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生物化学》教学大纲前言生物化学是一门基础医学的必修课程,讲述正常人体的生物化学以及疾病过程中的生物化学相关问题,与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的理论和技术已渗透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使之产生了许多新兴的交叉学科。

随着近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将生物化学的理论与技术,应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从分子水平探讨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的机制,已成为当代医学研究的共同目标。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1、本大纲配套使用的教材为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材《生物化学》第五版2、本大纲内容按“掌握、熟悉、了解”三级要求学习及掌握。

其中,考试内容中“掌握”占 70% 左右;“熟悉、了解”的内容占 30% 左右。

“掌握”部分要求理解透彻,包括有关概念及其研究进展等内容细节,并能运用其理论及概念于相关学科的学习及今后的临床及科研工作;“熟悉”部分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部分要求能对其中的概念有一定认识,对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3、本大纲供三年制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护理、口腔等专业使用。

4、总教学参考学时为72 学时,理论与实验比值约为3 :1 ,即讲授理论学时为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生物化学的概念。

熟悉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史。

[教学内容](1学时)一、生物化学发展简史二、生物化学研究内容三、生物化学与医学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氨基酸的结构及理化性质;蛋白质分子的基本结构、空间结构及理化性质;蛋白质变性、复性的过程。

了解蛋白质的各种分类方法。

[教学内容](6学时)一、蛋白质的分子组成1、质的元素组成特点2、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氨基酸的分类、三字英文缩写符号,氨基酸的理化性质3、氨基酸的连接方式二、蛋白质的分子结构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概念及其主要的化学键。

2、蛋白质的空间结构:(1)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的概念、主要化学键和形式:α-螺旋,β-折叠,β-转角与无规卷曲。

掌握α-螺旋,β-折叠的结构特点(2)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概念和维持其稳定的化学键:疏水作用、离子键、氢键和范德华引力(3)蛋白质的四级结构的概念和维持稳定的化学键3、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一级结构决定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决定生物学功能。

三、蛋白质的理化性质1、两性解离和等电点2、胶体性质3、蛋白质的变性、沉淀和凝固4、紫外吸收和呈色反应。

四、蛋白质的分类第三章维生素[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维生素的概念及分类和在生物体内的功能;了解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

[教学内容](2学时)一、概述1、概念2、分类: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3、维生素的缺乏与中毒二、脂溶性维生素V A;V D;V E;V K;三、水溶性维生素与辅酶V A与TPP:V B6与磷酸吡哆胺;V PP与NAD+;V B2与FMN和FAD等。

第四章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酶的概念,酶的分子组成;酶促反应的特点;酶的活性中心的概念;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酶原与酶原激活的过程与生理意义;同工酶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熟悉酶促反应的机理;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pH、激活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了解酶的作用原理;酶的分类与命名的原则;酶在疾病发生、疾病诊断、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4学时)一、概述酶的化学组成,命名和分类。

二、酶催化作用的特点高效性,特异性,可调节性,不稳定性。

三、酶的结构与功能1、酶的活性中心:必需集团、结合集团、催化集团及其作用。

2、3、同工酶:概念和生理意义4、酶活性的调节: 变构酶和变构调节; 共价修饰的概念和作用特点。

5、酶催化作用机制:诱导契合学说、邻近反应及定向排列、多元催化、表面效应。

四、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1、底物浓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米氏方程及米氏常数的物理意义2、酶浓度对反映速度的影响3、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最适温度、最适pH。

4、激活剂和抑制剂的影响:可逆与不可逆性抑制作用,竞争性、竞争性与反竞争性抑制作用。

五、酶与医学的关系1、酶活性测定与酶活性单位2、酶在医学上的应用第五章生物氧化[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生物氧化和呼吸链的概念;线粒体的两条呼吸链的组成成分和排列顺序;氧化磷酸化的概念及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

熟悉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胞液中NADH氧化的两种转运机制。

了解其他氧化体系。

[教学内容](3学时)一、概述1、生物氧化的的概念、方式与特点。

2、参与生物氧化的酶类3、生物氧化中C02的生成二、生物氧化过程中水的生成1、呼吸链的组成和作用2、呼吸链成分的排列顺序3、胞液中NADH的氧化:α—磷酸甘油穿梭及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

三、ATP的生成1、常见的高能化合物2、ATP的生成: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3、高能化合物的储存和利用四、其它氧化体系1、微粒体中的氧酶2、过氧化物酶体中的氧化酶类3、超氧物歧化酶第六章糖代谢[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糖酵解、有氧氧化的概念、反应过程;糖原合成与分解及糖异生的过程;正常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熟悉升高和降低血糖的激素;糖的三条分解代谢途径的生理意义;了解糖代谢障碍;了解各种糖复合物结构与功能。

[教学内容](6学时)一、概述1、糖的生理功能2、糖代谢概况二、糖原的合成与分解1、糖原合成:原料、部位、过程及特点。

2、糖原分解:肝糖原与肝糖原分解的过程、区别。

3、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及生理意义三、糖的分解代谢1、糖的无氧分解:糖酵解的概念、反应过程、特点、调节及生理意义。

2、糖的有氧氧化:有氧氧化的概念、反应过程、特点、调节及生理意义。

3、磷酸戊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调节及生理意义。

4、其它单糖的分解代谢:果糖,半乳糖。

四、糖异生糖异生的概念、反应过程、特点、调节及生理意义。

五、血糖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2、血糖水平的调节3、血糖水平异常六、糖复合物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脂。

