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5章 货币供给与均衡(模拟训练题)

第15章 货币供给与均衡(模拟训练题)

第15章货币供需与均衡模拟训练题(一)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个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从货币需求与物价的关系的角度来划分,货币需求可分为()A. 微观货币需求与宏观货币需求B. 主观货币需求与客观货币需求C. 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D. 主观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2. 微观货币需求主要是从微观主体的心理、动机入手,研究每一个微观经济主体持有多少货币最为合算,即指货币执行()所需要的货币量。

A.流通手段职能B.支付手段职能C.贮藏手段职能D.世界货币职能3. 一个国家或一个经济部门不考虑物价变动情况下的货币需求是()A.微观货币需求B. 名义货币需求C. 宏观货币需求D.实际货币需求4. 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的货币需求理论被称为()。

A.现金余额说B.现金交易说C.流动性偏好说D.货币主义学说5.凯恩斯认为,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A.收入水平B.利率水平C.人们的预期D.制度因素6.鲍莫尔和托宾通过研究发现交易性货币需求也会受到利率影响,与利率()。

A.同方向变化B.反方向变化C.同方向同比例变化D.关系不大7. 弗里德曼在他的货币需求函数中十分强调()的主导作用。

A.恒久收入B.财富C.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D.财富所有者的偏好8.一定时期内货币的流通总额称为()。

A.货币供给流量B.货币供给C.货币供给存量D.货币创造9.托宾察觉到凯恩斯投机性货币需求理论的漏洞,以风险因素为中心分析了利率和风险对货币投机需求的影响。

他提出了著名的()。

A.平方根理论B.流动性偏好论C.资产选择理论D.货币数量论10. 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货币均衡通常是指在一定()下的货币供应量等于货币需求量。

A. 财富水平B. 物价水平C.收入水平D. 利率水平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个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是正确的,少选、多选不给分。

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有()A. 收入水平B. 利率C. 预期物价变动率D. 制度因素E. 政策因素2. 弗里德曼认为,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A.收入的变化B.财富的变化C.货币的预期名义收益率D.货币之外的其他各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E.财富所有者的偏好3.商业银行要创造派生存款必须具备以下条件:()A.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B.实行全额准备金制度C.实行现金结算制度D.实行转帐结算制度E.实行信用货币制度4.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A.派生倍数变小B.派生倍数变大C.商业银行存款创造能力下降D.商业银行存款创造能力增强E.银行贷款增加5.基础货币是由下列哪些因素构成()A.现金B.法定存款准备金C.超额准备金D.定期存款准备金E.贷款6.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主要有()A向财政部融资B.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C.买入黄金和外汇D.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买入有价证券E.向企业融资7.当中央银行回笼基础货币时,可以采取()工具来调控基础货币。

A.提高再贴现率B.提高法定准备率C.降低再贴现率D.降低法定准备金E.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有价证券8.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率、商业银行增加超额准备金持有时,就会引起()A.货币乘数变小B.货币乘数变大C.货币供给倍数收缩D.货币供给倍数扩张E.货币供给量增加9.我国的信贷计划管理体制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A.统存统贷B.差额包干C.实贷实存D.比例管理E.计划指导10.货币均衡实现的条件是()A.健全的金融机构体系B.发达的金融市场C.社会经济发展D.健全的利率机制E.金融工具多样化三、名词解释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微观货币需求2.原始存款3.货币乘数4.货币供给内生性5.货币均衡四、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简要辨别现金交易说与现金余额说的异同。

2.简要分析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

3.简述基础货币的决定因素有哪些?4.货币供给的外生论的理论依据是什么?5.货币均衡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五、计算题(1小题,共8分)某国商业银行体系共持有存款准备金300亿元,公众持有的流通通货数量为100亿元,中央银行对活期存款和非个人定期存款规定的法定准备金率分别为15%和9%。

根据测算,流通中的现金漏损率25%。

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率5%,而非个人定期存款的比率50%。

(1)求活期存款货币乘数、M1货币乘数。

(2)狭义货币供应量M1。

六、论述题(1小题,共15分)1.什么是派生存款?它是如何在商业银行体系中创造出来的?派生存款的创造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2.弗里德曼如何从其货币需求函数引伸出政策结论的?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1.C 2.C 3.B 4.B 5.A 6.B 7.A 8.A 9.C 10.D二、多项选择题1.ABCD2.ABCDE3.AD4.AC5.ABCD6.ABCD7.AB8.AC9.ABCD 10.BD三、名词解释1.微观货币需求: 是指企业、家庭、个人等微观经济主体,在既定的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和其他经济条件下,把自己财富(或收入)中的多大比例以货币形式持有。

2.原始存款: 是客户以现金形式存入银行形成的存款。

3.货币乘数:是货币供应量Ms同基础货币B的比率(m=Ms/B)。

亦即每一元基础货币的增减所带来的货币供给量的变化。

4.货币供给内生性:是指货币供给是由实体经济的变量因素和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决定,而不是由实体经济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

