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超星《美学原理》课后题满分答案一、单选题1. 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是( A )。
A 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B W·塔塔科维兹的《古代美学》C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D 贺拉斯的《诗艺》2. 真正严格地区别美感和快感的是( A )。
A 康德B 休谟C 黑格尔D 博克3.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一景色属于( B )。
A 优美B 崇高美C 自然美D 景色美4 原始人美感的第一个特点是( B )。
A 以模仿植物为美B 以模仿动物为美C 反感祖先形象的本能D 图腾崇拜5. 美感的生理基础是( D )。
A 眼睛B 鼻子C 耳朵D 感觉器官6. 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的是( D )。
A 鲁迅B 王国维C 毛泽东D 蔡元培7. 模仿说的最高发展阶段是( A )。
A 现实主义文艺B 古典主义文艺C 浪漫主义文艺D 现代主义文艺8. 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 B )。
A 亚里士多德B 柏拉图 C希庇阿斯 D 鲍姆嘉登9. 悲剧主要的审美特征是( A )。
A 悲剧性B 悲惨性C 不幸事件D 悲惨故事10. 美育是通过( B )教育人。
A 说教的方式B 审美的方式C 道德的方式D 欣赏的方式11.西方美学一个重要传统是( B )A 探讨美的本质B 反功利性和反功利主义C 现实主义在美学中的运用D 探索美的目的12. 鲍姆嘉通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 A )。
A 知、情、意三个方面B 知、情、理三个方面C 情、意两个方面D 知、情、行、理四个方面二、多选题1. 在我国当代的美学研究中,主张“美是观念”的代表有( AB )。
A 吕荧B 蔡仪C 高尔太D 朱光潜E 李泽厚2. 人的审美能力主要包括( AB )。
A 先天的感官和气质上领悟B 后天的学习和实践C 良好的社会环境D 良好的人际关系E 良好的家庭教育3. 人的审美能力主要包括( AB )。
A 先天的感官和气质上领悟B 后天的学习和实践C 良好的社会环境D 良好的人际关系E 良好的家庭教育4. 康德把崇高分为( AB )。
A 数学的崇高B 力学的崇高C 体积大D 威力大E 逻辑的崇高5. 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给艺术定义的有( AC )。
A 游戏说B 模仿说C 集体无意识说D 教化说6. 艺术存在的三个环节是( ABC )。
A 艺术创造B 艺术品C 艺术接受D 艺术生产E 艺术成果7. 优美又称( ABDE )。
A 秀美B 纤丽美C 纤柔美D 柔性美E 典雅美8. 美育的特点有( ABCE )。
A 美育是感性的B 美育是非常愉快的C 美育是不可抗拒的D 美育是由外向内的输入E 美育具有陶冶性情的作用9. 艺术接受过程可以分为( BDE )。
A 赏B 观C 评D 品E 悟10. 丑与恶的关系是( BCD )。
A 丑与恶不可分B 恶显示为形象才能成为丑C 丑是恶的表现的一个侧面,主要是指人物形象上的表现D 长相的丑与恶没有必然联系E 丑与恶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应该否定它 E 听觉11. 黑格尔认为( BCD )。
A 崇高只能在心灵的想象中去把握B 崇高是表现在作为“艺术前的艺术”的古代的象征型艺术中的C 崇高的特征就是内容的表现,同时也就是对表现的否定D 理念是崇高的本质E 形式是崇高的本质12. 属于18世纪英国美学家博克认为的优美的品质有( ABC )。
A 比较小B 光滑C 颜色鲜明,但不强烈刺眼D 棱角分明E 比较柔软三、填空题1. 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研究的是人类的审美现象。
2. 文艺复兴以后,由于人的觉醒和个性的解放,人自身的性格成了描写的主要对象,性格悲剧取代了命运悲剧。
3. “反感祖先形象的本能”,这是原始人美感的第二个特点。
4.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的时间应当是 1750年,以鲍姆嘉通的《美学》一书的问世为基本标志。
5. “集体无意识说”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
6. 审美是艺术最核心的功能。
7.审美对象受到历史条件、民族和阶级状况的制约,从而具有历史性、民族性和阶级性这样一些重要特征。
8. 模仿说忽视了艺术创造的主体性和表现性。
四、名词解释。
1.优美:它又称秀美、纤丽美、阴柔美、典雅美等。
它是人类活动中目的与现实的一致,是真与善的统一,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它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一种和谐关系,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最先发现、最常见到的客观世界的一种审美属性。
作为美的典型的表现形态,优美的本质在于人与世界的和谐共存,是人对这种和谐状态的情感肯定。
2.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是意境的两种类型,最初是由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来的。
所谓“无我之境”,指创作主体的完全消失,隐在艺术意象的后面。
而“有我之境”的“我”则以强烈的主观色彩明显地渗透于艺术意象中。
