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投资理论与交易策略设计》课程论文题目:筹码选股模型姓名:邱万坤学号:130727011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金融硕士年级:2013级指导教师:唐勇2014年6月19日成绩:评语:指导教师:(签名)筹码选股模型摘要:筹码选股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判断某只股票的筹码分布情况来判断股票未来的涨跌。
根据主力持仓理论,如果主力资金开始收集筹码,则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该股票出现上涨的概率比较大;如果主力资金开始派发筹码,则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该股票出现下跌的概率比较大。
筹码选股策略就是通过筹码分布数据,选择筹码集中度越来越高的股票,以期获得超额收益的方法。
关键词:量化交易,筹码选股,超额收益一.研究背景量化投资在海外的发展已有30多年的历史,其投资业绩稳定,市场规模和份额不断扩大、得到了越来越多投资者认可。
事实上,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新概念在世界范围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作为一个概念,量化投资并不算新,国内投资者早有耳闻。
但是,真正的量化基金在国内还比较罕见。
定量投资和传统的定性投资本质上是相同的,二者都是基于市场非有效或是弱有效的理论基础,而投资经理可以通过对个股估值,成长等基本面的分析研究,建立战胜市场,产生超额收益的组合。
不同的是,定性投资管理较依赖对上市公司的调研,以及基金经理个人的经验及主观的判断,而定量投资管理则是“定性思想的量化应用”,更加强调数据。
具有以下四大特点:(1)纪律性。
纪律性的好处很多,可以克服人性的弱点,如贪婪、恐惧、侥幸心理,也可以克服认知偏差,行为金融理论在这方面有许多论述。
纪律化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可跟踪。
定量投资作为一种定性思想的理性应用,客观地在组合中去体现这样的组合思想。
(2)系统性。
具体表现为“三多”。
首先表现在多层次,包括在大类资产配置、行业选择、精选个股三个层次上我们都有模型;其次是多角度,定量投资的核心投资思想包括宏观周期、市场结构、估值、成长、盈利质量、分析师盈利预测、市场情绪等多个角度;再者就是多数据,就是海量数据的处理。
(3)套利思想。
定量投资正是在找估值洼地,通过全面、系统性的扫描捕捉错误定价、错误估值带来的机会。
定性投资经理大部分时间在琢磨哪一个企业是伟大的企业,那个股票是可以翻倍的股票;与定性投资经理不同。
(4)概率取胜。
这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定量投资不断的从历史中挖掘有望在未来重复的历史规律并且加以利用。
二是依靠一组股票取胜,而不是一个或几个股票取胜。
量化选股就是利用数量化的方法选择股票组合,期望该股票组合能够获得超越基准收益率的投资行为。
一般而言,数量化选股策略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基于市场交易数据的选股方法从市场交易数据出发,选取如收盘价、成交量等指标作为股票收益率的解释因子,此类方法大多与技术分析挂钩,但又不仅限于技术分析领域。
其典型代表是基于动量、反转的选股策略。
2.基于财务基本面的选股方法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找出影响股价的重要因子。
依据基本面的选股方法往往遵循着“基本面决定价值,价值决定价格”的思维范式,通过对上市公司的估值,比较其理论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差异,判断其市场价格是否为合理定价,从而寻找投资机会。
进一步,基本面选股可细分为侧重于以成长和价值为导向的策略。
成长型策略关注反映公司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的指标,如ROE (权益净利率)、ROA(总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其它估值指标,如市盈率(P/E)和市净率(P/B)等财务指标作为选股条件。
而价值型策略则重点关注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估值水平是否合理。
3.基于统计模型的选股方法在这种模式下,通常使用多因素模型来捕抓那些能引起股票价格联动的市场和非市场的因素,该模型中隐含的一个重要假设是选取的各只股票收益率之间的联动性的唯一来源是模型中选定的那些解释因子,股票收益率之间的联动效应来源于这些解释因子对各股票的共同影响。
对这些解释因子的提取主要采用逐步回归法和分层回归法进行筛选,然后进行主成分分析,从众多备选解释因子中提炼出解释度较高的几个指标。
所选的解释因子有统计意义上或经济意义上的显著性,一般可从动量、波动性、成长性、规模、价值、活跃性及收益性等方面选择指标来解释股票的收益率。
总而言之,我们的目标是:开发实用、有效的数量化选股策略,对沪深1800 多只 A 股进行定向扫描,层层海选出在目标投资期内能够跑赢市场基准的股票组合,获得持续、稳定的超额收益。
二.筹码选股基础知识在股票投资实务中,不少投资者青睐使用"筹码"作为股票的代名词,在他们看来,股票市场实际上是多空双方进行博弈的场所,而筹码则是博弈的核心。
