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生理学考试提纲

植物生理学考试提纲

第一章水分的代谢1植物体内水分存在形式束缚水、自由水比例决定植物的抗性(束缚水/自由水高,抗性强)2水势的概念:同温同压下物系中的水与纯水间每偏摩尔体积的化学势差。

(压力势、渗透势、衬质势、重力势)不同植物不同情况水势组成不一样典型细胞水势组成由:压力势、渗透势、衬质势成熟细胞中间有大液泡:有渗透势和压力势干燥细胞:衬质势细胞之间水分流动(从高水势流到低水势)3渗透作用细胞吸水的三种方式:渗透吸水、吸胀吸水、代谢吸水渗透吸水动力:渗透势吸胀吸水动力:衬质势代谢吸水动力:ATP呼吸供能4根系吸水的部位、方式、途径、动力部位:根毛区方式:主动吸水、被动吸水途径:共质体途径和质外体途径动力:根压(主动吸水)、蒸腾拉力(被动吸水)5蒸腾作用的概念、指标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向外界扩散的生理过程。

指标:蒸腾速率、蒸腾系数67气孔运动的三个学说(1)淀粉-糖互变学说(2)无机离子吸收学说(3)苹果酸生成学说8解释木质部水分上升动力的学说内聚力学说(蒸腾拉力-张力-内聚力学说)9影响蒸腾作用的内外因素内界因素:界面层阻力,气孔阻力,角质层阻力外界因素:光、大气湿度、大气温度、风第二章矿物质营养1必需营养元素的概念、标准、种类(17种)大量营养元素9种、微量元素8种概念(等于标准):a完成植物整个生长周期不可缺少的b在植物体内的功能是不能被其他元素所代替的c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用种类:碳、氢、氧、氮、(不是灰分元素)磷、硫、钾、钙、镁、铁、锰、硼、锌、铜、钼、氯、镍大量营养元素:碳、氢、氧、氮、磷、硫、钾、钙、镁、微量元素:铁、锰、硼、锌、铜、钼、氯、镍2主要元素氮、硫、锌缺少以后的症状表现在老叶嫩叶上:缺氮老叶上(叶子缺绿、色淡、发红)缺硫嫩叶上(叶子缺绿)缺锌小叶症3溶质跨植物细胞膜转运的4种方式(途径)离子通道、胞饮、载体蛋白、离子泵主动的:离子泵、载体蛋白被动的:离子通道和一部分载体(不消耗能量的)扩散:简单扩散(小分子)、易化扩散(离子通道和一部分载体)4细胞膜与离子转移有关的蛋白质离子通道、离子载体、离子泵5根系吸收矿物元素的部位和途径部位:根毛区途径:共质体途径和质外体途径6影响植物吸收矿物质元素的内外因素内因:根的表面积,根毛可以增大表面积;根部的代谢活动(主动吸收)。

外因:土温、土壤通气状况、介质的pH值78概念:单盐毒害、平衡溶液、生物固氮、营养最大效率期初级共转运单盐毒害:将植物培养在单一种盐类溶液中,即使这种盐是植物生长必需,而且浓度很低,对植物仍然具有毒害作用平衡溶液:消除离子毒害作用的溶液生物固氮:某些微生物把空气中的游离氮固定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营养最大效率期:对同种植物,不同生育期施肥,对生长影响不同,增产效果有很大不同,其中有一个时期使用肥料的营养效果最好,这个时期被称为营养最大效率期。

初级主动吸收:共转运——H+- ATP酶消耗ATP,转运H+形成跨膜质子电化学势梯度,促进其它离子跨膜运输第三章光合作用1光和色素的种类、英文代号叶绿素的吸收峰在多长范围种类、英文代号:叶绿素(chla/chlb =3:1)类胡萝卜素(叶黄素/胡萝卜素=2:1)叶绿素吸收峰:蓝紫光区(430~450)红光区(640~660)2概念:原初反应、希尔反应、红降现象、双光增益原初反应:光合作用中从叶绿素分子受光激发到引起第一个光化学反应为止的过程,其中包含色素分子对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的过程。

