来显示新的单词,表达句型和语法。

如教学on, above, over, below, under这几个方位介词时,我运用简笔画作了如下图示:运用这个图示,让学生归纳出这几个介词的意思,如果不运用图示,直接给学生讲这几个介词的意思,他们会觉得很抽象,难以理解。

而运用简笔画,学生对这几个介词的意思就一目了然,并能很快掌握它们的用法。

再比如教学across , along, over ,to, up, down, through, round, from这几个运动介词时,也可以运用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加快掌握的速度。

这样不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活用了所学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语言生活化教学语言生活化,即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通俗易懂且富有哲理的生活化言语教学,化解难点。

语言教学的独特之处在于,语言既是教学手段,又是教学内容。

教学语言应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易于理解、吸收。

如(1) 在教学生基数词变序数词的方法时,我会编个顺口溜便于学生记住规则: 基变序,有顺序,一二三,特殊记( first, second, third)。

四以上,结尾都有“th”。

八减t,九减e,f来把“ve”替。

“ty”结尾去y变为“ie”再加“th”。

(2)教分数的英语表达方式时,四句话就可以概括:英语分数不费事,母序子基四个字,分子若是大于一,分母还须加s。

(3)be动词的用法:我是am,你是are,is跟着他她它。

(4)在教parent 和present两个拼写容易混淆的单词时,我会教学生:p加aren’t是父母,预备(前缀pre)送的(sent)是礼物。

同样,在教abroad和aboard 时,我会说:ab的road(路)是国外的路(中文意思:国外);a加board是船上,因为船上有很多木板(board是木板的意思)。

(5)以o结尾的名词变复数:有生命的加“es”,没生命的加“s”。

加“es”的归纳为:英雄黑人吃番茄土豆芒果。

(Heroes and Negroes like eating potatoes, tomatoes and mangoes.)在教学中,这些朗朗上口的口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使学生学起来更有兴趣,更容易掌握知识。

四.教学评价生活化1.改进评价手段。

冰冷的考试成绩或许可以反映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但不能全面衡量学生的英语能力水平,更不能体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为之付出的努力,缺乏人文关怀,因而不利于指导英语学习、强化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所以需要在考试评价的基础上,加入实践活动评价的因素,如听说读写方面的基本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进步程度等的评价。

这样一方面可以弥补单一书面评价的不足,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另一方面以用促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促进学生英语素养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比如,我现在所教的是预备年级,一般来说每两周会进行一个单元测试, 在这期间学生会有几次课文单词或词组的默写,如果默写一次100分,我会在学生的单元测验成绩上加一分,100分默写的次数越多,学生的单元测验成绩也会有相应分值的提高,这样对学生们来说也会更加重视英语单词和词组默写;对于测试本身来说,也会更加注重考核学生的基本功和平时学习态度。

2.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我们常常对它重视不够,或者简单地给一个定论性结果。

其实评价并不意味着教学活动的结束,也不过分关注结果如何,更不是为了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或贴上好中坏的标签,而是为了激励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同时发现和认识自己的不足,从而树立“我也能学好英语”的信心,鼓起进步的勇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