5.货币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量与国民经济正常发展所必要的货币需求量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四、简答题1.答案要点:现金交易说与现金余额说的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将货币数量作为物价变动的原因,并且所得结论是相同的。

但是两者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1)现金交易说看重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强调货币的支出,而现金余额说则强调货币的持有。

(2)现金余额说重视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现金交易则注重货币的流通速度以及经济社会等制度因素。

(3)现金交易说所指的货币数量是某一时期的货币流通量,而现金余额说所指的货币数量是某一时点人们手中所持有的货币存量。

2.答案要点:(1)凯恩斯认为人们总是偏好将一定量的货币保持在手中,以应付日常的、临时的和投机的需求。

因此人们的货币需求就取决于人们心理上的“流动性偏好”。

(2)凯恩斯进一步分析,人们心理上的“流动性偏好”或人们的货币需求是由三个动机所决定的: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3)货币需求也被分为三部分:交易性需求、预防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

交易性需求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大小,并与收入的大小成正比。

预防性需求也是同收入成正比的。

投机性货币需求取决于利率的高低。

3.答案要点:基础货币的增减变化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1)国外净资产(2)对政府债权净额(3)对商业银行债权。

(4)其他项目净额主要指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以及中央银行在资金清算过程中应收应付的增减变化。

4.答案要点:(1)货币的生产(货币供应的来源)对私人企业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2)经济体系中的全部货币都是从银行流出来的,从本源上说,都是由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决定的,只要控制住每年新增贷款的数量,货币供给的总闸门就可以把牢。

5.答案要点:(1)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是否具有足够且有效的调控手段。

(2)国家财政收支是否保持基本平衡(3)生产部门结构是否基本合理。

(4)国际收支是否保持基本平衡。

五、计算题解:设活期存款准备金率为r d,定期存款准备金率为r t,现金漏损率为c,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为e,非个人定期存款比率为t,则有,(1)存款乘数d=1/(r d+e+c+t*r t)=1/(0.15+0.05+0.25+0.5*0.10)=2M1货币乘数为m=(1+c)/(r d+e+c+t*r t)=(1+0.25)/(0.15+0.05+0.25+0.5*0.10)=2.5(2) 基础货币B=R+C=400(亿元)则有M1=m*H=2.5*400=1000(亿元)六、论述题1.答案要点:(1)银行用转账方式发放贷款时创造的存款,即为派生存款。

(2) 商业银行主要是通过派生存款的方式实现信用货币供给的。

作为融资中介机构,商业银行必须不断地吸收存款以发放贷款。

在吸收存款的过程中,可以将流通中的现金纳入银行,其转化为存款后可用来发放贷款,然后贷款又转化为存款……这样一个过程周而复始下去,就会形成数倍于原始存款的存款量,这样信用货币的供给就会增加。

这就是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过程。

(3) 商业银行吸收一笔原始存款能够创造多少存款货币,要受到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多少、现金流出银行多少、超额准备金多少、定期存款多少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与派生存款存在着倒数关系。

2.答案要点:(1)弗里德曼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受三类因素的影响:财富总量、各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及财富所有者的偏好。

由此,弗里德曼提出了他的货币需求函数式:1dp ,;,,;;dt m b e M f y w r r r u p p ⎛⎫=⋅ ⎪⎝⎭ (2) 弗里德曼将影响货币需求的诸多因素划分为三组:一是收入或财富的变化;二是货币及其他各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三是财富所有者的偏好。

(3)尽管弗里德曼在他的货币需求函数中列出的因素很多,但他十分强调恒久收入的主导作用。

(4)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建立是为其解决通货膨胀问题的政策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弗里德曼分析了西方各国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通货膨胀,并提出了自己的政策建议。

弗里德曼根据货币需求分析认为,恒久收入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最重要。

由于恒久收入是稳定的,主要由恒久收入决定的货币需求量也是稳定的、可以预测的。

因此造成西方各国通货膨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货币供应量的变动。

因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物价水平变动的最根本决定因素,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持续、普遍的上升,因而通货膨胀始终是一种货币现象。

当货币数量的增加明显快于产量的增加时,通货膨胀便会发生。

因此引起物价全面上涨和持续性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只能是货币供应量的过度增长。

因此应把货币政策目标放在控制货币供应量上。

要医治通货膨胀,并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唯一有效的措施是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使它与经济增长相适应。

这种单一地控制货币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始终不变地以一种固定的比率增加,并大致与经济增长率相适应的政策,被称为 “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的政策含义就在于此。

参考文献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个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 从货币需求主体的角度来划分,货币需求可分为( )A. 主观货币需求与客观货币需求B. 微观货币需求与宏观货币需求C. 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D. 名义货币需求和客观货币需求2. 宏观货币需求是从市场供给、货币流通速度等宏观变量入手,探讨一国经济发展客观上所需要的货币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