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记叙顺序及作用

记叙顺序及作用


三、插叙
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
断叙述的线索,插人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
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爸爸的花儿落了》插叙“不让我上学迟到”一事…… 以表现爸爸教孩子热爱学习,不要懒惰,要从小养成
好习惯,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应用拓展
(辽宁丹东)(二)阅读选文,完成14~20题。 雨夜的灯光 ①八岁那年,我跟着父亲赶集卖黄豆。黄豆并不好卖,直到下午, 父亲才卖出去十几斤。②开始散集了,集市上的人少了许多。天边 的云越来越多,间或还会响起一记惊雷。我扯着父亲的衣角,催促 道:“爸,快要下雨了,我们赶紧回家吧!”③雨落下来,父亲把蛇 皮袋扎好,架上自行车,带我到一个屋檐下避雨。我们俩眼巴巴地 看着大雨倾盆而下,不知何时才能回家。④夜幕降临,风停雨歇, 空气里都是湿透的烂泥味。一脚踩在地上,泥水直往裤脚里倒灌。 父亲坚定地喊了一声:“回家!”他把我放在自行车横粱上,骑着自 行车,摸黑往家赶。走出去大约十里地,路两旁已很难见到灯光, 耳朵里除了夜鸟的叫声就只剩风声了。
⑤山道经雨一淋,红土变成黏泥。父亲累得气喘吁吁,再怎么用 力,行进起来也是慢如蜗牛。父亲把我从车上抱了下来,让我帮着 推车。⑥一路跌跌撞撞,我们来到了一个让人胆战心惊的三岔路口。 这附近遍地坟场,林间的猫头鹰像孩子哭似的鸣叫着,吓得我几乎 丢了魂。我赶紧抓牢父亲的衣襟,带着哭腔说:“怕……”“别怕, 跟着我走!只是鸟叫,有什么可怕的!”父亲抓住我的手,安慰着。 ⑦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前方亮起一盏马灯,暖暖的,亮亮的,像是 升在林间空中的一轮明月。 ⑧“你们去哪儿呀?”光亮后面的人影问。“陈坊。”父亲应声答 道。“你儿子多大了?”那人又问。“八岁。”父亲答。⑨“我送 送你们吧!” ⑩两人一问一答,把寂静的夜衬得更加寂静。⑪一 路上,那人和我们讲起他儿子的故事。
二、倒叙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
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
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
顺序进行叙述。 倒叙实质上只是顺叙的局部变异或调整。
1. 点题式
开篇先对所叙事件进行议论,提示主旨,然 后再叙述事件过程,并常常首尾呼应,再次深化。 《一件小事》(鲁迅)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 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 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 我至今忘记不得。 作用:强调突出了这件小事于我的意义,点明题旨,为 下文确定了情感基调。
⑫那年,他儿子也是八岁,一次突然高烧不退,他和孩子的妈妈连 夜送儿子去山下的医疗站。因为走得急,忘了带马灯。那天夜里也 下了一场大雨,道路泥泞难行。一家人摸黑赶路的时候,不小心跌 倒在沟边的岩石上,儿子竟被摔坏了头。 ⑬ “我不希望再有人在这条山道上摔倒。一到雨夜,没什么事, 我就打着马灯出来看看,好让路过的人能看清前面的路。这条路上 满是泥巴,路边沟沟坎坎全是硬硬的岩石,要是摔倒了,可真危险 啊!”他边走边说。⑭走了大约五里山路,我的双脚实在酸痛得不 行了,就向父亲直嚷嚷:“爸,我脚疼,走不动了!”父亲一边吃 力地推车,一边安慰我说:“就快到了!”那人二话没说,竟半蹲 着让我趴到他背上。他直起腰的时候,对我说:“我儿子,当时也 是你这么大!”然后就一路背着我走。
记叙顺序及作用
情景导入
记叙顺序
知识讲解
概念解读
一篇记叙文应该先写什么、后写 什么,应该按怎样的次序来安排文中的 材料——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记叙顺序。
一、顺叙
顺叙就是按人物的经历或事件发生、发展
的先后顺序进行的叙述。
作用:使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1.是按时间顺序记叙
⑮走出山林,父亲向打马灯的男人道谢。这时,我才看清了他 的脸:黑黑的眉毛,浓浓的胡须,一双深邃的眼睛,仿佛流尽 了泪…… ⑯ 多少年过去了,那一路的灯光总让我感到那样的
温暖,那样的难以忘怀。 (选自《轻悦读丛书》有删改)
18.选文第12段属于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答案: 插叙,交待打马灯男人雨夜的不幸遭遇,揭示打马灯男
使人想到:“这是为什么?”急于从后文中寻找答案,因而增 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3. 怀念式
篇首开宗明义叙述心中的怀念,由此进入回忆。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
的背影 。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 祸不单行的日子。(《背影》朱自清) 作用:点题,为全文奠定了思念、伤感的基调.
人雨夜护送路人的原因。
课堂小结
一、顺序 记叙顺序及作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倒叙 三、插叙
2. 悬念式
先在开头设置悬念,然后步步释疑以引人入胜。 《第二次考试》开头:著名的声乐专家苏林教授发现了一 件奇怪的事情:有一个二十岁的女生陈伊玲,初试时的成绩 十分优异……而复试时却使人大失所望……但这样年轻而又 有才华的学生却还是第一个,这样的事情也还是第一次碰到。
作用:开头提出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引起读者的注意,自然会
如《老山界》一文,就是按照时间的推移,
当天下午——天黑——当天夜里 ——第二天黎明 ——两点以后 ——第二天下午两点 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
2. 是以地点的转换为顺序来叙述事件
《藤野先生》节选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 绯红的轻云,……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 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