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氓》和《美狄亚》中女性的悲剧命运李佳梅摘要:《氓》中的女主人公和美狄亚因她们各自不同的生存环境形成了她们不同的性格,东西方不同的思想文化又深刻影响她们的性格,最终导致了她们同悲剧异结局的命运。
但归根到底,她们均是不平等的男权社会的奴役和压迫对象,都经历了爱情、婚姻的不幸。
关键词:比较同命运异结局《氓》中的女主人公和美狄亚,一个是东方古典文化影响下的温柔淑女,另一个是西方文明熏陶下的热情勇敢的女性,两块土地,两种不同的文化培育出了两株迥异的花朵,一株沉静娇美,一株热烈奔放。
可她们却有着相似的命运,她们为爱情结婚,深深的爱着自己的丈夫,为爱她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婚后她们同样遭到了丈夫无情的背叛和遗弃,成为了婚姻的牺牲品。
似乎,相似的经历使她们同样成为了命运的弱者,但是她们最终的结局是不同的!《氓》中的女主人公和美狄亚,她们同样深爱,爱的方式却不同;同样被弃,对待被弃的态度又不同;同样对命运的安排进行了抗争,抗争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氓》中的女主人公冲破父母之命的桎梏,勇敢的追求婚姻的自由,她与氓相见倾心后便定下了婚期。
从此以后女子朝思暮想,“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并且爻卦占卜,预测婚事的凶吉,这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多大的冲击啊!可是,当女子被弃后,女子也渐渐的清醒,是男子背叛了婚姻,背弃了誓言。
她沉痛,她怨恨,她也勇敢的站立了起来。
坚强的,与不幸的婚姻决绝,来保护自己的尊严。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便是这位女子的呐喊,她反抗的方式很平静,但她夺回了自己的人身自由,保持了自己独特的个性。
美狄亚,科尔喀斯国的公主,她美丽,聪明而多情。
美狄亚对伊阿宋一见钟情,帮助他取得了金羊毛,她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亲弟弟,背叛了父亲,背弃了国家,同伊阿宋逃亡到了异邦,婚后几年,伊阿宋为了地位要娶科任托斯的公主,将美狄亚驱逐出境。
她悲痛欲绝,进行了疯狂的报复,她用毒药毒死了国王和公主,为使伊阿宋痛心,又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孩子,残忍的手段突出了美狄亚刚烈的性格,正如她自己所说:“不要有人认为我软弱无能,温良恭顺;我恰好是另外一种女人:我对仇人很强暴,对朋友却很温和,要像我这样的人才算光荣。
”[1]一、同悲剧异结局的原因(一)性格差异同样是真挚的爱情,《氓》中的女子,在爱情中“挣扎”,为爱所累。
她盼望着见心上人,可是见到心上人后有悲有喜,她终日守望者情郎来时的路,为他活着,“不见复关,涕泣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她的内心是矛盾的。
她热烈的渴望爱情,同时,她又再劝男子找一个好的媒人,可以看出她爱的热烈且含蓄。
经男子“尔卜尔筮,体无咎言”的劝言后,女子终于决定“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出嫁了。
婚后女子之爱自始至终:“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她没有后悔;“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她没有怨恨。
她追求的是“不思其反”的“信誓旦旦”,此时她爱的深沉而又缠绵。
女子被男子抛弃后,沉痛悲哀,她静静地反思,没有怒言相向,只是悔恨自己轻易相信氓的誓言,并与不幸的婚姻决绝,脱离了不幸的生活。
由此,我们可以从女子爱的方式和对不幸婚姻的反抗方式上看出她的性格是温柔善良、尊道守分、含蓄而多思的!与《氓》中的女子相比,美狄亚的爱情汹涌澎湃,激烈而不可遏制,近乎残忍。
她为了爱情,帮助伊阿宋取得了代表自己国家荣誉的金羊毛,在与伊阿宋逃亡的途中,她砍死了弟弟,将尸首剁成碎块抛入海中;为了爱情,美狄亚背叛了自己的祖国,抛弃了骨肉之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她的爱情的火焰烧毁了一切。
