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规章制度】公司培训管理制度

【企业-规章制度】公司培训管理制度

【企业-规章制度】公司培训管理制度公司培训管理制度一、总则(一)目的为配合公司的发展目标,提升人力绩效,提升员工素质,增强员工对本职工作的能力与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并有计划地充实其知识技能,发挥其潜在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发扬公司的企业精神,特制定《公司培训管理制度》,作为各级人员培训实施与管理的依据。

(二)适用范围公司各层级员工以及各部门开展的各类培训及相关活动均适用于本制度,员工参加或组织相关培训的情况,将作为部门和个人的绩效考核参考。

二、培训需求与实施管理(一)培训需求的确定制定公司年度培训计划前,人力资源应对公司的培训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培训需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公司的经营方针与策略,人力发展规划,可运用资源等。

人力资源根据公司整体战略及培训需求分析,拟定公司年度培训计划,或将相关内容在年度工作计划中予以体现,报公司审核确认;2、各部门日常工作业务培训需求。

各部门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中,应根据本部门现状和未来1,2年内的工作及岗位需求,提出本部门的培训需求。

另对于阶段性或临时性培训需求,应及时向公司上报审核;3、重点岗位所需人才培养需求;4、员工业绩和行为表现考核。

(二)拟定培训方案或计划1、年度培训计划的拟定每年1月30日前,人力资源根据公司整体战略,并结合各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和培训需求,拟定公司年度培训计划,计划中应包括全年拟计划实施的培训项目、培训形式、预计开展时间、培训经费等相关细则。

2、季度培训计划实施方案的拟定人力资源根据年度培训计划,结合当期各部门工作实际情况,拟定季度培训计划实施方案,在方案中,应体现出本季度拟开展的培训项目、参训对象、项目责任人、开展时间、费用预算、培训目的等相关内容。

3、月度培训计划的实施人力资源月度工作计划中,应对本月开展和实施的培训项目进行阐述,并在工作中对相关细节予以落实。

(三)培训方案或计划的审批1、年度培训计划的审批人力资源拟定的年度培训计划,须报总经理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公司总经理签字确认后执行。

期间如实际情况发生变化,需要对计划内容进行调整,则在季度培训计划实施方案中予以体现2、季度培训计划实施方案的审批人力资源拟定的季度培训计划实施方案,须报总经理办公会议批准后予以实施,如实施过程中需要对有关内容或项目进行调整,须经总经理办公会议同意。

(四)培训方案的实施按季度培训计划开展、人力资源负责培训项目、参训对象、开展时间等的安排;对于公司各部门自行组织业务学习或相关培训活动,由各部门自行安排。

如涉及其他部门人员(含兼职讲师),则须报总经理办公会议审核备案;对于各部门因工作需要,派本部门人员外出参加相关商业培训,或邀请外部专家到公司开展相关商业培训,须报总经理办公会议审核备案1(五)培训时间的安排及管理由公司组织安排的各类专业技能培训,在时间安排上,尽可能安排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并兼顾培训对日常工作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的程度;对于有公司驻外人员参加的集中式培训,尽可能与公司有关会议相结合,以节省时间和费用。

另如因综合因素,需利用非工作时间开展的培训,对于参训人员,则不计为加班。

(六)培训纪律1、出勤管理人力资源负责员工培训出勤管理。

培训期间的出勤作为参训员工的绩效考核依据之一。

要求如下:(1)自收到培训通知当日起,所有参训员工均应合理安排工作及私人事务,确保准时出勤。

培训期间所有员工上课均应维护本公司员工形象标准,并自觉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

(2)员工如因特别公务或其它紧急事宜确实不能参加培训的,须经部门经理审批后,于开课前一天告知人力资源。

因特殊情况不能于一天前请假者,必须及时向人力资源部申明原因。

2、课堂纪律(1)参训员工上课时须将手机等通讯器材设置为振动状态。

(2)专业培训若涉及实际操作,员工须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范执行。

违者后果自负,且视情节予以处罚。

(七)培训考核评估管理1、培训的考核一般就下列几种情况进行:(1)培训前就培训内容进行课前考核,以了解参训员工的实际知识水平(2)培训过程当中进行考核,以了解参训员工的掌握情况,利于培训的调整(3)培训结束后对培训的全部内容考核,以了解培训效果2、培训考核应根据具体的培训主题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1)对制度类、岗位技能提高类培训的评估,采取定期考试或提交个人总结的办法。

