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
4、借一事物来兴起对前朝人 物和事迹的慨叹句: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5、本诗名句: 6、叙事句: 7、议论句: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一、以小见大、构思巧妙:
1、题咏历史重大题材,却从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 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 2、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
二、杜牧的这首怀古咏史诗借题发挥,表现自己的政 治感慨与识见。
借慨叹周瑜因有东风之便取得成功,抒发自己怀 才不遇的心情。
资料: 这是一首咏史诗。杜牧好谈兵论 战,虽有用世之心,却无用武之 地。在这首诗歌中,诗人见解独 到,不以成败论英雄,把历史上 赤壁之战的胜利归于东风,把周 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有悖于 史家的评论,其用意恐怕在于借 史事,吐露心中的抑郁不平。
1、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 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 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 2、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 内在联系? 前两句是叙事。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 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后两句是议论。假使 这次东风不给周郞方便,那么双方就要易 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 由叙事引 发议论。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晚唐杰出的诗
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大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 撰、中书舍人,世称“杜舍人”。为人 刚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 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 古文都足以名家。尤长于七绝,人称 “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 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 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近 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晚 唐诗歌趋于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 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以济世之 才自负,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 篇。有《樊川文集》。
阅读理解
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沉沙之折戟 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赤壁之战周瑜的胜利,是借助东 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 相反的结果。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 3.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 内在联系?
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
讨论两个问题:
思想感情: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 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 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四)、理解: 1、写兴感之由的诗句: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2、从反面设想,反映诗人敏锐的 历史眼光和独到的史识句: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3、含蓄诙谐,体现本诗风韵神采 句:铜雀春深锁二乔。
未销蚀的铁戟 兴感之由 是前朝之物 感慨咏叹 若非东风之便 历史将会改 写 表现英雄无用 武之地的抑郁 不平之气 告诫统治者不 要有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