希尔反应(水裂解放氧):在光照下,离体叶绿体类囊体能将含高铁的化合物,还原为低铁化合物并释放氧红降现象:照射波长在586~685 nm之间,小球藻量子产量大体相等,当波长超过685nm时,量子产量显著降低。

这种现象称为红降现象。

双光增益:在远红光(大于685nm)条件下,产生红降现象,当补充较短波长的光(650nm)时,量子产量将会恢复,并且是增益的,将这种双光促进光合效率的现象称为双光增益。

3光系统一、光系统二的英文代号及作用特点光系统二PSⅡ的作用特点:光电解水释放氧气、还原PQ(质体醌)光系统一PSⅠ的作用特点:还原ATP、氧化PC(质体箐)4光反应及暗反应发生的部位光反应: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暗反应:叶绿体基质中5光合电子传递的两种类型、特点和光合磷酸化的关系类型:环式光合电子传递(对应环式电子磷酸化)和非环式光合电子传递(非环式电子磷酸化)特点:环式光电子传递可产生ATP不能产生NADPH;非环式光电子传递即可释放氧产生ATP又可产生NADPH6非环式光合磷酸化每分解2mol水可释放1mol氧传递4mol电子使内腔积累8mol氢离子形成3molATP、2molNADPH光合磷酸化中ATP合酶(ATPase)7C同化途径多样性及异同点C同化途径多样性:C3、C4、CAMC3:羧化阶段(CO2固定)、还原阶段(储能)、更新阶段(RUBP 再生)C4:羧化、转变、脱羧还原(3种)、再生C4的脱羧还原3种类型:8光呼吸(概念)光合部位及生理意义光呼吸:植物绿色器官在照光条件下吸收氧气和释放CO2的过程,称为光呼吸。

光合部位:叶绿体、线粒体、过氧化体生理意义:提供氨基酸利于蛋白质的合成;排除过剩的同化力ATP;清除乙醇酸,减少毒害作用,保持光合作用的正常运行。

9、C3、C4及CAM植物在解剖结构和光合性能的差别C4比C3光合效率高的原因C3比C4光合效率高的原因1)CO2亲和力:C4植物-PEP羧化酶与CO2亲和力高;C3植物-RUBP羧化酶与CO2亲和力低。

2)CO2补偿点:C4植物CO2补偿点低(0~10mg/L)——低补偿植物;C3植物CO2补偿点高(50~150mg/L )——高补偿植物。

3)CO2浓度:C4途径CO2泵作用,提高鞘细胞CO2浓度,C4 植物光呼吸维管束鞘细胞中进行,光呼吸极低——低光呼吸植物;C3植物光呼吸叶肉细胞中进行,强的光呼吸——高光呼吸植物。

10光合产物运输的部位、形式和方向部位:韧皮部形式:还原糖形式(蔗糖)方向:上面的叶片向上,下面的叶片向下,中部叶片上下运输11概念:光合速率、二氧化碳补偿点、光补偿点光合速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或放出O2的量,或者积累干物质的量。

二氧化碳补偿点:当光合吸收的CO2量等于呼吸放出的CO2量,这个时候外界的CO2含量就叫做CO2补偿点。

光补偿点:同一叶子在同一时间内,光合过程中吸收的CO2与光呼吸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放出的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

12第四章呼吸作用1呼吸作用种类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2呼吸作用糖分解途径的多样性糖酵解EMP、三羧酸循环TCA、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磷酸戊糖途径3P、乙醇酸途径)3糖酵解发生部位、物质与能量的转换关系细胞质b、通过糖酵解1mol葡萄糖可分解为2mol丙酮酸c、1mol 葡萄糖2molATP,2molNADHNADH还原性辅酶Ⅰ,NADPH还原性辅酶Ⅱ;NAD辅酶Ⅰ,NADP 辅酶Ⅱ4三羧酸循环产生的部位、物质能量的转换线粒体基质b、1mol的丙酮酸经过三羧酸循环后降解成3mol CO2 c、1mol葡萄糖可产生6molCO2,2molATP,2mol FADH2,8molNADH经过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物质能量是怎样变化的a、1mol葡萄糖可降解成6mol CO2b、1mol葡萄糖可形成4molATP,10molNADH,2molFADH2/1mol葡萄糖可形成38molATP 5呼吸电子传递链的概念、呼吸电子传递体呼吸电子传递链:呼吸代谢中间产物氧化脱下质子H(H++ e)或电子,沿着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呼吸传递体传递到分子氧的总轨道。

