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复习


物理 意义
决定 因素
声音的强弱 声音的特色、品质
振幅
发声体自身 的材料、结构
听感 表现
音调高:声音清 脆、尖细;音调 低:声音粗犷、 低沉
震耳欲聋响度 大;轻声细语 响度小
分辨不同发声体 发出的声音的主 要依据
备注 音调与响度毫无关系,是声音完全无关的两个特征, 音调高的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音调不一定高
【方法提升】防治噪声主要从声源处减弱、声音 的传播过程中减弱、从人耳处减弱这三个环节考 虑,在处理实际问题时,要考虑实际可行性。
声的利用 声音分为可闻声和不可闻声,其利用如下: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产生条件
物体振动
传播条件
依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 传播方式
以波的形式传播

定义
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计算公式
v= s
传声
t
1.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是:

速 影响因素 v固>v液>v气
2.介质温度:在同一种介质中,温度
越高,声速越快
【跟踪训练】
例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在真空中也可以传播声音 C.振动的物体一定会发出声音 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1)等级单位:分贝.符号是dB. (2)危害:①30 dB~40 dB,理想的安静环境; ②超过50 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③70 dB~90 dB,会使人厌烦,分散注意力; ④90 dB~110 dB,强噪声,会使人感到刺耳揪心.
3.减弱噪声的途径及方法 (1)在声源处减弱:给机动车辆安装消声器、桌椅腿上装上橡胶 垫等. (2)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城市道路两旁装上隔音板、道路旁植树 等. (3)在人耳处减弱:戴上耳塞、防噪声耳罩等.
二、声音的特性 1.音调 (1)定义:声音的高低. (2)频率:①定义: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②物理意义: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③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3)影响因素: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 音调越低.
(4)声音的分类:可闻声、超声波和次声波. ①可闻声: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 Hz~20 000 Hz. ②超声波: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音. ③次声波: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
2.响度 (1)定义:声音的强弱(即声音的大小). (2)振幅: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3)影响因素 ①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②距离发声体的远近.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 越远,响度越小. 3.音色 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声的 (1)_⑧_______ 利用 (2)_⑨_______
概念__⑩______ 噪声的概念、来源
来源__⑪______
噪声
(1)_⑫ ______
噪声控制的三条途径 (2)_⑬______
(3)_⑭______
三、声的利用 1.传递信息 (1)回声: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2)回声定位: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位 置和距离,这种确定目标位置的方法叫做回声定位. (3)实例:①军事、航空、航海上,利用雷达进行探测定位和导 航; ②利用声呐技术探测海深和鱼群等; ③医疗上,利用“B超”进行身体检测; ④利用台风带来的次声波判断台风的风向和位置等.
2.传递能量 (1)飞机起飞时,巨大的声响能把居民楼的玻璃震碎; (2)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的仪表; (3)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碎石等.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的来源 (1)物理学的角度: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环保的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 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方法提升】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声音三特性的判断 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和音色,对它们的辨析是常考的 知识点,也是本章的重点.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分清音调、响 度和音色的定义以及它们的决定因素,列表如下:
声音的产 生与传播
产生 _①______ 传播需要_②_____
传播 形式:_③_____ 声速规律:_④_____
声音的 特性
音调_⑤_____ 响度_⑥_____ 音色_⑦_____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 (1)条件:物体的振动. (2)特点:物体只有振动才能发声.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气体、液体、固体都能振动发声.
【跟踪训练】 例题3:近年,全国各地掀起跳广场舞的热潮,广场舞有益身心 健康,但也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 成干扰,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 ) A.调节音响的音量,使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 B.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以阻断噪声的传播 D.晚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跟踪训练】
例题2: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方法提升】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粗 细),取决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2.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取决于发 声体的振动幅度大小; 3.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噪声及控制噪声的途径 1.噪声定义 (1)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环境保护角度: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 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2.控制噪声的途径 (1)防止噪声产生. (2)阻断噪声传播. (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2.声音的传播 (1)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 声,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传播形式: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3.声速 (1)定义: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2)决定声速大小的因素. ①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 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即v固>v液>v气. ②声速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