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病人紧急状况处理流程图

临床病人紧急状况处理流程图

临床病人紧急状况处理流程-----------------------作者:-----------------------日期:输血反应[应急预案]1.发现病人出现输血反应,立即报告医生。

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继续观察。

反应严重者:立即停止输血,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病人寒颤时注意保暖,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过敏严重者配合医生抢救。

3.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减轻病人及家属的焦虑情绪。

4.再次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交叉配血试验、保存输血袋、必要时取病人血样送血库。

5.通知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并查找原因。

6.做好各项记录,认真交接班。

[处理流程]输液反应[应急预案]1.发现病人出现输液反应,立即报告医生。

2.反应轻者,减慢输液滴速,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症状及体温变化。

3.反应严重者,立即停止输液,按医嘱给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对症处理病人出现的症状。

4.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减轻病人及家属的焦虑情绪。

5.与家属共同封存剩余溶液和输液器,送有关部门进行检测。

6.根据医嘱抽取病人血样标本,并详细记录病人生命体征及处理过程。

7.及时向感染科等有关部门汇报。

[处理流程]化疗药物外渗[应急预案]1.发现病人化疗药物外渗,立即停止给药,保留针头强力回抽漏于皮下的药液。

2.评估外渗的穿刺部位、面积、外渗药物的量、皮肤的颜色、温度、疼痛的性质。

3.根据病人的评估结果,局部用2%的普鲁卡因加地塞米松或者生理盐水在穿刺部位和肿胀范围做环形及点状封闭。

4.外渗24小时可以局部给予冷湿敷以减轻疼痛和预防组织坏死,可以使血管收缩,减少药液向周围组织扩散。

5.抬高患肢,减轻因药液外渗而引起的肢体肿胀,避免患处的局部受压。

6.外渗局部肿胀严重时,可用33%-50%硫酸镁湿敷,湿敷面积应超过外渗部位外围2-3cm ,湿敷时间保持24小时以上。

(也可选用其他湿敷药物)7.如果药物外渗后局部有破溃、感染时,应报告医生及时给予清创换药等处理。

8.渗漏24h 后,可行红外线、超短波等理疗。

9.关心病人心理情况,并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

[处理流程]1. 热敷:适用于植物碱类抗癌药物如长春新碱、长春药碱、异长春新碱。

2. 冷敷:蒽环类抗癌药物如紫杉醇、氮芥、阿霉素。

3. 建议使用:a) 24小时持续湿敷:用5%GS250ml,内加Vib 1210支、庆大霉素8万10支,地塞米松5mg10支,利多卡因5ml5支。

b) 局封:NS10ml 加地塞米松5mg 、利多卡因2mlc) 局部贴敷:* 贴敷(护肤粉加上超薄敷料)贴敷 * 生土豆片切成薄片,沿血管走向或外渗部位贴敷。

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1.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药,就地平卧进行抢救,并迅速报告医生。

2.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ml ,小儿酌减。

如症状不缓解,每隔30min 再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注意保暖。

发生心脏骤停,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的抢救措施。

3.维持呼吸:给予氧气吸入。

呼吸抑制时,遵医嘱肌内注射可拉明或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

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应立即准备气管插管,必要时配合施行气管切开。

4.抗过敏:根据医嘱立即给予地塞米松5-15mg 静脉注射或氢化可的松200-40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

应用抗组胺类药,如肌肉注射异丙嗪25-40mg或苯海拉明20mg。

5.补充血容量: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

如血压下降不回升,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必要时可用多巴胺、阿拉明等升压药物。

6.纠正酸中毒。

7.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他临床变化,并做好病情动态记录。

[处理流程]发生空气栓塞[处理预案]1.发现空气进入病人血管,立即夹住静脉管路,阻止空气进一步进入。

2.若大量空气进入血管导致病人发生胸闷、心慌、呼吸困难而窒息时,立即采取头低足高左侧卧位,给予氧气吸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报告医生,遵医嘱及时用药,做好其他处理。

4.做好病人及家属解释工作,减轻其紧张情绪。

5.据实做好相关记录。

[处理流程]患者发生误吸[处理预案]1.病人发生误吸时,应立即赶赴现场实施急救,如情况紧急,同时通知医生。

2.护士应视不同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1) 神志清醒者:取站立身体前倾位,医护人员一手抱住患者上腹部,另一手拍背使病人咳出误吸物。

(2) 神志不清者: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立即采取负压吸引快速吸出口鼻及呼吸道内吸入的异物。

(3) 患者出现神志不清、心跳停止:立即心肺复苏,遵医嘱给予抢救用药。

3.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等病情变化,常规做好各项治疗、护理。

4.如家属不在身边,通知家属并做好安抚工作。

5.据实记录抢救过程。

[处理流程]泛水[处理预案]1.发现泛水,立即查找原因,积极采取措施阻止继续泛水。

2.不能自行解决时,通知总务科或总值班,请维修人员立即赶到现场。

3.协助维修人员共同将水扫净,尽快使环境恢复干燥状态。

4.放置醒目标识,告诫患者和家属陪客绕道或小心行走,防止跌倒。

[处理流程]医疗纠纷[处理预案]1.发生医疗纠纷时,当班人员应尽力平息病人及家属的情绪,尽可能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如有错误应向病人和家属赔礼道歉,避免矛盾激化。

2.妥善安置病人,评估病人的各项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并向主管医生、科主任、护士长报告。

