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教师统一备课用纸科目中西服装史年级二班级服装C20901G30801时间2010年10月11-12课题第五章宋辽金元服装第9、10 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宋辽金元的服装产生的时代背景,宋朝朝服中的方心曲领,女装的背子为本朝代的服装特点,自然质朴的服装风格与唐朝明显不同。
其中经历了几个少数民族朝代,袍与汉族的袍不同。
重点1、宋代男子尚澜衫,男女均穿背子。
朝服中直脚幞头、方心曲领及佩鱼制度盛行。
2为游牧民族总的服饰特色是左衽、窄袖、开衩,便于乘骑等。
3、宋代的服饰风格特征:在程朱理学的哲学思想影响下,提倡理性之美,在建筑上用白墙黑瓦与本质本色,绘画上多水墨淡彩,陶瓷上突出单色釉,服饰上要简练、质朴、洁净、自然,反对过分豪华,即趋于拘谨、保守,色彩亦一反唐代浓艳鲜丽之色,而形成淡雅恬静之风。
难点理学对服饰的影响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传授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教学过程:第五章宋辽金元服装第一节概述公元960年,后周禁军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王朝,基本上完成了中原和南方的统一,定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
当时,在我国西北地区尚有契丹族建立的大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等几个少数民族政权。
公元1127年,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利用宋王朝内部危机。
攻入汴京,掳走北宋徽钦二帝,国号为金。
钦宗之弟康王赵构南越长江.在临安(今浙江杭州)登基称帝,史称南宋。
自此,我国又形成南北宋金对峙局面。
正当中原地区宋金纷争不已之时,北方蒙古族开始崛起于漠北高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并开始东征和统一全国的活动.成吉思汗及后辈先后灭西辽、高昌,西夏、金、大理、吐蕃等少牧民族政权,进而灭亡南末,统一全国.忽必烈继位。
国号为元。
自宋起至元末共经历四百余年。
此期间各方面发展极不平衡.北宋工商经济异军突起.农业与手工业发展迅猛,出现汴粱繁华之日.南宋苟廷残喘但占据江南鱼米之乡,亦有偏安王朝的文化与经济盛况。
但政治形势远不及唐代巩固、稳定,因而某些歌舞升平是通过屈辱妥协换来。
元代大一统局面之中,也饱含着民族压迫的成分。
诗人陈高作诗曰:“豪家列华第,被金饭珠玉。
茅屋耕田夫’,衣食常不足,均为羲皇民,胡焉异荣辱?”真实地说明宋元时期的复杂情况。
汉族人民与契丹、女真、党项、蒙古族人民在四百年中各自为捍卫其领土与主权或是企图扩张统一全国而展开殊死的搏斗,从而产生了许多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
各族人民之间的交往,也非常频繁。
但因经济交流的主要渠道是索纳贡赋或领地易主,因而民族之间对于互为吸取有抵制情绪。
虽然元世祖也曾采用汉法,但很多政令是通过血腥镇压而得以些微推进的,不似唐王朝在平等友好气氛之中的经济与文化交流。
从服饰来看,尽管互为吸收,但基本上还是各自保留其本民族的特点.在对外贸易上,宋元较之唐代为盛,其中主要贸易国以阿拉伯诸国、波斯、日本、朝鲜、印度支那半岛、南洋群岛和印度等国为主。
宋人以金、银、铜、铅、锡、杂色丝绸和瓷器等,换取外商的香料、药物、犀角、象牙、珊瑚、珠宝、玳瑁、玛瑙,水精(晶)、番布等商品,对我国服饰及日用习尚产生了很大影响。
