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学术史重要人物简表
西晋
范宁武子
撰《春秋榖梁传集解》十二卷,是今存最早的《榖梁传》注解,阮元收入《十三经注疏》。
东晋
郭璞景纯
注《易》《山海经》《穆天子传》《方言》《尔雅》《楚辞》
梁
皇侃一作皇儡
《论语义疏》,南宋时佚,乾隆间从日本引回
《礼记义疏》、《礼记讲疏》、《孝经义疏》等,均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中有辑本。
梁
南宋
朱熹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周易本义》《诗集传》《大学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楚辞集注辨正》《中庸辑略》《通鉴纲目》《宋名臣言行录》《近思录》《河南程氏遗书》《伊洛渊源录》,阂人辑录的《朱子语类》
南宋
吕祖谦伯恭
《近思录》《古周易》《易说》《周易音义》《周易系辞精义》《吕氏家塾读诗记》《春秋集解》《左氏传说》《续左氏传说》《历代制度详说》
清
江永
字慎修,又字慎斋
《周礼疑义举要》《礼书纲目》《律吕阐微》《古韵标准》《音学辨微》《四声切韵表》
清
徐乃昌字积余,号随庵
《积学斋藏书目》《积学斋藏书记》《积学斋丛书》20种(皆清人未刻之著作)《积余斋丛书》21种《随庵所著书四种》
室名“积学斋”、“积余斋”、“随庵”、“镜影楼”等;藏印有“积学斋”、“徐乃昌印”、“南陵徐氏”、“积学斋镇库”、“徐乃昌曝书记”等
清
陈寿祺
字恭甫、介祥、苇仁,号左海、梅修,晚号隐屏山人
《五经异议疏证》《尚书大传定本》《欧阳夏侯经说考》《齐鲁韩诗说考》《礼记郑读考》
藏书楼名“小馆”,书不外借。主纂《广东通志》《福建通志》
清
叶德辉字奂彬,号直山,别号郋园
中国古代学术史重要人物简表
来源:金恒澈Mr.ELF的日志
该表以朝代为顺序,同一朝代内顺序随意。本意惟图简便,如有阙误,望同仁补充。
朝代
姓名
字、号、别号
著作
其他
西汉
毛亨
《毛氏诂训传》,毛诗开创者,
毛亨为大毛公,毛苌为小毛公
西汉
孔安国子国
《古文尚书》及《尚书孔氏传》后均佚。东晋梅赜献今存本《古文尚书》及《尚书孔氏传》,对梅赜所献;宋儒开始怀疑,经清儒考定为后人伪作。
伯祖吕本中为“东莱先生”,吕祖谦则称为“小东莱先生”。后世均称吕祖谦为“东莱先生”
南宋
王应麟字伯厚,号深宁居士
《困学纪闻》《玉海》《诗考》《诗地理考》《汉艺文志考证》《玉堂类稿》《三字经》《汉制考》《通鉴地理通释》
南宋
岳珂
字肃之,号亦斋,晚号倦翁
桯史、愧郯录
南宋
胡安国
字康侯,号青山,学者称武夷先生,后世称胡文定公
清
张钧衡字石铭,号适园主人
在南浔建“适园”,藏书达10余万卷。《适园藏书志》16卷,著录善本960多部;还刻印《张氏适园丛书初集》、《适园丛书》、《择是居丛书》,以及宋本47种、元本64种、明本302种。
清
刘逢禄
字申受,号申甫,又号思误居士
《尚书今古文集解》《书序述闻》《左氏春秋考证》《公羊春秋何氏解诂笺》《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谷梁废疾申何》《论语述何》《四书是训》
强调“求实”,以考证“典制之实”和“事迹之实”为治史宗旨。
清
赵翼
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晚号三半老人
《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三大史学名著
清
王先谦
字益吾,因宅名葵园,学人称为葵园先生
校刻《皇清经解续编》,编有《十朝东华录》、《汉书补注》、《后汉书集解》、《荀子集解》、《庄子集解》、《诗三家义集疏》、《续古文辞类纂》
著有《春秋传》,存三十卷
程颐门人,湖湘学派奠基人,不存门户之见
元
胡三省身之
《资治通鉴音注》《释文辩误》《通鉴辨误》
明
梅鷟致斋
《尚书考异》、《古易考原》、《春秋指要》、《仪礼翼经》
撰《南雍志·经籍考》(亦名《明太学经籍志》、《南雍书目》)
明
胡应麟
字元瑞,号少室山人,别号石羊生
《诗薮》《少室山房笔丛正集》《少室山房类稿》
西汉
扬雄子云
《太玄》、《法言》、《方言》、《训纂篇》
西汉
戴德延君
今文礼学“大戴学”的开创者,编成《大戴礼记》八十五篇,今残。《小戴礼记》的编纂者戴圣
西汉
刘向
原名更生,字子政
《战国策叙录》《说苑》《新序》,《别录》
西汉
刘歆子骏
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七略》
《辑略》为全书的叙录,其余《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
署所居名“师伏堂”,学者因称之“师伏先生”。
清
段玉裁字若膺,号懋堂,晚年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
《说文解字注》、《六书音均表》、《古文尚书撰异》、《毛诗故训传定本》。
《经韵楼集》十二卷,是段玉裁研读经史子集笔记和与友人书札的汇编,其间大量引证史料,从文字的形音义训释考订,辨正古籍谬误。书后附收近人刘盼遂《补编》上下卷及年谱