艺术品中,“有我”与“无我”,以各自独立又互相渗透的方式,创造着各种各样的艺术意境。
3.移情说:它是西方传统美学中的代表性美论之一。
它是要把我们的主观的感情移到外物中去,使外物生命化,具有我们人的感情,因而令我们感到美。
这种美论的主要特点是感情的外射,物中有我、我中有物,从而消灭物我之间的距离,达到物我同一,在物我之间产生强烈的共鸣。
移情说忽视了对感情的具体分析,忽视了美与真、善的联系。
4.寓教于乐:古罗马贺拉斯提出。
把美育看成娱乐与道德教育的统一。
要求文艺具有魅力,通过感动给人以教益。
5. 第六感官:18世纪英国学者夏夫兹别里把对美的感受通过生理的感觉联系到人的心理活动。
他认为人的视听器官之上还有属于心灵和理性感受器官,即人的“内在器官”,或人的“第六感官”。
他的学生哈奇生发展了“内在感官”的讲法,认为一般感官只能接受简单的观念,得到较弱的快感,而内在感官可以“接受复杂的观念,所伴随的快感也远较强大。
”6.美育:它通常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
就是当我们在对审美对象进行感受、欣赏、评价、判断等审美活动时,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会受到感染、熏陶,并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
我们不仅在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上得到了提高,受到了教育,而且在人的气质、精神面貌上,也得到了提高,受到了教育。
因此,审美教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感化我们的身心,并使之得以净化、升华和提高。
7.悲剧性:又称悲剧。
它是主人公由于坚持正义或积极进取,而与现实环境发生的冲突,冲突中主人公因感性生命遭到摧残和毁灭而成就了精神生命的永恒价值,从而激起悲壮之情而使人们的心灵得以净化,精神得以提升。
五、简答题1.试评述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命题。
(1)黑格尔继承了柏拉图关于“理念”的一些讲法,但他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理念的性质,而且大大地发展了美是理念的理论。
黑格尔认为现实世界是从理念派生的,或者说是理念的自我显现。
因此,只有理念是真实的,理念就是真。
美作为一种理念,因此,美是真。
(2)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黑格尔认为,单纯是真实的理念还不美,还要理念直接呈现于客观现实的外在现象中,显现为感性形象,成为我们感官感知的对象,这时理念才不仅是真的,而且放出光辉,显出外形,变成美的。
(3)“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一个完整的概念。
在这个整体中,理念始终占据统治地位。
所谓“感性显现”,只是理念的自我显现,理念为了实现自己,必须把自己显现出来,完全是由于人们的精神和心灵需要在实践活动中、在改变外在事物的过程中直接实现自己、认识自己、创造自己和欣赏自己。
(4)黑格尔的这一观点自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贡献,但把抽象的实体作为美的本源,显然是把世界和美倒置了。
2.为什么说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题符合生活的常识,却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答:(1)生活中有美也有丑,有悲也有喜,不能简单地把一切生活都看作是美的,更不能把美定义为生活。
(2)车尔尼雪夫斯基一方面说凡是能够显示现实生活的都是美的,另一方面说只有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才是美的,这样,同一个命题就出现了矛盾。
(3)主观上的喜欢与生理上的满足是"美是生活"在理论上的两根支柱,前一方面容易滑向主观唯心主义,后一方面则容易走向庸俗的生理学观点。
3 .美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答: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与其他许多人文学科有着多方面的联系。
美学离不开人,与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联系。
美学要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必定以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4.简述美育与体育的区别与联系答:区别:①方式不同,体育以锻炼身体为主,美育以情感教育为主。
②目的不同,体育的目的在于增强健康体质,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审美能力。
联系:①现代健康的特征是身心协调,体育不仅有生理学特征,而且有心理学特征。
身体的运动促进着心理的发展和提高。
②美育中的情感活动促进着身心的全面发展。
③体育本身也是美育的一种途径,使运动者和观赏者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
5.美育的特点:答:①是感性的,是通过潜移默化而作用于人的,是一种感化。
②美感教育是非常愉快的,不仅用不着强制和勉强,而且是心甘情愿的,乐而忘返的。
③美感教育是不可抗拒的,使人不得不然的,是动于内,从内心的情的角度去打动人的;④这种美育的愉悦性,不仅意味着消极的满足每一个欣赏者的个人情感生活,而且还意味着激励欣赏者满足自身独创性的需要;⑤美育具有陶冶性情或泄导身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