3.当事人无法解决时应暂时回避,由主管医生、其他值班护士、科室负责人出面调解,表达解决问题的诚意,避免争吵,尽量将纠纷妥善解决。

4.与病人相关的药物、仪器等应及时封存,必要时留取标本,妥善保管。

5.假如在调解过程中病人或家属出现过激行为,应与总值班、保卫科、门卫等部门取得联系,协同处理,必要时直接向110报警。

6.记录纠纷发生的经过、处理办法及结果。

7.当事人应有书面材料交与科室讨论,讨论结果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

[处理流程]遭遇暴徒[处理预案]1.不管任何情况、任何人在病房遭遇暴徒时,当班人员应保持冷静,首先设法保护病人及自身的安全。

2.设法取得求助。

3.注意嫌疑人外貌特征及逃跑路线,为公安部门提供线索。

4.安抚被害人情绪,检查受伤情况。

5.记录事情经过。

[处理流程]投诉[处理预案]1.发生投诉时,首先将病人或家属安置在合适的环境,稳定投诉者情绪。

2.耐心倾听投诉者抱怨,让其宣泄不满情绪。

3.对投诉事件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及时给投诉者答复。

4.如投诉问题确实存在,应立即处理并向投诉者道歉;如与事件有出入时,应耐心向投诉者解释,尽快解除误会。

5.对投诉事件本部门无法解决时,应立即与相关部门联系,尽快解决投诉的问题。

6.建立投诉登记制度,无论何时采取何种方式(如信函、电话、电传、面谈等),详细记录事件发生原因、整改措施、处理结果。

7.如属护理过失问题,当事人应有书面态度,科室要进行讨论,避免事件重复发生[处理流程]护理过失[应急预案]1.发生护理过失事件,当事人应立即报告主管医生、护士长或主管护师。

2.如当时能纠正的问题,应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以避免或减少因其造成的不良后果,避免事态发展。

3.无法纠正的问题,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

怀疑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时,医患双方应共同现场对实物进行封存。

4.根据过失严重程度,在规定时间内电话或书面报告护理部、医务科。

5.建立护理过失登记制度,出现护理过失后,本人应及时向护士长汇报,并登记发生的经过、原因、后果,当事人要有书面汇报材料。

6.护士长应及时组织科室讨论,分析原因,制定防范措施,讨论结果上交护理部。

[处理流程]封存病历[处理预案]1.出现纠纷和医疗争议时,由患者本人或其代理人提出封存病历要求。

2.科室向医务科报告,封存病历时应在医、患双方共同到场的情况下进行,封存后应在封口处注明封存日期、时间并签名,病历由医务科保管。

3.封存前应仔细检查病人资料是否齐全,及时完成患者病情变化、治疗、护理等各项记录。

4.如为抢救患者,病历应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齐。

5.病历封存后不得再随意进行修改。

[处理流程]封存标本[处理预案]1.患者在医院期间,疑似由于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时,应当场将标本封存,同时注明使用日期、时间、药物名称、给药途径。

2.科室应向医务处(夜间向总值班)报告,护士长向护理部报告。

3.封存标本时应在医、患双方共同到场的情况下进行,封存标本后需在封口处注明封存日期、时间并签名。

4.封存标本由医院相关部门保管(药房、血库等)。

5.需要进行检验的标本,应到由医患双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双方无法共同指定检验机构时,由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

6.对封存标本进行启封时,应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在场。

[处理流程]新闻媒体采访[处理预案]1.接到院办有关新闻媒体采访通知,根据采访目的及内容安排被采访人。

2.采访时不应影响病人的休息及治疗,涉及到具体病人时应事先取得其同意。

3.如没有接到通知记者已到病房时,应先报告院办或总值班,并告知记者先办理相关手续,经同意后方能进行采访。

4.采访时应热情接待并配合记者工作。

[处理流程]突发事件急救[处理预案](一)院内急救程序1.凡遇重大、复杂、批量、紧急抢救的突发事件,当班护士应立即向护理部及相关部门和人员报告;夜间、节假日向总值班报告。

2.护理部在接到突发事件急救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参与指挥,并组织调配护理人员实施救护。

3.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处理突发事件受伤人员。

4.急诊科急救程序:(1)伤员来院后,首先由急诊科护士做好应急处理,同时严格执行报告制度。

(2)急诊科护士不足时,由护理部或总值班调集相关科室护士参加急救工作。

(3)由医务科、护理部或总值班负责组织、协调患者的急救、专科等工作。

5.门诊患者、住院患者突发意外情况时,所在科室或就近科室应就地进行抢救,并迅速通知急诊科医护人员前往参加急救,并将患者转至急诊科进一步治疗,同时报告医务科、护理部协助组织抢救。

[处理流程](二)院外急救程序护理部在接到紧急任务需要抽调护理人员时,按以下预案调配人力资源:1.调配原则:根据紧急事件的性质、规范、上级部门要求来确定调配的科室以及护士的数量。

2.调配权限:平时工作日由护理部统一调配:节假日和夜间由接到通知的部门或总值班立即与护理部主任或副主任联系。

3.调配方法:(各医院根据本院具体情况自定方案,举例如下:)(1)抽调人数在5名以内时,从急诊科、ICU等应急能力强的科室抽调,根据需要由一名护士长带队。

(2)抽调人数在15名以内时,从急诊科、ICU抽调5名护士外,再从内、外科抽调其他人员,同时指派一名护士长带队。

(3)抽调人数在30名以内时,可在全院各病区抽调业务技术能力强的护士,组成护理应急小分队,并指派一名科护士长带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