第二节汉族官服与民服一、男子服装(一)衣裳1、襴衫(插图)两宋时期的男子常服以襴衫为尚。
所谓襴衫,即是无袖头的长衫,上为圆领或交领,下摆一横谰,以示上衣下裳之日制.谰衫在唐代已被采用,至宋最为盛兴。
其广泛程度可为仕者燕居、告者还乡或低级吏入服用。
一般常用细布,颜色用白,腰间束带.也有不施横镧者,谓之直身或直缀,居家时穿用取其舒适轻便。
2、帽衫(插图)士大夫交际常服,一般是头戴乌纱帽,身着皂罗衫,束角带,登革靴。
唐时纱帽被用作视朝听讼、宴见宾客之时.而宋时儒生亦戴,样式尽可随己所好,一般以新奇为尚。
除帽衫之外,还有初为戎服,后成官员便服的紫衫:有举子服用、女子亦穿的凉衫.或称白衫,再后演变为丧服.3、裘衣是由羊、兔、孤、獭、貂等动物皮毛制成的皮衣。
其中一种华美的贵重裘衣,谓之鹤氅,前后开衩,以便于骑马。
需要单独说明的是,依宋代制度,每年必按品级分送“臣僚袄子锦”,共计七等,给所有高级官吏.各有一定花纹。
如翠毛、宜汉族官服与民服(二)首服1、幞头:(插图)作为宋人首服,应用广泛。
不过唐人常用的首服幞头至宋已发展为各式硬脚,其中直脚为某些官职朝服。
两边直脚甚长,确为宋代典型首服式样,有“防上朝站班交头接耳”之说,不一定可信,我们可以将它作为一种式样予以辨认宋代服饰形象。
另有交脚、曲脚,为仆从、公差或卑贱者服用。
高脚、卷脚、银叶弓脚、一脚朝天一脚卷曲等式幞头,多用于仪卫及歌乐杂职。
(插图)另有取鲜艳颜色加金丝线的幞头,多作为喜庆场合如婚礼时戴用。
南宋时即有婚前三日,女家向男家赠紫花幞头的习俗。
(插图)2、幅巾:在官员将幞头逐渐演变为帽子时,庶人已不多戴。
一般文人、儒生以裹巾为雅,因可随意裹成各式,于是形成了以人物、景物等命名的各种幅巾。
如“东坡巾”,还有“程子巾”、“逍遥巾”、“高士巾”和“山谷巾”等。
(三)朝服1、宋代官员朝服式样基本沿袭汉唐之制。
2、颈间多戴方心曲领。
(插图)3、色彩在服装上的身份标志黄色仍为皇帝专用服色,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时即是黄袍加身而称帝的。
下属宦官,三品以上多为紫色,五品以上多为朱色,七品以上多为绿色,九品以上为青色。
上朝时多佩鱼袋,唐代时即作为出入宫廷的证件鱼符,起始于秦代传达命令时从中剖成两半的虎符,宋代已作为显示等级的标志了。
带钩仍应用广泛,其中不乏其精品。
需要单独说明的是,依宋代制度,每年必按品级分送“臣僚袄子锦”,共计七等,给所有高级官吏.各有一定花纹。
如翠毛、宜男、云雁细锦,狮子、练雀、宝照大花绵,宝照中等花锦,另有毽路、柿红龟背、锁子诸锦。
这些锦缎中的动物图案继承武则天所赐百官纹绣,但较之更为具体,为明代补子图案确定了较为详细的种类与范围,(四)劳动人民服式(插图)1、短衣、紧腿、缚鞋、褐布,以便于劳作。
2、工商各行均月特定服饰。
素称百工百衣二、女子服装宋代妇女服装,一般有襦、袄、衫、背子、半臂、背心、抹胸、裹肚、裙、裤等等,其中以背子最具特色,是宋代男女皆穿、尤盛行于女服之中的一种服式.1、背子(插图)以直领对襟为主,前襟不施绊纽,袖有宽窄二式,衣长有齐膝、膝上、过膝、齐裙至足踝几种,长度不一。
另在左右腋下开以长衩,似有辽服影响因素,也有不开侧衩者。
宋时,上至皇后贵妃,下至奴婢侍从、优伶乐人及男子燕居均喜服用.取其既舒适合体又典雅大方。
2、襦:(插图)短襦之式最迟在战国时即已出现,多系在裙腰之内。
此期有由内转外的趋势,犹如今日朝鲜人所穿短襦,不系裙腰之中。
3、袄;(插图)为日常服用衣式,大多内加棉絮或衬以里子,比襦长,且腰袖宽松。
4、衫:(插图)衫为单层,以夏季着之为主,袖口敞式,长度不一致,一般质以纱罗。
宋诗中;“薄罗衫于薄罗裙”、“藕丝衫未成”、“轻衫罩体香罗碧”等诗句绘出其质地之美。
5、半臂:(插图)原为武士服,因袖短而称之为半臂,唐女喜服,宋代男子着于内,女子着于外。
6、背心:(插图)当无袖,似裲裆。
连同半臂、背子等皆为通对襟,此间区别为半臂加袖长可成背子,半臂去袖则为背心,与某些裲裆肩处加襻有所不同。