忠孝爱国、道德亲情,什么也阻止不了她;抛家弃国,众叛亲离也在所不惜。
当美狄亚得知伊阿宋要娶科任托斯的公主,要将她驱逐出境时,变得更加的刚强和暴烈,她愤怒地控诉伊阿宋的无情无义,谴责他的无耻行径,化悲痛为力量,转爱情为仇恨,向伊阿宋,向所有迫害她的势力进行了疯狂的报复。
她变得凶狠残忍,精心安排了复仇计划。
她爱的方式激烈,反抗的方式残忍,她走上了爱情的独木桥,不容许有回头路。
从美狄亚爱的方式和反抗的方式来看,她的性格是刚烈果敢、注重自我,蔑视秩序的!由上面的比较分析,可得出《氓》中女主公和美狄亚最终不同的结局深受她们不同性格的影响。
(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氓》中女主人公和美狄亚不同的结局的原因,也表现在她们受不同的文化思想影响的因素上。
《氓》是中国古代弃妇诗的代表,它出自《诗经》。
《诗经》中的诗歌产生在西周初年到东周初期大约五百年之间。
《小雅·斯干》载:“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褐,载弄之瓦”。
可见,在古代,男人与女人从生下来所受到得待遇就有天壤之别。
[2]封建社会里,妇女受神权、夫权、和礼教的迫害,“幸福”这两个字对她们而言也许是一种奢求。
尤其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的现代传统“家”的分配中,男性主管着主流世界的起伏成败,关注“大世界”的事情,女性则在生活的边缘,以家庭作为她们的“小世界”。
[2]然而,西周初年到东周初期这个时期的婚姻家庭,是一夫一妻的,这里所谓的一夫一妻制是片面的,而且只是单方面的要求妇女的。
在当时的社会关系中,男子拥有绝对的支配权和领导权,而妇女则处于从属的地位,在经济上和人格上均无独立而言。
[3]男子不但可以纵欲贪欢,可以重婚,而且还可以随意的抛弃女子,另纳新欢;而女子却只能严守“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女子成为男子的财产、私属物,受男子奴役,驱使,社会地位降到了最底层。
[3]西周统治者在法律上还给休妻的内容做了规定:著名的“七出”、“七去”,既《周礼》所记载的男子当时可以休妻的七种理由。
随着“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男尊女卑”观念的日渐形成,不断的向社会各个方面渗透。
在婚姻中,女子只是操持家务和“传宗接代”的工具,只能“嫁鸡随鸡”听任他人摆布。
《氓》中的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就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女主人公被弃回娘家之后,尽管很痛心,却极其冷静,对男子没有任何过激的行为,更谈不上报复行为,女子静静沉思,也只有自己独自悲伤罢了!她悲叹命运的不公,女子的逆来顺受,中庸无争,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道德的力量对女子思想上的束缚。
《氓》中的女主人公的隐忍和含蓄证明她没有从根本上走出道德的藩篱,自然是道德型文化的一个证明。
而美狄亚的激情与果敢证明她张扬不屈的个性,显然是能力型文化熏陶的结果。
[4]美狄亚的思想深受古希腊民主思想的影响。
她自己感叹到“在一切有理智,有天性的生物当中,我们女人算是最不幸的!”[1]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西方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而美狄亚努力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美狄亚被丈夫抛弃后悲痛欲绝,旁人却劝她“你丈夫爱上一个新人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这使美狄亚更加的愤怒。
她追求平等的爱情婚姻的权利,她更追求个性的解放和张扬,这正是因为她受古希腊思想的影响。
古希腊人在政治上他们是民主自由的,在精神上,他们崇拜英雄、崇尚力量,而在文化上,希腊神话及英雄史诗与他们一脉而生。
