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理工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案例目录一、广而告之二、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介绍包含课程相关的基本信息2、教学大纲包含与课程教学相关的关键信息3、教学日历直接呈现具体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三、课程资源组织1、网络教学相关提醒及学习建议2、按章节提供章节导读和学习资源3、利用章节导读实现MOOC课程学习理念4、学生优秀作业展示与积累四、课程互动反馈1、课程通知发布与学生学习息息相关的信息,及时有效2、课程讨论区设定热点贴、基本贴、加分贴等分类,方便引导3、常见问题分类管理,既解决学生问题,又积累常见问题4、教学邮箱的及时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好奇心5、课程问卷可以辅助教师调节教学方案,提升网络教学能力五、课程在线评测1、讨论区加分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2、在线作业一方面方便师生发布和提交,另一方面方便学生作品积累六、附件哈尔滨理工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案例计算机基础课为新生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课,每年9月-12月秋季学期上课,计算中心教研室负责承担课程任教,此课程采用“课堂讲授+机房实验+网络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学生的成绩考核由“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上机考试”按照1:3:6的比例组成,采用混合式教学、过程性考核,连续几年不仅保证了全校本科生大规模教学,而且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下以2013年秋季学期为例:课程名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编号5301A01S1)开课院系:计算中心教研室主讲教师:贺东光老师(用户名0454111)选课学生:117人一、广而告之首页检索《计算机文化基础》,或通过任课教师-计算中心-贺东光线索找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进入观摩页面,该课程已发布课程通知103条,教学材料712条,常见问题236个,发布问卷14次。
二、课程基本信息教师混合式教学的开展离不开网络课程,网络课程的设计最基本的就是呈现完整的课程基本信息,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等。
1、课程介绍包含课程开设的目的和意义、课程的主要特点、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等与课程相关的基本信息。
2、教学大纲包括课程的教学定位、知识点和学时分配、教学方法、实验设计及考核方式等与课程教学相关的关键信息。
3、教学日历一般以表格形式直接呈现具体知识点、学时、上课时间及相关实验、作业安排等,方便师生宏观把握整个教学和学习过程。
三、课程资源组织1、网络教学相比传统课堂的最大优势在于延伸传统课堂,弥补传统课堂课时有限,利用平台及时更新课程材料,引导学生学习流程,积累学生学习成果。
网络教学相关提醒及学习建议:教学第一课,教师对课程的介绍、学生学习准备、教师给学生的学习建议等等都可以预置平台之中,累计使用。
2、按章节提供章节导读和学习资源:以章节为目录,再利用模板建立二级目录,上传知识点相关学习资源列表,丰富学习拓展资源。
3、利用章节导读实现MOOC课程学习理念:章节导读提供学习思路:课前预习→看视频教程→思考辅导答疑的问题→利用论坛、常见问题互动答疑→小组分工完成作业。
4、学生优秀作业展示与积累:连续几个学期的教学,必然积累众多学生的优秀学习作品,作品的展现对正处于迷茫的学生非常有借鉴意义。
四、课程互动反馈1、课程通知:利用课程通知发布与学生学习息息相关的信息,及时有效,如小组学习建议、如何提高平时分、章节自学问题、测试成绩发表、学生成果展示等,既拉近师生关系,又激励学生学习。
2、课程讨论区:教师引导,设定热点贴、基本贴、加分贴、普通贴四类,列表清晰,检索方便。
例如加分贴:说说你遇到的病毒(加分问题贴),教师帖子的设计和及时的加分反馈及回复也很重要。
3、常见问题:教师利用个人答疑解决学生问题,并将学生反复提到的问题积累成为常见问题,为方便学生常看,贺老师将常见问题分类管理。
4、教学邮箱:将课程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即教学也要接地气,这样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好奇心,教师的及时反馈也非常重要。
5、课程问卷:教学前测、阶段性测试、期末网络学习方式满意度调查,对教师可以提升网络教学能力,对学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习起点,方便调节教学进度。
问卷结果在线分析:平台即时的数据分析和统计结果给教师带来极大方便,对自己的教学成果,对教师也有极大的激励作用,学生的建议将为教师给下一届学生教学提供帮助。
五、课程在线评测1、讨论区加分贴:教师设计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加分贴,及时的加分反馈回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如:说说你遇到的病毒:2、在线作业评价:利用在线作业的评价方式一方面方便师生发布、提交和批阅,另一方面方便教师积累学生作品,当然,教师的细致批阅与反馈非常重要。