7、抹胸与裹肚:(插图)主要为女子内衣.二者比之,抹胸略短似今日乳罩,裹肚略长,似农村儿童所穿兜兜。
8、裙:(插图)①色彩——裙色一般比上衣鲜艳,色彩清淡,是妇女常服下裳,劳动妇女多穿深色素裙。
“淡黄衫子郁金裙”、“碧染罗裙湘水浅”、“草色连天绿色裙”、“碟蓝衫子杏花裙”反映宋代色彩特点。
②裙式——裙式修长,腰间系以绸带,并佩有绶环垂下。
时兴“千褶”、“百迭”。
裙式中还有以裙两边前后开衩的“旋裙”赶上裙”。
③裙幅用料——用料六幅、八幅以至十二幅.④裙腰——裙腰自腋下降至腰间的服式已很普遍,9、裤:(插图)汉族古裤无档,因而外着裙.裙长多及足,劳动妇女也有单着合档裤而不着裙子的。
印花罗褶裙(福州南宋黄异墓出土实物)10、履:(插图)宋代女子有缠足的陋习,“一钩罗袜素蜡弓”不仅示出袜料,也显示了缠足缠足形象。
11、首饰:①盖头巾:(插图)方五尺左右,以皂罗制成。
为女子出门时遮面,后以红色纱罗蒙面,作为成婚之日新娘必着首服,此习惯一直延续到近代。
鞋子讲究红色鞋帮上绣花,且作风头形的式样,劳动妇女多数着草鞋等平头、②花冠与佩饰:(插图)花冠初见于唐,因采用绢花,即可把桃、杏、荷、菊、梅合插一冠上,谓之“一年景”。
男女皆可戴。
圆头鞋。
天足,以便劳作。
第三节少数民族服装一、辽契丹族服装1、概述契丹族是生活在我国辽河和滦河上游的少数民族,从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契丹族还处于氏族社会,过着游牧和渔猎生活。
五代初,由于汉族人避乱涌入边区,加之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使其很快强大起来。
公元916年,阿保机在临潢府(今辽宁昭乌达盟巴林左旗附近)自立皇帝,定国号为“辽”,后经常侵扰中原。
由于宋王朝腐败无能,致使最终签定“澶渊之盟”,规定北宋每年向辽贡银十万两,绢20万匹。
1125年,被女真族所灭。
2、契丹族服装:(插图)一般为长袍左衽,圆领窄袖.下穿裤,裤放靴筒之内。
女子在袍内着裙,亦穿长筒皮靴。
因为辽地寒冷,袍料大多为兽皮,如貂、羊、狐等,其中以银貂裘衣最贵,多为辽贵族所服。
3、男子习俗髡发。
(插图)不同年龄有不同发式。
女子少时髡发,出嫁前留发,嫁后梳髻,除高髻、双髻ji、螺髻之外,亦有少数披发,额间以带系扎。
按辽俗,女子喜涂面以黄色,如宋时彭如丽诗;“有女天天称细娘,真珠络髻面涂黄.”二、金女真族服装1、概述女真族是我国东北地区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一直到隋唐时期,还过着以渔猎为主的氏族部落生活,古称“靺鞨momo”。
公元10世纪时,女真族在辽的统治之下。
1115年,完颜部首领阿骨打在按出虎水附近的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县)建立起奴隶制政权,国号为“金”,后来逐渐摆脱随水草迁徙的穴居野外生活,发展生产力,练兵牧马,终于在1125年将辽天柞帝俘获,彻底推翻辽的统治。
即年冬日,金太宗吴乞买灵派兵南下,直捣宋朝,要挟黄金、白银、牛马、绸缎数干百万,并索割太原、中山、河间等镇。
面对腐朽的宋王朝,金兵认为有机可乘,不过半年又渡过黄河,包围北宋首都汴京,掳走皇帝、后妃、百工,抢劫珍宝古器.与南宋对峙数年之后,被蒙古军所灭灭。
2、女真族习俗①金俗尚白认为白色洁净,同时也与地处冰雪寒天与衣皮而皮简里儿多为白色有关。
②衣料:富者多服貂皮和青鼠、狐、羔皮,贫者服牛、马、獐、犬、麇等毛皮.夏天则以贮丝、锦罗为衫裳。
③发式特征:男子辫发垂肩,女子辫发盘髻,也有髡发,但式样与辽相异。
④首饰:耳垂金银珠玉为饰⑤金人尚火葬,3、女真族服装①女子着团衫:直领、左衽,②下穿黑色或紫色裙:裙上绣金枝花纹.亦着背子(习祢绰chuo子),与汉族式样稍有区别,多为对襟彩领,前齐拂地,百花绣金、银线或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