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驻村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驻村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驻村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驻村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驻村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严”字当头助推驻村工作再起航——**区**街道确保驻村工作换挡不掉速近期,**街道结合各村实际积极选派了新一轮驻村干部,为进一步保持持续、有序和顺利开展,**以“严”字当头,确保驻村工作不因换人而断档,帮扶能持续有效开展。

严格驻村交接规范化,确保驻村无“烂尾”。

为防止因驻村干部队伍变化而导致的工作脱节问题,各驻村干部按照交接轮换要求,列出详细的移交清单,对过去经手办理的有关文件进行认真清理,该退要退还,未办理完结的文件以及重要文件要进行列表,与新任驻村干部做好交接工作。

各驻村工作队对开展以来下发的相关文件、学习资料以及民情民意日志、开会记录等资料进行清查归档。

对于有项目的驻村工作队,把项目资金、实施情况和相关资料交接清楚;工作队上报以及准备上报的项目,将项目资料整理好交给新任人员,做到驻村开展以来所有项目都能持续发挥作用。

移交清单在村“两委”班子的有效监督下现场移交,使交接工作做到了规范、齐全、有序,为新一轮驻村工作队顺利有序开展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严格管理考核责任化,确保驻村不掉链。

为解决驻村干部留下不安心的问题,**街道为驻村干部安排好住宿,为他们准备必要的生活物品、工作用具,并按需给予适当的补助,为其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在确保驻村干部生活保障前提下,让他们安心沉到基层、吃住到村、联系到户,切实承担起责任、发挥好作用,在借鉴和吸收前任驻村工作队好思路、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牢固树立全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奉
献意识。

该街道加大对驻村干部的考核力度,定期抽查驻村干部的工作实绩,全方位了解群众对驻村干部的认识度、工作认同度和服务水平赏识度,对驻村工作不扎实及“走读干部”,记入驻村干部个人工作档案,作为全年考核、评选先进的依据。

同时,每月召开驻村干部、村干部会议,要求驻村干部向街道党工委汇报本月内开展的各项工作的情况,并形成汇报材料,重点汇报自身学习情况、工作成效、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通过汇报的形势,使各驻村干部各方面都得到提高,以此来激发驻村干部不断增强责任感,加强纪律性。

严格帮扶措施精细化,确保驻村出成效。

一是驻村干部进村后,认真开展“一宣四帮”,通过集体座谈、入户走访等形式,对村人口、耕地等情况进行详细了解。

在走访中,要求驻村干部逐户走访,填写户情调查表,从饮水、行路、用电、上学等方面,对农民群众最需要、最期盼、最渴望解决的实际困难进行详细询问,彻底摸清了群众所想、所盼、所愿;
二是以“精准扶贫”为抓手,闯出精准帮扶新要求。

明确精准帮带对象,确保扶贫资源真正用在扶贫对象身上,因户施策,缺啥补啥,动态管理,避免盲目帮扶,把资金安排到户、到人、到具体项目,并逐户建档立卡,真正把帮带优势挖掘出来,把扶贫政策含量释放出来,使农户走上可持续致富之路;
三是完善民心党建信息管理系统。

按照“鼠标一点、民情尽显”的要求,各驻村小组以村为单位建立了民情信息点,实现了一户一页、一事一表、一组一册、一村一档,建立了“民情大数据”,使新任驻村干部上任后能快速、精准地掌握村组、农户情况,明确帮扶措施,制定工作计划,更好地开展驻村工作。

各驻村小组以村民组为单
位,要求驻村干部手绘“民情地图”,简便直观、清晰准确地记录了村民的居住院落、路线、地理位置,精准图示了每户村民基本情况,直观反映了村民低保享受、计生重点帮扶、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家庭具体信息,提高精准扶贫和驻村帮扶针对性。

附送:
驻村工作队工作纪实
驻村工作队工作纪实
驻村工作队工作纪实扎根基层当“百姓” 一心为民谋福祉——记**区**乡**驻村工作队**村坐落于**区**乡深山之中,为一类贫困村。

该村基础设施落后,群众生活条件艰苦,驻村工作组进驻后,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用实干与群众一起改变落后旧面貌,迎接幸福美满新生活。

用“一支队伍”为群众点亮“心灯”3月21日,夜幕降临,天色渐暗,**乡**村新安装的太阳能灯全部亮起,把进村的公路两旁照得雪亮,路过的村民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宁静的小山村晚上不再摸黑,不再打火把、手电筒走路。

“以前,由于没有路灯,晚上看不清路,都是一片漆黑,群众出行不方便、不安全,一不小心就会踏进水田,掉进沟里。

”村民们跟笔者聊了起来。

驻村干部多次向上级反映村民心愿,到相关部门协调到10万余元资金,及时联系施工方安装路灯。

如今,**村新添了50盏路灯,方便了群众晚上的出行,改变了“天黑就关门,晚上不见人”的生活方式,解决了当地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之前不敢想的事情尽成了现实,有了路灯,既方便了村民出行,也加强了**村的社会治安,驻村干部这支队伍还
真有能力,是真心来帮助我们的。

”周围村民边说边竖起大拇指。

练“两项绝活”为群众谋求福祉练“说”功,当好“宣传员”。

驻村工作队围绕**区产业发展规划,把大道理说实,把小道理说透,将**区惠民政策明白卡发放到村民手中,向村民宣传森林防火、土地承包、劳动合同等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村民法律意识,驻村1个月,走访6个村民组,200多人次,共计发放明白卡、法律法规知识宣传资料200多份,宣传法律知识2次。

练“做”功,当好“办事员”。

驻村干部了解到1个菌棒管理好,除去本钱,可赚5元,10000棒1年能收入5万。

为了让村民能够在家门口赚钱养家,驻村干部与村委员多次找村里香菇生产基地老板杨某协商兴办合作社的问题,他们希望村民能到香菇基地学习香菇培养植技术,自搭大棚后拿菌棒养殖,待采摘又让香菇基地回收。

在驻村干部的努力下,杨老板同意兴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香菇产业模式,既让村民增收,实现村民创业“零”风险,还促进香菇基地增产。

目前,有20多户农户有意放弃外出务工,一心发展香菇。

抓“三个时段”为群众解开心结上午:
“给来访群众一个热情的微笑,为他们递上一杯茶水,让来访群众心平气和的把他们心里的‘憋屈’讲出来……”**乡**村驻村工作组成员就是这样在“群众说事室”接待村民,和村民聊天、拉家常,倾听他们的心声。

目前,共为村民解开心中的“疙瘩”5个。

中午:驻村干部联合包村的乡干部,进村入户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和面临的实际困难,征求群众意见建议。

针对群众反映的春耕时种植技术不懂及劳动力不够等问题,驻村干部主动协调专家进田间地头为群众授课,请种植大户为群众做技术指导,与大家一起劳作,确保
村民春耕备耕的顺利开展。

驻村活动开展快1个月,共走访留守儿童26人次,困难党员6户,孤寡老人7人,困难群众30人次,创业致富带头人1人,调节矛盾10起,解决困难5个。

晚上:
将“访”出来的事情写在《民情日志》里,并记在民情台账上,思考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舒家坡组地势较高,没有硬化通组路,村民出行不便,饮水十分困难,我门要向区民宗局、水务局等部门汇报情况,共计争取支持资金5万多元,为该组修建人畜饮水点1个,自来水接通后,将惠及村民40多户,320多人。

”驻村干部的《民情日志》里这样写道。

目前已撰写民情日记60多篇,建立民情台账10多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