六、附件1 课程资源组织案例利用教学材料组织章节学习单元,利用导读实现MOOC课程设计理念(1)章节学习单元的教学材料目录第一章计算机概述第二章中文操作系统Windows XP 步进教程步进教程辅导答疑视频讲解思考与练习辅导答疑名词术语专题讲解视频讲解名词术语深入思考第三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3 第四章电子表格Excel 2003步进教程步进教程案例应用思考练习视频讲解案例应用思考练习视频讲解第五章PowerPoint2003 第六章Access2003步进教程本章导读视频讲座步进教程思考练习案例应用案例应用视频讲解第七章多媒体技术第八章计算机网络步进教程本章导读视频讲座步进教程photoshop视频视频讲座Flash视频思考练习上机实验专题讲座案例欣赏第十章程序设计基础思考练习本章导读步进教程思考练习视频讲座(2)利用导读实现MOOC课程设计理念第二章中文操作系统Windows XP本章导读一、知识点与要求中英文打字(一般应用,了解即可)Windows XP概述(一般概念,建议掌握)文件、文件夹的管理(重点应用)磁盘管理(重点应用)键盘鼠标的操作方法(一般应用,了解即可)Windows XP附件的使用(一般应用,建议掌握)Windows XP的命令行管理(一般应用,建议掌握)获取系统的帮助信息(重点理解)个性化环境设置(一般概念,建议掌握)任务管理器(一般概念,建议掌握)控制面板(重点理解)汉字输入法的安装、选择及属性设置(一般应用,建议掌握)系统维护工具(一般概念,建议掌握)Windows XP 中的安全管理(一般概念,建议掌握)二、建议学时:2学时三、建议学习方法及步骤1.对于通过网络教学方式学习本课程的同学,理论课也安排在机放进行。
网络教学材料是以教材为基础的,所以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务必要事先预习。
2.对于知识点和操作的理解,可以看“视频讲座”中的动画演示帮助理解。
比如重点需要掌握的文件及文件属性文件夹及路径复制文件或文件夹查找文件或文件夹关于Dos命令的知识,可以看专题讲解。
如何打开DOS命令窗口dir命令copy命令的使用(只了解最基本功能即可)ping命令的使用3.对“步进教程”内容掌握之后,可以思考“辅导答疑”中的问题,以加深对知识点的巩固。
答案以后会公布。
4 .演示文稿为教师理论课播放文件,学习时可以作为参考。
5 .有疑问可以通过答疑讨论版块下的课程论坛、常见问题与邮件答疑等形式与教师或同学交流。
6.小组学习的时候,建议小组成员事先分工。
比如可以这样——一个同学准备文件操作的知识(文件的新建、复制、移动、改名、查看文件属性、删除等)一个同学准备附件工具的使用或者命令行方式如何操作(copy、cd、del等命令如何使用),一个同学准备windows的常用设置(添加桌面背景、屏幕保护、设置显示器的分辨率和颜色、设置声音、添加删除程序等)然后互相讲解一下。
7.可以通过对于文件操作知识,可以通过以下的操作过程检验一下学习效果。
(1)在D盘根目录下建立一个“学习笔记”文件夹,在里面新建2个Word文档、一个Excel工作表文件,一个BMP图片。
(2)将Word文档改名为“笔记一”,“笔记二”。
Word文件属性改为只读。
(3)在E盘根目录下建立一个“备份”文件夹,将刚才四个文件复制到“备份”文件夹中。
将复制的Excel文件和Bmp文件删除。
8.如果基本知识已经掌握,可以对Windows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问题参见本章“深入思考”文件夹。
七、附件2 课程通知部分案例如何提高平时分发布人:贺东光发布时间:2013年9月25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期末只占50分,其余50分来自平时。
平时分分数分配为实验课测验20分,作业20分(有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也有个人完成的作业)。
网络平台学习记录和课堂提问10分。
最后这10分主要看每位同学的网络平台课堂学习交流情况(即网络学习记录),包括如下几方面。
1、论坛发言(看发言数量,同时也看发言质量,有质量的讨论帖子和观点,我会随时记录。
一个帖子,如果提得问题很有启发性,或者回帖比较多,讨论比较热烈等,发贴者也会鼓励。
回答其他同学问题的帖子会特别鼓励。
但不要多灌水,灌水帖子如果影响学习氛围的话会随时删掉)。
2、在常见问题版块中提问,一旦加入常见问题列表,则获得加分(请注意提问先要看已提的问题中有没有相关内容,如果有的话直接查看原问题贴就可以了)。
3、填写问卷调查。
4、另外,网络监控数据中,登录和浏览记录、在线时间等也对平时分有影响。
比如登录次数比上课次数还少,说明有缺课的情况,这样平时分会扣分。
5、此外,课堂上还有针对小组提问的加分。
小组学习的一些建议发布人:贺东光发布时间:2013年10月8日由各小组自定。
比如可以每次课最后30分钟进行小组学习。
个人学习的话建议上课前看本章导读和阅读教材。
上课时可以看一些教学视频学习或就案例进行上机操作。
二、上机时可以坐在一起。
讨论的场合可以在机房,也可以在寝室、食堂等地方。
三、小组学习活动方式可以是这样。
1、可以是互相讲解形式比如Windows内容,一个人准备文件操作的内容,一个人准备附件中的工具的使用,一个人准备Windows的常用设置,然后轮流给小组其他成员讲解。
Office章节可以可以每个小组成员准备一个教材中的案例,互相讲解演示。
2、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讨论比如电脑没有声音可能是什么原因。
Windows运行程序有几种方式。
不同类型的图标都代表什么类型的文件。
比较复杂的问题最好是进行分工,每人准备一块进行讨论。
3、也可以是做某个实践操作(比如利用Office软件实现一个文档)当然,形式没有限制,只要小组认为是对学习有帮助的活动都可以进行四、小组学习的时候,最好是提前做好分工,每个同学都事先有准备的话,讨论的时候才会比较充分。
1、先就学习中的问题进行大致分工。
比如这次课结束时就安排好下次活动的分工,2、每个成员分别准备材料(图书馆、网络、电子市场等)如需要实践,则通过上机实践。
3、小组学习、讨论,最后小组长可以对活动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