制度类培训每次培训后由培训师出题,实施笔试;对知识类及部分技能类培训的评估,采用培训后三天之内提交总结的形式。

(2)对部分技能类培训的评估采取现场操作的方式。

(3)对外训的应试类、取证类培训,以能否通过相关考试为评估依据。

(4)对内部培训师的评估,通过对资料、学员反馈调查、现场测评等形式进行,由人力资源组织。

(5)通过以后的工作业绩评估培训的效果。

3、考场纪律:(1)员工参加考试时须提前做好应试准备,不得携带允许应试工具以外的其它物品。

(2)因请假、出差等未参考者,应及时到人力资源部申请补考。

(3)考场内严禁吸烟、喧哗,违者予以“警告”处罚。

4、评估结果的应用(1)绩效考核:对内部培训师和受训员工的考核纳入当期绩效考核成绩中;(2)培训工作改进:通过对员工反馈、培训效果评估以及培训情景评估等方法,由人力资源对公司整体的培训工作进行不断改进,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以保障整体培训工作的良性循环。

(3)员工职业规划:作为规划员工职业发展的重要依据,员工培训结果与绩效考核结果同样重要。

培训评估结果可应用于员工的岗位调整、职务升迁、年度奖励等方面。

三、培训方式及内容管理(一)关于培训方式1、企业内训由公司人力资源负责组织安排的公司内部培训,由公司的相关人员兼职主持或授课,培训对象也均为公司内部各层级员工。

在有相关培训需求时,此类培训为第一选择,如因各方面因素限制,公司不具备开展的条件,则可选择其他方式的培训。

22、外聘培训师或培训机构开展的企业内训对于需要外聘培训师或管理咨询机构到公司开展实施培训项目或活动,一般情况由总经理安排专人负责联系和组织。

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培训,则相关业务部门可向公司推荐培训师或培训机构。

3、外派人员参加相关培训对于因公须外派人员参加相关专业培训,报总经理审核后,派出人员到人力资源与公司签订培训协议后参加相关培训。

(二)关于培训的分类1、制度培训(1)新员工入职培训公司新入职的员工须接受入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公司简介、企业文化、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等相关内容,以帮助新入职员工增进对公司及工作环境的了解,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新员工培训一般采用内训方式,人力资源根据当期新员工的数量,不定期开展 (2)员工在职培训公司员工在职期间,根据需要参加公司安排的培训。

内容包括专业技能(含市场营销、技术等)、通用管理技能、职业发展与心态等方面的内容。

采用外训和内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进行。

(3)关于员工外训对于因工作需要,公司派出员工参加相关培训机构组织的商业培训,属于员工外训。

外训须报公司总经理批准方可执行。

参加外训的人员受训完毕返回公司后,必须及时将培训期间的学习笔记和培训资料上交到人力资源进行归档,作为培训素材供公司内训时使用并提交受训总结。

公司人力资源部根据培训所涉及的费用及培训内容,在员工派出参训前确定是否与员工签订《培训协议》,明确相关责任,公司有权要求该受训人员对公司其他员工进行培训。

2、非制度培训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接受的上级的工作指导。

四、培训档案及记录管理(一)关于培训档案1、培训档案的建立公司开展的新员工入职培训、各类员工在职培训、员工外训等活动结束后,人力资源应建立相应培训档案备查。

2、培训档案的内容(1)包括培训计划、方案、工作总结报告、培训合同、评估资料、各种表单(《培训项目实施情况记录表》、参训人员名单及出勤记录、《培训效果评估调查表》)等;(2)培训师的聘任、考核资料和相关培训教材、教案等相关内容;(3)参训员工的考核资料、培训记录卡等。

3、培训档案的用途建立培训档案,是规范公司培训管理的重要措施,让各类培训均有相对完整详细的记录,避免重复培训,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同时,培训档案也是公司对于人力资源组织和开展的各类培训活动进行评价和考核的重要依据,保证培训效果及质量的重要手段。

4、培训档案的管理:培训档案的管理工作由人力资源部负责。

管理职责如下:(1)定期搜集、统计、汇整和归档培训资料;(2)定期对培训档案进行检查,防霉烂、防虫蛀、防盗、防火、防水、防遗失,保证其安全性和完整性;(3)做好培训档案的保密工作。

(二)关于个人培训记录1、个人培训记录的建立对于公司主管及以上层级的人员、部分专业技术人员,人力资源将根据其参加培训的情况,建立个人培训记录。

32、个人培训记录的内容个人培训记录应包括《培训协议》、结业考试试卷及成绩单、结业证书(复印件)等相关个人培训资料。

个人培训记录与员工档案一并保管备查。

3、个人培训记录的用途个人培训记录为员工参加各类培训活动的主要证明材料,是公司对员工实施调动、职级调整、绩效考核等相关人事活动的依据之一。

五、附则:1、本制度是公司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由总经理办公会议通过,综合管理部负责解释。

2、本制度自签核之日起执行。

3、如有其他制度与本制度相抵触,以总经理办公会议核定结果为准。

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