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一种“ 社会公共产品”,其质量高低不仅影响到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投资者、债权人等群体的经济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
但是,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大量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与发展。
有效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成为我国会计界、经济界乃至我国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
我国着名会计学家杨时展教授提出的“天下欲乱计先乱,天下欲治计乃治”精辟见解,警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
一、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及危害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
在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期间,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突出表现
为
1.原始凭证虚假。
有些单位的原始凭证要素填写不完整、不规范,使收支的资金渠道不能明确地划分,混淆了成本和专项基金的界限,甚至开具假发票,虚列经济事项,致使单位经费超支或成本虚增,使一些非法的收支变成“合法”的收支。
2.财务账目管理混乱。
在会计账簿设置和会计科目的使用上,没有严格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来设置,会计核算缺乏系统性,账目混乱,账证、账账、账表、账实严重不符。
3、虚列成本,虚计收入。
人为调节会计报表及会计处理方法,以计划数、预算数代替实际数,造成会计报表失真现象,安然公司的破产以及琼民源、郑百文、银广夏等造假典型案例的产生,都说明了会计报表严重失真已成为相当普遍的问题。
4.资产、收入、负债、成本费用失真。
﹁是资产不实。
一些单位违反会计制度,不按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性原则、谨慎性原则核算,不按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按
规定摊销预提费用,也不定期对存货进行盘点,对坏账也不按规定转销,造成虚增资产。
二是收入失真。
采取虚列收入空挂应收款、截留、转移等做法,人为调节收入,掩盖了单位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致使收入流失,会计信息失真。
三是负债登记不全。
大量负债游离账外,形成账面负债不完整。
有的单位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靠赊欠来维持,靠借贷来完成经济指标,这些债务采取不入账的做法,形成账外负债;有的领导在既无资金渠道,又无资金来源的情况下,为搞“形象工程”,大搞基本建设,形成大量账外工程欠款。
四是成本费用失实。
原始发票的虚假是成本费用不实的最主要原因。
在会计核算中采取支出挂账,不列当期成本费用的做法,或多摊多提费用,截留利润,偷逃税款,私设“小金库”,搞账外行为等等,造成成本费用不实,隐性亏损加大。
会计信息失真虽然能给企业带来一时
的蝇头小利,却给国家、社会甚至是企业自身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一是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影响和
破坏了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宏观调控措
施的执行。
二是损害公众利益。
截留收入、虚报冒领、私设“小金库”等舞弊行为,严重损害了单位和职工个人利益,特别是直接影响了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投资收
益和债权利益,使信息风险增大,信息成本提高,常出现投资得不到回报,或回报率很低,债权人不能按时收回本息的情形。
同时,信息失真会误导社会公众对证券投资做出
错误的抉择。
三是有损会计队伍自身形象。
少数会计人员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会计资料,降低了会计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影响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极大地破坏了会计队伍良好形象。
四是影响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科学决策。
错误的、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使相关部门特别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决策依据缺乏
可靠性、科学性,不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做出科学正确的判断,在宏观管理上使企业陷入被动,长期下去,必将削弱企业自身的市
场竞争力,危及经营主体本身生存。
五是会计信息失真也助长了腐败行为,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顺利
进行。
二、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一是市场经济制度的不完善客观上为
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环境条件。
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建立不久、正逐步完善和发展的
历史阶段,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弊端,具体到会计领域,其法律法规既要同国际惯例接轨,又要符合中国国情,需要摸索,有很长的路要走。
就目前会计界现状而言,一方面,相对于经济业务的日益复杂,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涌现以及人力资本、商业信誉等无形资产的日益重要,现有的会计核算方法和报告体系已明显滞后;另一方面,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过程中,新颁布的许多具体会计准则还不够细致具体,有的甚至还明显遗留着翻译的痕迹。
这一切,都可能成为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潜在原因。
二是部分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低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