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义乌市宾王中学义中实验班冲刺八年级科学培优训练(无答案)

浙江省义乌市宾王中学义中实验班冲刺八年级科学培优训练(无答案)

20200606宾王中学八年级科学培优训练1.在通常情况下,通过实验测定一瓶气体中只含有C、H两种元素,则这瓶气体不可能是(B)A. 一种化合物B. 两种单质的混合物C. 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D. 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2.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小圆圈均代表碳原子。

这两种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却明显不同,如导电性、硬度等。

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 乙是最优良的绝缘材料B. 甲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C. 甲、乙两种物质都是碳单质D. 甲、乙两种物质中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不同2题3题3.为了研究土壤的成分,小乐做了上右图示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图甲实验,加热新鲜土壤后,根据现象能够说明土壤中有水分B.图甲实验,加热新鲜土壤后,根据现象能够说明土壤中有空气C.图乙实验,加热干燥土壤后质量减小,说明土壤中有无机盐D.图乙实验,加热干燥土壤后质量减小,说明土壤中有空气4.如图表示20℃时玉米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S1、S2、S3所在部位的面积表示有关物质的相对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 S2-S3表示玉米光合作用有机物净积累量B. S2+S3表示玉米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总量C. 若土壤中缺Mg,则B点右移,D点左移D. S1+S3表示玉米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4题5题5.上右图为甲、乙两种植物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光合作用效率的变化情形.据图分析正确的是(D)A. 温度5℃时,甲植物的光合效率大于乙植物的光合效率B. 温度22℃时,乙植物的光合效率大于甲植物的光合效率C. 温度50℃时,乙植物的光合效率大于甲植物的光合效率D. 甲植物较适合生长在温带地区,乙植物则可以生长在热带地区6.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的装置(瓶中植株未经暗处理).下列描述中,正确的组合是( B )①该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②该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③丙内石灰水保持澄清④丙内石灰水变浑浊。

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6题7题7.如上右图是某同学设计的一个可燃气体安全点燃装置,对此装置的评价和使用错误的是( C )A. 未经检验纯度的气体通过此装置后可安全点燃,不会发生爆炸B. 此装置防止点燃不纯气体爆炸的原理是使不纯的气体不与燃着气体直接接触C. 要达到安全点燃效果,烧杯内的水可不没过倒置漏斗的边缘D. 此装置适用于难溶于水的可燃性气体8.在使用图所示的插线板时发现:只有在开关闭合时,指示灯才能发光,插孔才可以提供工作电压:即使指示灯损坏,开关闭合时插孔也能提供工作电压。

下图中插线板电路连接符合上述现象及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A )A. B. C. D.9.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了解科学,可以帮助我们保护环境,关爱自己.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D) A .广告语“本产品是天然绿色食品,不含任何化学物质”,因此这类产品我们要多买B .造成温室绶应的主要原因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分别是, 二氧化琉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苔藓类植物吸收二氧化硫C .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红、紫等颜色,并对其他生物造成危害。

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生活无关的自然现象D.三孔插座比双孔插座多了一个孔,但用电器漏电时,可以把电流导到地面,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10.如下图所示,对于图片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或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B ) A. 图甲司南静止时,它的长柄指向南方,说明长柄是N 极B. 图乙匝数一定时,增大电流,电磁铁吸引曲别针的数目会增加C. 图丙使用试电笔时,用指尖按住上端的金属帽,会发生触电事故D. 图丁当电流过大时,保险丝先熔断,所以家庭电路中可以用铜丝代替保险丝10题11题11.如上右图所示,是一个光敏电阻,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减小,R 是电阻箱(已调至合适阻值),它们和继电器组成自动控制电路来控制路灯,白天灯熄,夜晚灯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白天流过的电流比夜晚小B. 给路灯供电的电源应接在b 、c 两端C. 白天两端的电压比夜晚大D. 白天,如果将电阻箱R 的阻值调大,则路灯也可能变成亮12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如图实验中水的作用解释错误的是( D )A. 实验℃中水只作溶剂B. 实验℃中水的作用是主要防止集气瓶炸裂C. 实验℃中的水作反应物D. 实验℃中水的作用是只为了提供热量13.已知FeCl3也可以催化H2O2的分解,现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滴入几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FeCl3溶液,充分反应(忽略水的挥发).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B )A B C D14.醋酸、甲醛的化学式依次是C2H4O2、CH2O,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 任意比混合二种化合物并溶解于水,所得混合液中H 、O 元素质量比无法确定 B. 任意比混合二种化合物并溶解于水,所得混合液中H 、O 元素质量比是定值 C. 任意比混合二种化合物,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是22:9 D. 任意比混合二种化合物,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无法确定15. 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比等于分子数之比,在密闭容器中盛有H2、O2、Cl2的混合气体,通过电火花点燃后,容器内三种气体恰好完全反应,冷却到室温得质量分数为33.6%的盐酸,则容器中H2、O2、Cl2的体积比是(A )A. 9:4:1B. 10:4:1C. 5:4:1D. 3:1:1回答下列问题:(1)该混合液的电荷守恒可表示为:__)a+2b=c+2d____(用a、b、c、d表示)(2)若该溶液中有两种溶质,这两种溶质可以是KCl和MgSO4,也可以是_K2SO4_和__MgCl2_____. 17.小柯为了研究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浓度是否有差异,做了如下实验: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分别用两种方法各收集三瓶氧气,井使用传感器测定收集到的氧气浓度,数据见表。

