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讲课讲稿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讲课讲稿
热带雨林分布(绿色区域)
A1
一
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B
二
2
C
三
大气环流的意义
——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 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从而使高低纬度之 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以交换, 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
周末作业:《三维设计》38页~43页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A C B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热带草原(赤道低压和东北信风交替控制)
热带草原气候 大致分布 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 归线之间,以非洲中部、 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 亚大陆北部和东部为典 型。当赤道低压带控制 时期,降水集中;信风 带控制时期,受热带大 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 年降雨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显干湿 季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理想状态:高低纬间热量差异
90N
60N
单 圈
30N
环
流
0
③
90°N
极地高气压带
②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N
副热带高气压带
①
赤道低气压带
地转偏向力
低纬上空
30°N
0°
北半球三圈环流
课堂活动:
你能否根据前面的讲 述,将南半球的三圈环流 画出来?
南半球的三圈环流
0°
赤道低压带
30°S 60°S
地中海气候(高考热点)雨热不同期
冬季时,西风带 南移至此气候区内, 西风从海洋上带来潮 湿的气流,气候温和 多雨。而夏季时,副 高至此气候区内,气 流以下沉为主,再加 上沿海寒流的作用, 不易形成降水,因此 气候干燥炎热
1月份,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冷高压所切断, 只保留在海洋上,而亚洲高压(又称蒙古高压、西伯利亚高 压)尤为强烈,控制范围最广。
盛
行
西
风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 风
赤道低压带
东
南
信
风
副热带高压带
盛行
西
风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气压带极地高压带 (2)副极地低压 带(2个)
副热带高压 带(2个)
赤道低压带 (1个)
分布
南北纬90 度附近
南北纬60 度附近
南北纬30 度附近
0度附近
成因
热力原因 动力原因 动力原因 热力原因
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90°S
画出三圈环流
D
CE
A FB
G
S 90° 60° 30° 0° 30° 60° 90° N
“三风四带”
10
5
极地高气压带
9 86 37
24
1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极地东风带 盛行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单一因素控制下的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一般分布北
纬20°到30°大陆西岸。终 年炎热干燥,最暖月平均气 温可达30°C以上,最冷月平 均气温也在10°C以上。年降 水量一般在250毫米以下。气 温的日较差、年较差都很大。 主要出现在非洲北部撒哈拉 沙漠、南部的卡拉哈里沙漠, 亚洲西部阿拉伯半岛的沙漠、 南部的塔尔沙漠,北美洲加 利福尼亚沙漠,南美洲阿塔 卡马沙漠,澳大利亚西部和 中部沙漠。
分布
东北信风带 (2个)
中纬西风带 (2个)
极地东风带 (2个)
赤道低压带与副热带高 压带之间
副极地低压带与副热带 高压带之间
副极地低压带与极地高 压带之间
特征
冷高压
气流
下沉
冷低压
上升
热高压
下沉
热低压
上升
风向 北半球 南半球
东北风
东南风
西南风
西北风
东北风
东南风
影响气候
冷干 温湿 干热 湿热
影响气候
冷干 温湿 干燥
单一因素控制下的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分布 在赤道两侧南北纬10°之间。 终年高温多雨,各月平均气 温在25~28°C之间,年降水 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季节 分配均匀,无干旱期。主要 出现在南美洲亚马孙平原, 非洲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 岸、亚洲的马来群岛大部和 马来半岛南部。
热带雨林分布(绿色区域)
单一因素控制下的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
温和多雨的气候。分布在纬 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 岸。这类气候全年在盛行西 风影响下,,年降雨量500700mm。最冷月平均气温在 0℃以上,最暖月又低于 22℃,年较差远小于同纬度 的内陆与东岸地区。属于这 一气候的有西北欧、加拿大 太平洋沿岸、智利南部、南 非及澳大利亚的东南一小部 分。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7月份,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热低压所切 断,只保留在海洋上,而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最 为突出。
亚速尔 高压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东亚地区1月、7月各吹什么风?
南亚地区1月、7月各吹什么风?
季风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冬季——西北季风 夏季——东南季风 冬季——东北季风 夏季——西南季风
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低温少雨 分布规律: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主要分布区:
亚洲东部、澳大利亚、 南北美洲东南部
热带雨林分布(绿色区域)
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候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分布规律: 北纬35°~55°大陆东岸 主要分布区: 我国北方,朝鲜半岛北部
东亚季风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季风形成原因: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风带移动
南亚
南亚
赤道低压带
赤道低压带
一月
七月
南亚的西南季风尤为典型,形成原因是:北半球夏季时,
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
道,在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的。
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由
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 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 形成终年高温,分旱雨 两季,在南北纬 10°~25°大陆东岸。 分布在中南半岛,印度, 海南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