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01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
2001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
10
1984.8
《全日制六年制城市/农村小学教学计划(草案)》
11
1988.9
《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
初中课程由以往与高中合并设计改为与小学合并设计;含“五四学制”和“六三学制”两种方案
12
1992.8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
名称由“教学计划”更改为“课程计划”
274
学年总时(节)
910
910
1050
1050
1050
1050
1190
1190
1122
9522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颁布的小学课程方案
序号
颁布时间
文件名称
备注
1
1952.2
《四二旧制小学暂行教学计划》
四年制初级小学和两年制高级小学
2
1952.10
《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
1953年停止推行
3
1953.9
《小学四二制教学计划(草案)》
2001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
年 级
九年课时总计(例)
课 程 门 类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
思想
品德
思想
品德
思想
品德
7~9%
历史与社会
(或选择历史、地理)
3~4%
科学
科学
科学
科学
科学
(或选择生物、物理、化学)
7~9%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20~22%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13~15%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6~8%
体育
体育
体育
体育
体育
体育
体育
与健康
体育
与健康
体育
与健康
10~11%
艺术
(或选择音乐、美术)
9~11%
综 合 实 践 活 动
16~20%
地方与学校课程
周总课数(节)
26
26
30
30
30
30
34
34
34
4
1954.2
《小学四二制教学计划(修订草案)》
5
1955.9
《六年制小学教学计划》
6
1957.7
《1957-1958学年度小学教学计划》
7
1963.7
《全日制小学教学计划(草案)》
8
1978.1
《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
小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两年
9
1981.3
《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
历史G5-6
历史G5
社会(G3-5/G4-6)
地理G4-5
地理G5
地理G4
(有条件者可开设外语G5-6)
外语G3-5
(外语G4-5)(*有条件者可开设)
外语G3-6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结合实际,确定本地区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工作目标和步骤)
(*“劳作在各科教学的实验、实习中和课外另定时间教学,不列入教学科目内”)
13
2001.11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方案(试行)》
对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整体规划
表1-3.我国各时代的小学课程设置
1953年
(四二制)
1963年
(六年制)
1978年
(五年制)
1981年
(五年制)
1992年
(五年制与六年制并存)
2001年
(六年制)
政治G4-5
思想品德
思想品德
品德与生活G1-2、品德与社会G3-6
生产常识G6,(教材地方自编);
四年级以上每年劳动半个月
兼学(即学工、学农、学军,四、五学年每年4周;一、二、三学年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适当参加一些兼学活动)
劳动G4-5
劳动(G3-5/6)
周会(*主要进行德育和时事政策教育)
课外活动(分自习G1-5、体育活动G1-5、周班、队会G1-5、科教文娱活动G1-5)
活动(分晨/夕会每天10分钟、班团队活动G1-5/6、体育锻炼G1-5/6、科技文体活动G1-5/6)
综合实践活动G3-6(含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学校机动时间两周,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远足等;晨会、班队会、科技文体活动等由学校自主安排)
体育
体育
体育
体育
体育
体育
图画(含绘画剪贴等)
图画
美术
美术
美术
艺术(或选择美术、音乐)
手工G1-3
音乐
音乐
音乐
音乐
音乐
自然G5-6(含卫生常识)
*“第一、二、三学年不设常识科,教师应将自然、社会等常识,在语文及其它各科教学和课外活动联系进行”)
自然G5-6
自然常识G4-5
自然G3-5
自然
科学G3-6
历史G4-5
语文(分阅读G1-6、作文G3-6、写字G1-6)
语文(分讲读G1-6、作文G3-6、写字G1-6)
语文
语文(分讲读G1-5、作文G3-5、写字G1-5)
语文
语文
(*各学段均包含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维度)
算术(含珠算G5-6)
算术(含珠算G5-6)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各学段均包含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