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教学目标
二、(1)、了解慕尼黑的时间、内容以及绥靖政策的危害。
(2)、记住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导火线及欧洲战场和亚洲战场的挑起者。
(3)、记住斯大林格勒战役、珍珠港事件的时间、标志。
(学习重点:绥靖政策斯大林格勒战役珍珠港事件)
(学习难点:慕尼黑阴谋)
二、合作与探究
(一)复习与导入
(1)指名回答前一课知识(问题略);
(2)谈话过度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自学指导(一)慕尼黑协定和绥靖政策的实质
学生阅读课文P27、28页,勾画、标注(慕尼黑会议【历史上称为慕尼黑阴谋】的时间:1938年9月。
操纵国:德、意、英、法。
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
绥靖政策:(1)含义:绥靖政策也称姑息政策。
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
20世纪30年代前,绥靖政策主要表现为扶植战败的德国、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
这从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中可以窥见端倪。
在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洛迦诺公约中则更具体化了。
“绥靖”一词,来源于《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意思是“安抚平定”,到了现代,作为政策,它成为一种姑息养奸的做法。
(2)内容: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事件是:慕尼黑阴谋。
危害:绥靖政策的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
2、自学指导(二)德国进攻波兰和大战爆发
学生阅读课文P28——30页,勾画、标注(二战爆发的时间:1939年9月1日。
导火线:德国突袭波兰。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直接原因: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大影响。
二战爆发的两个战场:欧洲战场:1940年4-5月,德军很快占领
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许多国家,英国伦敦也在此期间也遭到空袭。
亚洲战场: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
德对苏联发动的战争:1941年6月,德国发动了对苏联的战争,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标志是珍珠港事件),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敦刻尔克撤退:1940年5月,法英联军在英吉利海峡的敦刻尔克进行战略撤退,意义;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
阅读“自由阅读卡”)(三)知识拓展
1、从时间、地点、挑起者、导火线等对一战和二战进行比较。
2、你从战争会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中,你认为如何避免战争?
三、知识巩固与提高
(一)、学生记忆本课重点知识并小组展示(以展示记忆本课重点知识的情况为主)(二)、巩固展示:
(展示过程:先组内讨论,然后小组长派组员到台前展示。
展示要求:脱稿、语言流畅;对展示的问题先讲解,再归纳要点)
用讲故事的方式讲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爆发的(注意:要突出几个要点:时间、地点(欧洲战场和亚洲战场)导火线、原因。
)
(三)、达标测试: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是( )
A1939年9月18日B1939年9月1日
C1941年6月21日D1942年12月7日
2、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事件是()
A德国吞并奥地利B慕尼黑阴谋
C德国闪击波兰D珍珠港事件
3、苏联卫国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A德国偷袭波澜B不列颠之战
C1941年德国发动对苏联的侵略战争D日本偷袭珍珠港
4、使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到最大规模、成为一场名副其实的世界大战的是()
A德国闪击波兰B英国对德国宣战
C日本偷袭珍珠港D《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5、二战爆发的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经济危机的打击
C德、日法西斯的扩展D英、法等实行绥靖政策
6、二战爆发前,首先被法西斯德国吞并的国家是()
A捷克斯洛伐克B奥地利
C西班牙D法国
7、对法西斯侵略不敢加以制裁,以牺牲小国利益来安抚侵略者的政策被称为()A安抚政策B和平政策C交换政策D绥靖政策
8、标志着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事件是()
A全面侵华战争B偷袭珍珠港
C占领中国东北D侵略东南亚
9、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A日本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战争B德国突然袭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C德国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D日本偷袭珍珠港
10参加慕尼黑阴谋的首相不包括()
A达拉第B丘吉尔C希特勒D墨索里尼
11、二战爆发的导火线是()
A萨拉热窝事件B德国闪击波兰
C日本偷袭珍珠港D太平洋战争爆发
12、慕尼黑阴谋产生最大的危害是( )
A使绥靖政策达到顶峰B导致捷克斯洛伐克亡国
C加速了二战的爆发D是德国把战争矛头指向苏联
简答:
你知道1941年12月7日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吗?
结合中国历史,1937年------1945年中国历史处在什么时期
四、小结与课后作业
1、引导学生作学习小结。
2、课后预习和复习。
五、教师批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