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教师如何上好低年级的科学课

科学教师如何上好低年级的科学课

科学教师如何上好低年级的科学课
新制定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由教育部于2017年2月15日印发,于2017年秋季开始执行。

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也就是说在一二年级就要开设科学课,而且规定一、二年级要按照每周不少于1课时安排课程,三至六年级的课时数保持不变。

修订后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正式颁布。

小学科学新课标的颁布实施意味着科学课将和语文数学图音体一样,成为从一年级就开始普及的常设课程,国家此举旨在增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也就是为“STEAM”教育打好基础。

那么,我们教师如何开展好低年级的科学课呢?
首先还是得吃透低年级段的科学课教材,然后才能按照儿童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的规律来进行相应的施教。

第一,边学边做。

低年级的学生大致为6到9岁,这个年龄段的脑重量虽然达到了成熟期的90%,但许多复杂的结构和功能还远未完成,所以孩子好动、多语、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多变等各种成年人“不可理喻”的行为经常发生。

这个时期,如果教师要求学生一定要听话,课堂一定要安静,恐怕很难达到期望的效果。

因此,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有事干,吸引他们投入到有趣的事情中。

从认知发展的角度看,低年段的学生边做才能边思考,不做思维就会停下来。

因此,边做边学是基本的学习方式,一方面顺应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有事做,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边做边学是美国教育家杜威最为提倡的方式,直到现在都影响着整个教育,焕发着无限活力。

欧美教育改革中的STEM运动,提倡学生在工程技术实践中解决某个现实问题,而不是像国内一些学校的做法,教师带着学生孤立地做个实验,揭示某个科学知识就可以了。

如学习空气占据空间,传统的方式是教师通过实验,让学生看到无色透明的空气的确占据着空间。

而STEM的做中学的方式强调,学生怎样利用空气占据空间的道理去解决问题。

比如,学生如何利用这个道理做个潜水艇等。

新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是实践性的,建议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

如何做科学呢?解决问题的做中学推荐为首选。

第二,使用工具。

低年级学生的小肌肉群发育还不完善,使用工具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比如剪刀,教师教学生剪纸做各种造型,剪吸管做吸管哨;使用透明胶带,教学生粘贴物品,捆绑木棍做支架;使用各种线绳捆扎物品,如做“土电话”;使用尺子等测量工具,用以描述或比较。

这些小工具都需要学生手部小肌肉群的参与,充分的锻炼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

我们要知道,使用工具是学生学习科学不可绕开的内容,当今流行的创客活动,特别强调工具的使用,用各种工具制造物品,改变生活,由此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的作用。

第三,多对话。

对话对于学生形成科学概念是必要的途径,也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式。

一次,我拿了一个大的充满氦气的气球到教室,然后问学生:“我吹一个气球起来,也可以飞吗?”不少低年级学生认为科学教师是神奇的,那么大的气球都飘起来了,老师一吹肯定可以飞起来。

但是我吹的气球,即使是往空中抛还是会降落。

我问学生为什么?有学生认为我吹的气球太小了,有学生认为我是用嘴吹的,要用打气筒才行。

当然,也有学生认为,大气球里是氢气……由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低年级学生认知发展水平需要教师多与学生对话来促进。

同样,教师也要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让学生经历这一过程,无论是对科学概念的形成,还是培养质疑探究的态度,都是很有必要的。

第四,多合作互助。

低年级学生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如当我发两个气球给同桌时,往往学生会快速地抢颜色鲜艳的;如果需要两人共用一把剪刀,也会出现抢着使用的情况。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知道,没有哪一位科学家是完全靠自己一个人进行科学研究的,另一方面要多设计一些需要合作的项目让学生共同完成。

比如,学生用塑料杯和气球做小鼓,剪气球时要合作,蒙气球皮到杯口时,也需要一个人捏着杯子,另一个人用力崩开气球皮往杯口上套。

又如,学生制作“土电话”时,不仅要一起合作打孔系线,还要一起玩耍。

这类教学设计,有利于一年级学生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懂得与别人合作和分享。

长期教小学中高年级的科学教师或其他科任教师,一开始教低年级学生会遇
到一定困难,但只要掌握了这个阶段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充分理解他们的“不可理喻”,就能体会到教学的乐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