清
王夫之字而农,号涢斋,一壶道人,船山先生
《周易外传》《周易内传》《尚书引义》《思问录》《老子衍》《黄书》《噩梦》《续春秋左氏传博议》《春秋世论》《读通鉴论》《宋论》
清
阮元
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
《皇清经解》、《经籍籑诂》、刻《十三经注疏》并作校勘记。
清
皮锡瑞
字鹿门,一字麓云。
《五经通论》《经学历史》、《尚书大传疏证》
清
黄宗羲
字太冲,号南雷,尊称为南雷先生,晚年自称梨洲老人,学者称梨洲先生
《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宋元学案》《孟子师说》
开创了中国史学上的新体裁,即“学案体”(《明儒学案》《宋元学案》)
清
顾炎武
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俑,学者尊称为亭林先生
《日知录》、《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
清
焦循里堂
《孟子正义》疏赵岐注,《周易王氏注补疏》《尚书孔氏传补疏》《毛诗郑氏笺补疏》《春秋左传社氏集解补疏》《补记郑氏补疏》《论语何氏集解补疏》合之,为《六经补疏》
清
鲍廷博
字以文,号渌饮
知不足斋,刊刻《知不足斋丛书》
清
陈春东为
建藏书楼“湖海楼”,辑刊有《湖海楼丛书》
清
毛奇龄
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晚晴,“西河先生”
魏
王弼辅嗣
《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论语释疑》
魏晋玄学家
魏
王肃子雍
曾遍注群经,对今古文经意加以综合,编撰《孔子家语》,所注经学在魏晋时期被称作“王学”。
魏
何晏平叔
何晏与夏侯玄、王弼等倡导玄学,竞事清谈,遂开一时风气,为魏晋玄学的创始者之一。《论语集解》
西晋
杜预元凯
《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春秋释例》
缪篆分韵》说文谐声谱考证》历代石经考略》
清
孙诒让
幼名效洙,又名德涵,字仲颂(一作冲容),别号籀庼
修建了“籀园”、“怀籀园”、“籀公楼”
“有清三百年朴学之殿”
《广韵姓氏刊误》《周礼正义》《契文举例》《墨子间诂》《白虎通校补》
清
惠士奇
字天牧,一字仲孺,晚号半农,人称红豆先生
《易说》《礼说》《春秋说》
清
毕沅
郑樵字渔仲,世称夹漈先生
《尔雅注》《诗辨妄》《通志》(「二十略」涉及诸多知识领域,堪称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
夹漈草堂,郑樵著书立说的地方
南宋
袁枢
字机仲
通鉴纪事本末
创“纪事本末”
南宋
周密
字公谨,号草窗,又号霄斋、苹洲、萧斋,晚年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弁阳啸翁、华不注山人
《齐东野语》《志雅堂杂钞》《武林旧事》编有南宋词集《绝妙好词》
明
王世贞
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
《弇山堂别集》《弇州山人四部稿》
“后七子”领袖之一
明
陶宗仪
字九成,号南村
《辍耕录》《书史会要》《说郛》《南村诗集》《四书备遗》
明
毛晋
字子晋﹐号潜在。原名凤苞﹐字子久。
建汲古阁﹑目耕楼。《十三经注疏》,十七史《文选李注》《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等。有些宋本如《说文解字》等因得翻刻而传世。版心下端均具“汲古阁”或“绿君亭”名。毛晋刻书为历代私家刻书最多者﹐後人称为“毛钞”。著《隐湖题跋》﹐辑《毛诗陆疏广要》。
清
黄丕烈
字绍武,号荛圃、荛夫,又号复翁
藏书“士礼居”,筑荛圃,“佞宋”
藏书目录《百宋一廛书录》《求古居宋本书目》未刊
清
陆心源
字刚甫,号存斋,晚号潜园老人
藏书楼“皕宋楼”“十万卷楼”“守先阁”
清
戴震字东源,一字慎修,号杲溪
《尚书今文古文考》《春秋改元即位考》《诗经补注》《方言疏证》《孟子字义疏证》《声类表》《声韵考》
东汉
赵歧
初名嘉,字邠卿、台卿。
《孟子章句》
与张衡、刘褒、蔡邕(文姬之父)同为东汉四大画家。
东汉
郑玄康成
编辑、注释了“三礼”,《礼记》49篇的选辑本得以独立成书;郑笺毛为主,融今古经,兼采三家诗说。注《易》,用费氏古文,把象、象与经文合在一起,并在其前面加上“象曰”、“彖曰”字样,以与经文相区分。
注《尚书》用古文,与马融不同兼采今文。
遗著由学生编为《西河全集》
清
王念孙
字怀祖,生而清羸,故自号石臞
时与钱大昕、卢文弨、邵晋涵、刘台拱有“五君子”之称
《广雅疏证》《经传释词》《经义述闻》《读书杂志》
清
王引之
字伯申,号曼卿与其父王念孙并称“高邮二王”
奉旨勘订《康熙字典》讹误,撰成《字典考证》。后人辑有《王文简公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