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薛定谔之猫:量子的不确定性everything is impossible
雷·库兹韦尔: 美国 出生日期1948年2月 发明家、企业家、学者 主 要 成 就:发明盲人阅读机、音乐合成器和语音识别系统
《智能机器的时代》 《奇点临近》
四次产业变革历程
蒸汽机革命
电力革命
信息革命
智能革命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 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纽约客》杂志: 自从机器人的概
念在科幻小说里首次 出现……甚至更早, 从工业革命爆发,机 器大生产最开始为商 家创造利润的那一天 开始,人类便开始了 无休无止的焦虑。
3、赢者通吃的年代
马太效应更加明显
创新能力决定国家综合实力
跨国公司盈利明显
截至2017年5月11日,美国五家科技 公司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脸 书总市值超过2.9万亿美元,超过英国 GDP,相当于法国GDP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1、当代科技发展不断突破人类认识局限,引发了一系列2015年 2017年
2016年
2011年,Watson参加综艺节目危险边缘(Jeopardy)来测试它的能 力,这是该节目有史以来第一次人与机器对决。
Watson:人工智能平台的应用
高铁技术和通车里程世界第一
国产大飞机
2016年世界十大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
苏宁“智能仓库”:现代物流业一角
苏宁的“亚洲最大智慧物流基地” 从入库、补货、拣选、分拨到出库全部实现智能化管理。
蔚来汽车ep9
中国已经具备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和能力
• 第一、中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有一定能力的工业体系 • 第二、中国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国防体系 • 第三、中国有比较完整和有一定能力的科学技术研发体系 • 第四、中国是人力科技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14
日本“发那科机器人”:生物医学实验
全球创新企业100强:2015年40家,2016年34家。
4、自主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各国积极发展新兴产业 世界主要国家工业战略
全球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
推进制造业与信息化的深 英国: 《工业2050战略》
度融合,推动三维(3D)打 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 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 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刻不容缓
认知比行动更重要
大洗牌
如果现在你不创造未来 未来你将生活在过去
2016年8月,《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位列世界最具创新力经济体第
25位,首次成为“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发布以来第一个跻身25强的中等收入经济
体国家。
18
我国研发人员数量世界第一 发明专利的申请量世界第一 发表国际科技论文数量第一 高速铁路工程技术世界第一 超大型计算机速度世界第一 姣龙号潜艇深潜度世界第一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世界第一 高技术产品出口量世界第一 还有一批批的重大原创第一 核电华龙一号技术世界第一
马斯克想要太空旅行便宜些, Space X 公司也有了;
马斯克想要出行更快些, Hyperloop 面世了;
他从没有抱怨过世界多糟糕, 但他一直在改变世界 。
这很伊隆·马斯克。
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 BCI技术最早植入人体的是人工耳蜗。 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就是使用了脑机接口技术来实现和外界 的交流的。
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优先领域
先进制造业
信息
环境科学及技术
生命 科学
科学
生物技术
技术应用
能源 科学
材料 科学
各种技术融合 产生更多边沿学科
新材料
纳米 科学
2、科学技术引领市场和生产方向,产业化的周期在缩短,竞争加剧
以往模式:研究机构—技术研发—产品设计—产品生产—渠道—营销 如今:小公司、小团队--技术专利、风险投资--模块化工厂
中美的差距
时差 两个状态和时态 代差 AI 互联网时代(体量小 起步晚 基础薄弱) 落差 生态是别人决定的
下一代的互联网、信息技术、AI基础平台和我们没 有什么关系了
工业革命时代,(后发)我们成为制造大国 互联网第三次浪潮,我们是最大的获益国 重要的是如何面向未来
1、增长模式、增长动力的转换:
风险投资:广种薄收,博弈市场 快速研发:高效、协同 生产变革:数字化、模块化、柔性
(制造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 公司经营:控制力--领导力
中外互相学习
竞争更加激烈 大量淘汰 跨界
10
马斯克
1971年6月28日出生于南非
马斯克想要一种新的网络支付 方式,PayPal 出现了;
马斯克想要开环保电动车,特 斯拉建立了;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发展依靠的是更多的智慧而不是汗水
29
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2、发展绝对水平不够高和老龄社会过快来临之间的矛盾凸显。
“生之者寡,食之者众”,提高劳动生产率迫在眉睫。
3、发展对资源环境的新压力与人民群众对改善生存环境的新要 求之间矛盾空前
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 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胡焕庸线东部地区环境承载力已达到极限
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2、发展绝对水平不够高和老龄社会过快来临之间的矛盾凸显。 “生之者寡,食之者众”,提高劳动生产率迫在眉睫。
3、发展对资源环境的新压力与人民群众对改善生存环境的新要 求之间矛盾空前
德国:《工业4.0战略》 中国:《中国制造2025》 印度:《印度制造振兴计划》 巴西:《工业强国计划》
16
5、怎样看待未来发展
技术为本,创新为先
产业业态巨变整合
3D
大量工作岗位被替代
(俄罗斯 人脑模型)
打
不再只是“站在巨人
印
的肩膀上”,而是“
站在全人类的智慧深
处”。
科学与科幻之间
目前跨国公司控制着全世界70%以上 的对外直接投资,2/3的世界贸易,70 %以上的专利和其他技术转让。
2016年报告,瑞士学者用数学模
型分析全球经济,发现造成全球 市场动荡原因来自147个拥有40% 全球财富且高度关联,几乎全部 隶属于一个超级金融实体——共 济会。
全球价值链分工更有利于处在价值链两端的发达国家,在分工 重塑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竞争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