A.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的浓度只有80%左右C.当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时,集气瓶内还有空气D.当氧气进人集气瓶时,瓶内空气与进入的氧气相互扩散18.人类发现二氧化碳经历了多个世纪,下列是其历程中的部分资料。

资料一:1630年,海尔蒙特发现在一些泂穴处,有一种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的气体,后来被证实是CO2。

资料二:1754年,布莱克将石灰石煅烧首次制得CO2,并完成了如图1所示的物质转化研究。

资料三:1766年,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得,室温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

(1)根据海尔蒙特的发现,可推测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_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__。

(2)写出布莱克实验中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CaCO3高温CaO+CO2↑__(3)如图2,在室温下将容积为200毫升的广口瓶注满蒸馏水,通过导管a缓300毫升CO2,如果卡文迪许的结论正确,则量筒中收集到的水的含量_100__mL。

19.植物的新陈代谢要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如光、水分)的影响.如图表示一株叶面积为15分米2的植物在一定光照和一定二氧化碳浓度的条件下吸收二氧化碳的速度(单位:毫克/(分米2•小时)).请回答:(1)B点表示的意义是__在光照强度为n1时,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速度正好相等_.(2)在光照强度为n3的情况下光照3小时,该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450__毫克.19题20题20.在学习了动物的呼吸作用之后,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图装置来研究昆虫是否进行呼吸作用,O点是一固定点,活塞连接金属滑动片AB,活塞运动,滑动变阻器阻值随之改变。

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

实验预测与分析:(1)随着昆虫不断地呼吸,小灯泡的亮度将__变暗_(填变亮、变暗)(2)装置中指针设计成AO段比OB段短,这样设计对实验现象有什么作用?_放大__(填“放大”“转化”)21.将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一定条件下,A和B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 和D. 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完成下列各题。

(1)(1)若D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则该反应中生成的c和D的质量比。

(2)若D为氧化物.且A和日的分子个数比为5:4,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具体方法是:将样品与稀盐酸反应,测定反应后生成CO2的体积,将体积换算为质量,再根据CO2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如图Ⅰ为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的装置,图Ⅱ是用于测量CO2体积的装置。

(1)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将装置中导气管上的胶皮管用弹簧夹夹住,向长颈漏斗中注水至浸没长颈漏斗末端,继续注水至形成一段液柱,一段时间后若液柱不下降,即可证明装置不漏气__,若在实验室中利用B装置制取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将B中装置①加装网罩,可以用于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KClO3=2KCl+3O2↑①盐酸浓度过高挥发出氯化氢;②盐酸量不足;③没有将发生装置内的二氧化碳完全排出Ⅱ第二小组测定结果比较准确,根据数据计算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80%23.Ca(OH)2和NaOH溶液都能与CO2反应。

为研究Ca(OH)2和NaOH两种溶质的溶液中,哪种溶液吸收CO2气体效果更好的问题,某小组同学对此进行以下研究:(1)设计方案:如图装置,用针筒分别向两只容积相同、装满CO2的甲乙集气瓶中注入等质量的两种溶液,比较CO2气体的吸收情况。

(2)方案论证:①论证发现,该实验中影响CO2气体吸收的自变量有两个。

为探究题中的问题,必须使另一个自变量保持相同,该变量是_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②吸收CO2气体的效果难以直接观测,本实验是通过观察__气球膨胀_来感知的。

(3)进行实验:用修正好的方案实验,振荡后看到的情形分别如图A和B.(4)得出结论:根据他们的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_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更好:__.(5)反思评价:在平时学习中老师强调,实验时吸收CO2要用NaOH溶液,检验CO2用Ca(OH)2溶液,他们通过计算、反思溶质的性质后,明白了不用Ca(OH)2溶液吸收CO2的道理,其原因是Ca(OH)2是一种微溶物质,溶液中溶质的含量较少,不能吸收大量的CO2___.24.气孔在植物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陆生植物叶片的下表皮气孔明显多于上表皮,请同学们一起完成下列关于蚕豆气孔的相关研究:(1)为了研究蛋豆叶片上下表皮水分散失的快慢,有同学将A,B两张用氯化钴溶液制成的蓝色试纸用回形针固定在相应叶片的上下表皮的表面.2节课后去观察.发现两张滤纸均变成红色且深浅基本相同.从而得出上下表皮散失水分速率基本相同的错误结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2)兴趣小组同学A、B、C、D四株大小相同且页数相同的蚕豆植物嫩技,在有光照的正常条件下,依如图所示的方法进行处理;实验开始时,先将各个装置的质量调整至80g,其后每日4h记录一次各装置的质量变化.则水减少量从大劐到小的顺序是(3)继续研究:哪些因素会影响气孔开闭呢?兴趣小组同学先将若干蚕豆叶放在不同的环境中一段时间,然后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