2.1.筹码运动与股票投资收益由于在二级市场上流通股票的份额是相对固定的,股票价格走势的变化必然是市场中资金与筹码之间交替互换的结果。
一般地,股票价格走势都会经历"筑底-上升-作顶-下降"4个阶段,相应地,筹码变化的特征则会遵循"由分散到集中,发散度下降-由集中到分散,发散度上升-由分散到集中,发散度下降-由集中到分散,发散度上升"的路径。
因此,筹码分布理论应运而生,筹码分布的学术名为"流通股票持仓成本分布",它反映的是在不同价位上投资者的持仓数量。
筹码分布理论是通过股票价格和成交量来研究筹码和现金可逆互换的理论。
该理论的最主要假设是:将所有影响股票内在价值和供求关系的因素都可以由筹码来还原。
依据该理论,股票投资的收益无非是来自于现金在低位转换为筹码(股票),再将筹码在高位兑换为现金的过程。
也就是说,任何一轮行情都将经历由低位换手到高位换手,再由高位换手到低位换手,即筹码的运动过程是实现股票投资收益的过程,因此股价运动的本质等于成交量背后的筹码运动状态,简而言之,是资金与筹码之间的博弈。
筹码分布和股价的变动相关,当某一股票筹码分布较为集中时,表明主力正在收集筹码,股价上涨的概率较大,当某一股票筹码分布较为分散时,表明主力正在抛售,股价下跌的概率较大。
上市公司股东人数的变化与其二级市场走势存在着一定相关性,股东人数越少,表明筹码越集中,股价走势往往具有独立个性,并常常逆大势而动。
股东人数越多,表明筹码越分散,股价走势往往较疲软,不具有独立性,跟着随大盘随波逐流。
2.2.筹码形态与运动筹码分布的形态主要有密集与分散两种,筹码分布的运动主要有集中与发散两类。
成交密集的区域,形成筹码峰,两峰之间的区域则形成谷,这是筹码分布的视觉形态,筹码的运动伴随筹码的集中与发散。
密集也分为高位密集和低位密集。
任何一轮行情都将经历由低位换手到高位换手,再由高位换手到低位换手,即筹码的运动过程是实现利润的过程(当然也可能是割肉亏损的过程)。
低位充分换手是完成吸筹阶段的标志,高位充分换手是派发阶段完成的标志。
成本密集是下一个阶段行情的准备过程,成本发散是行情的展开过程。
2.3.活跃筹码筹码分布能让投资者看出别人持股成本的分布情况,是做成本分析时很有效的工具。
在仔细观察筹码分布的变化情况时,可以发现在股价附近的筹码是最不稳定的,也是最容易参与交易的,因为在股价附近的股票持有者,最经受不住诱惑,盈利的想赶快把浮动盈利换成实际盈利;被套的想趁着亏损得还少赶快卖掉,利用资金买另外的股票,把亏损赶快挣回来。
活跃筹码就是反映股价附近的筹码占所有流通筹码的百分比。
它的取值范围是为0~100,数值越大表示股价附近的活跃筹码越多,数值越小表示股价附近的活跃筹码越少。
活跃筹码的多少还可用来描述筹码的密集程度,例如,如果今天的活跃筹码的值是50,则表示在股价附近的筹码呈密集状态;如果今天的活跃筹码的值是10,则表示在股价附近的筹码很少,大多数筹码都在远离股价的地方,获利很多,或者亏损很多。
当活跃筹码的数值很小时是很值得注意的一种情况。
比如,一只股票经过漫长的下跌后,活跃筹码的值很小(小于10),大部分筹码都处于被套得较深的状态,这时多数持股者已经不愿意割肉出局了,所以这时候往往能成为一个较好的买入点;又如,一只股票经过一段时间的上涨,活跃筹码很小(小于10),大部分筹码都处于获利较多的状态,如果这时控盘强弱的值较大(大于20),前期有明显的庄股特征,总体涨幅不太大,也能成为一个较好的买入点。
所以,在股价运行到不同的阶段时,考虑一下活跃筹码的多少,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效果。
2.4.筹码集中度与预期股票收益率筹码是股市博弈的核心。
在熊市中现金为王,在牛市中筹码为王。
在市场中,谁掌握更多的筹码,谁就将在未来的博弈中夺得主动权。
筹码运动的形式表现为筹码的集中与发散。
筹码集中度是指人(股东)均所持的股票多少在流通总股本中所占的份额。
根据实战经验总结得出,上市公司股东人数的变化与其二级市场的走势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股东人数越少,表明筹码越集中,市场观点越统一,股价走势往往具有独立个性,股价容易攀升。
反之,股东人数越多,表明筹码越分散,反映市场对未来股票的走势分歧越大,股价走势往往较疲软。
因此,筹码的集中过程是下一波行情的准备过程,而筹码的发散则是行情的展开过程。
综上所述,每当筹码集中度增加时,则预示着在下一阶段股票将会有较好的预期表现,这就是筹码选股基本思想的由来。
对于筹码集中度选股策略,主要方法如下:(1)筹码集中度高的股票(10以下)的爆发力强,上涨或下跌的幅度比较大。
(2)筹码集中度低的股票(尤其是20以上)的上涨力度明显减弱。
筹码的集中过程是下一阶段行情的准备过程,而发散过程是行情的展开过程。
需要强调:(1)不是只有集中,股票才会上涨。
(2)达到集中,上涨的幅度增大。
(3)不集中的股票,也会上涨。
筹码集中度衡量指标包括:(1)户均持股比例。
股东平均所持的股票在流通总股本中所占的份额,户均持股比例越大,表明筹码越集中,反之越发散。
(2)上市公司股东人数。
股东人数越少,表明筹码越集中,反之越发散。
三.筹码策略模型为了考察筹码集中度高的股票是否能带来较高的预期收益,本策略中选取三个有关筹码集中度的指标:股东户数(季度增长率)、户均持股数(季度增长率)、机构持股数(季度增长率),最终精选出符合标准的50只股票构造投资组合,希望在目标投资期内获取超越市场基准的绩效表现。
详细的股票筛选方法和投资组合的构建流程如下。
1.样本测试时间考虑到在股改之前的A股市场并不是全流通状态,则按照定义的筹码集中度指标并不具有实际意义,而且指标的实用性可能随时间而变化,应选择较近的时间测试,所以我们选择2012年5月1日作为第一个减仓日。
2.假设假设1:所有相关指标的原始数据来源是正确无误的。
假设2:我们的投资组合初始构建日定为2012年5月1日,以后每季度再调整日发生在5月1日、9月1日、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