第七章脂类代谢[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及生理功能;脂肪酸的β—氧化的过程;酮体的生成和利用的部位;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胆固醇合成的部位、原料和限速酶及胆固醇的转化产物。

熟悉甘油三酯的合成;脂肪酸的合成;甘油磷脂的合成;胆固醇的合成。

了解脂类的概念、分类和生理功能;脂肪酸的其它氧化方式。

[教学内容](6学时)一、概述1、脂类的概念、分类和生理功能2、脂类的分布二、血脂与血浆脂蛋白1、血脂:血脂的成分和含量。

2、血浆脂蛋白: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性质、来源及生理功能。

3、载脂蛋白:载脂蛋白的组成及功能。

4、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三、甘油三酯代谢1、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合成部位原料、有关的酶和辅助因子、基本过程。

2、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脂肪动员及其影响因素,激素的调节,甘油三酯的水解过程及关键酶,能量的计算。

磷酸甘油的代谢,脂肪酸p氧化部位、过程及有关的酶。

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3、多不饱和脂酸的重要衍生物----前列腺素、血栓噁烷及白三烯四、磷脂的代谢1、甘油磷脂的代谢2、鞘磷脂的代谢五、胆固醇代谢1、胆固醇的生物合成:胆固醇的合成部位、原料、辅助因子、关键酶。

2、胆固醇的酯化3、胆固醇的转变与排泄第八章蛋白质的分解代谢[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氮平衡的概念和类型;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尿素合成;一碳单位的概念、来源、载体、种类和生理意义。

熟悉氨的来源与去路;蛋白质的需要量和营养价值;蛋白质在小肠的腐败作用;α—酮酸的代谢去路;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了解芳香族氨基酸的代谢;高血氨症和氨中毒。

[教学内容](4学时)一、蛋白质的营养作用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2、蛋白质的需要量和营养价值:氮平衡;必需氨基酸。

3、蛋白质的肠中腐败作用:胺类的生成;氨的生成。

二、氨基酸的一般代谢1、氨基酸代谢概况:氨基酸的来源和去路。

2、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氧化脱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嘌呤核苷酸循环。

3、α-酮酸的代谢:转变成糖或脂肪;再合成氨基酸;氧化分解供能三、氨的代谢1、体内氨的来源2、氨的转运:谷氨酰胺和丙氨酸。

3、氨的去路:鸟氨酸循环;鸟氨酸循环的一氧化氮合酶支路;高血氨与氨中毒。

四、氨基酸的特殊代谢1、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脱羧基产物的生理功能2、一碳单位的代谢:一碳单位的定义、种类、生成和相互转变、生理功用、代谢意义。

3、含硫氨基酸的代谢:蛋氨酸代谢与蛋氨酸循环;半胱氨酸胱氨酸代谢与活性硫酸生成。

4、芳香族氨基酸的代谢5、支链氨基酸的代谢五、糖、脂类、蛋白质代谢的联系及调节1、糖、脂类、蛋白质代谢的相互联系2、代谢调节:细胞水平的调节;激素水平的调节;整体水平的调节。

第九章核酸结构、功能与核苷酸代谢[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常见核苷酸的结构、符号和性质;核酸分子中核苷酸的连接方式、键的方向性;DNA的二级结构的特点;tRNA二级结构的特点;DNA的变性和复性概念和特点;嘌呤核苷酸、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的原料、主要步骤及特点;脱氧核苷酸的生成;嘌呤核苷酸、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的终产物。

熟悉核蛋白体RNA的结构与功能;核酸分子杂交原理;嘌呤核苷酸、嘧啶核苷酸的抗代谢物及其抗肿瘤作用的生化机理。

了解核酶的结构;尿酸以及痛风症与血中尿酸含量的关系。

[教学内容](4学时)一、核酸的化学组成1、元素组成:C H 0 N P,其中P含量约为9—10%.2、核酸的基本结构:碱基、戊糖和磷酸,核苷及核苷酸的结构和命名;核苷酸的连接方式。

二、DNA的结构与功能1、DNA的一级结构:3′,5′―磷酸二酯键的构成。

2、DNA的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模型3、DNA的超级结构:核小体结构。

4、DNA的功能:遗传信息的载体。

三、RNA的结构与功能1、信使RNA:真核生物mRNA的加工修饰——加“帽”及加“尾”过程。

2、转运RNA:一级结构的稀有碱基,二级三叶草结构的特点及三级倒“L”结构的形成。

3、核蛋白体RNA: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的核糖体构成,rRNA的功能。

4、小分子核内RNA5、核酶四、核酸的理化性质1、核酸的一般性质:核酸的两性。

2、核酸的紫外线吸收:260nm3、核酸的变性与复性:变性与复性的原理、特点,解链曲线与Tm。

五、核苷酸的代谢1、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嘌岭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合成原料、途径、关键酶及抗代谢物。

2、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合成原料、途径、及抗代谢物。

3、脱氧核苷酸的合成:由核糖核苷酸在核苷二磷酸水平上还原生成。

4、核苷酸的分解代谢:尿酸与痛风症;NH3 、C02、β—丙氨酸及β—氨基异丁酸的生成。

第十章基因信息的传递[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半保留复制的概念、意义、过程;不对称转录、模板链和编码链;转录的过程;mRNA的转录后的加工;mRNA、tRNA,rRNA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和相互配合关系;基因表达的概念熟悉DNA聚合酶、拓扑异构酶、引物酶、DNA连接酶的作用;切除修复过程;逆转录;tRNA和rRNA的转录后加工过程;翻译的过程;乳糖操纵子调节机制;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