这些因素都影响着美狄亚,导致她与《氓》中女主人公不同的结局。
(三)地域差异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也影响着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形成,从而也是导致《氓》中女主人公和美狄亚结局不同的因素。
中国自古至今,地域广阔,深居内陆,人们依河而居,自然条件相对稳定,生活安定,无太大的竞争和与危险,从而中国文化自古要求和谐,要求人与人之间“以和为贵”,要求克制忍受来维持制度的稳定和延续。
应当怨而不怒,因此《氓》中女主人公“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包含着无限的隐忍与怨恨。
这样就取得了双重的效果:因其命运的悲惨,使人无限的同情;因其在悲惨的遭遇中仍能保持高尚的节操,使人生出无限的敬意,这也是中国弃妇的理想形象。
而古希腊与中国完全不同,古希腊社会依海而居,它的自然生存条件相较而言是恶劣的:山峦起伏,土地贫瘠,不易耕作,然而它却处在东西交通的要道上,航海业,商业较发达,这使得人群相对不稳定,流动性较强。
这无形中造成社会重视个人能力的发挥、个性的伸展而轻道德秩序的构建,且依海而居易于激发探险等决斗精神。
古希腊人重视个性的张扬,能力的发挥,积极进取为主的“进攻式”的西方能力型文化社会萌芽就形成了。
它与重视秩序权威,道德构建为主的厚重的“防守型”的东方道德型文化形成了显著的差异。
在希腊文化的熏陶下,惊险的航海,残酷的搏斗,野蛮的掠夺使古希腊女性深受影响。
她们勇敢好斗,不屈服的个性在险恶的境地中得以显现与张扬。
在近乎野蛮文化下成长的美狄亚面对婚变绝不会一味的哭泣哀求,她只会用她自己的方式给负心人狠狠地一击。
二、男权社会下的悲剧产物她们共同悲剧命运是由于男权主义的戕害。
男权主义是指男性将女性视为生育工具,家奴,性工具,剥夺女性作为人的权利和尊严的一种奴役制度。
[5]其特点是残酷、不平等、伪道德、肆意贬低女性、将女性幽禁,剥夺其参加社会的权利、提供不平等的机遇和奖励,从而阻止女性的发展。
[5]自石器时代的结束,男性凭着其生理优势取代了母系社会。
他们在种植业、畜牧业上成为主要的劳动力,这就使女性在经济生产上的地位逐渐下降,同时女性氏族成员的地位下降,导致其家庭地位的下降,最终导致她们人格尊严的丧失,造成了她们悲剧的命运。
几千年来,中西文化都一直沿袭男尊女卑的传统,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制度在中西方都有延续,无论中西方,男女的社会地位是不平等的。
孔子曾说:“唯小人和女子难养矣。
”亚里士多德也认为:“女性之所以是女性,是因为她缺少某种特质,我们应当看到,女性的本性先天就有缺陷,因而在折磨她。
”[6]女性遭到男权的深重压迫,绝少批判和反抗,女性也一直按照男性的话来定位自己的角色:要么是温柔贤淑的妻子,要么是忘我牺牲的母亲,心中装满丈夫和儿女。
古代中国,男权主义一直横行,它专制、专权、专横,压抑人性,迫害人性,扭曲人性。
如《红楼梦》中写贾府中女性的死亡,秦可卿、林黛玉、迎春、元春、晴雯、金钏等,这些女性的个人悲剧都是男权主义的初级罪恶。
《氓》中的女主人公遭到丈夫的遗弃后,返回到娘家,“兄弟不知,咥其笑矣”,经历了不平等的待遇,得到的却是别人的冷眼旁观和嘲笑。
美狄亚为什么会选择亲手杀死自己的孩子来惩罚伊阿宋呢?由于男性主导地位的确立,是通过父与子清晰地血脉关系来明确的。
故在古希腊的家庭中,除了夫妻这一对关系外,还有一对似乎更为重要的关系:既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除了自然地亲情外,更主要的是出于一种将自己的名誉、财产乃至生命在后代中延续下去的思想,来巩固男权社会的统治。
美狄亚杀死自己的孩子,也是对男权社会的颠覆。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在经济上,家庭中,婚姻中的都是不平等的。
尽管《氓》中的女子和美狄亚,都冲破社会道德的约束,去追求她们向往的爱情和婚姻,努力争取平等的权利,想化身为“男性”身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男性”站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