呼吸电子传递体:氢传递体:NAD(辅酶Ⅰ)、FAD、UQ(泛醌),电子传递体:细胞色素体、铁流蛋白6氧化磷酸化概念、发生部位(线粒体内膜)氧化磷酸化:与呼吸链上的电子传递相偶联,通过NADH、FADH2的氧化过程形成ATP的过程━氧化磷酸化(两个过程相互偶联)发生部位:线粒体内膜1molNADH可形成3molATP(磷氧比是3) 1mol FADH2可形成2molATP(磷氧比是2)7线粒体末端氧化酶概念、多样性末端氧化酶:把底物的电子通过电子传递系统最后传递给分子氧并形成水或过氧化氢的酶类。

多样性:细胞色素氧化酶、交替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酚氧化酶与电子传递联系在一起:细胞色素氧化酶、交替氧化酶8抗氰呼吸(又叫产热呼吸)的概念、抗氰呼吸末端氧化酶(又叫交替氧化酶)电子传递特点及生理意义抗氰呼吸(又叫产热呼吸):在氰化物存在下,某些植物呼吸不受抑制,所以把这种呼吸称为抗氰呼吸。

抗氰呼吸末端氧化酶(又叫交替氧化酶)电子传递特点:抗氰呼吸的电子传递通过NADH直接传递给交替氧化酶,然后传给O2,不经过ctyb 和ctyc,因此不受氢氰酸抑制。

生理意义:利于授粉、能量溢流、增强抗逆性9概念:呼吸速率、呼吸商、温度系数呼吸速率:用单位时间,单位重量(叶面积)所消耗的有机物、吸收的O2或释放的CO2的量来表示。

呼吸商(RQ);表示呼吸底物的性质和氧气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

温度系数(Q10);由于温度升高10℃而引起的反应速率的增加,通常称为温度系数。

10呼吸作用与种子、果实、蔬菜贮藏的关系呼吸作用导致a、水分增多,种子湿产生许多霉菌b、呼吸底物消耗得快c、放出热量,是粮食温度增加,反过来促进呼吸降低含水量、降低温度、减少氧气、增加二氧化碳/氮气第五章植物激素1植物激素的种类(5大类)、结构特点(指分子骨架)生长素及ABA的生理作用种类、结构特点:生长素类IAA极性运输(大多数有吲哚环)、赤霉素类GAs非极性运输(基本结构赤霉素烷,20C/19C的双萜)、细胞分裂素类CTK非极性运输(腺嘌呤衍生物)、乙烯、脱落酸ABA非极性运输(以异戊二烯为基本单位组成的含15个碳的倍半萜羧酸)生长素(IAA)生理作用:1)促进细胞和器官的伸长2)促进细胞分裂3)对根生长(高浓度抑制根伸长)和发育(促进根的形成和根的早期发育;促进茎叶等器官不定根的发育)的影响4)诱导开花和单性结果5)控制顶端优势6)抑制离区的形成,延缓叶子脱落ABA的生理作用;a、促进器官脱落b、诱导种子和芽的休眠c、抑制生长和加速衰老d、调节气孔的开闭2概念:植物激素、三重反应、极性运输植物激素;植物激素是在植物体内的一定部位上产生的,然后输送到其它部位上起作用, 浓度极低,对植物的生理过程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一类有机物。

三重反应;1.上胚轴生长(高生长)受到抑制(矮化)2.侧向生长增加(加粗)3. 上胚轴的水平生长(偏上生长)极性运输;指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的运输方式。

3ABA在植物抗逆性中的作用逆境时脱落酸含量增加,以提高抗逆性1)减少膜的伤害:你竟会伤害生物膜,脱落酸可能使生物膜稳定2)减少自由基对膜的破坏:会延缓SOD和过氧化氢酶等活性的下降,阻止体内自由基的过氧化作用,降低有毒物质的累积3)改变体内代谢,减少水分散失4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的机理(1)可能是促进了纤维素酶、果胶酶的合成,水解纤维素、果胶,促进成熟和脱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