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题报告(附件)新的

开题报告(附件)新的

三、研究工作总体安排及具体进度
2011年9月1日-2011年9月20日搜集资料,以及资料分类
2011年9月20日-2011年10月1日论文选题,确定论文题目
2011年10月1日-2011年10月7日撰写题纲,准备开题
2011年10月7日-2011年12月1日准备论文初稿
2011年12月1日-2012年1月20日论文修改
(二)步骤
搜集资料:通过网络和图书馆找有关我国监管体制的资料,并从中找出期关键性问题的存在,与现在存在的那些观点。
实地考察:去附近的国内银行有关人员,了解其银行监管体制的现状,了解存在着哪些途径可以获得改善监管体制。
资料整理:将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分类,大致理清了本课题写作的思路与结构。
撰写正文:本课题在以上三步骤的基础上开始了正文的撰写。
(三)本研究的内容
abstract
引言
1我国银行监管体制的概述
1.1银行监管含义
1.2我国银行监管体制的发展演变
2我国银行监管体制的缺陷
2.1监管体系不健全,市场约束机制缺住。
2.2监管当局难以对商业银行实施全面监管。
2.3监管手段落后,监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2.4监管架构不合理。
3完善我国银行监管体制的若干思考
梁爽(2011)认为,银保双方的战略认识存在偏差;银保经营模式紧密度不高银保产品同质化严重;银保监管缺乏规范性,随着银行和保险公司合作范围的进一步加深和扩大,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交叉型业务和替代性产品,这些变化很可能会引发新的资金问题,金融机构面临越来越大的监管风险。
王科进(2011)认为,(一)对无收益不良贷款计算应收利息。银行利润虚增。(二)没有针对不良贷款本息提取特别呆帐准备金。银行信贷资产损失得不到及时确认。(三)信贷资产分类方法不合理。不能反映其风险程度
曾文革,屠中靓(2004)认为,(一)银行表面上盈利而实际上亏损(二)银行资产的净值无法准确计算(三)制度上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银行不负责任的经营行为(四)妨碍监管当局对银行业的审慎监管
范俊(2002)认为,金融监管是防范金融风险、实现金融体系稳定运行和宏观金融调控的重要保证。但是,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系仍然极不成熟。随着金融国际化趋势的加强,我国有必要适应这一趋势完善金融监管体制。
吴旭(2004)认为,一、我国银行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分析(一)监管当局难以对商业银行实施
全面监管。(二)监管架构不合理。一方面,产权制度缺陷首先突出反映在国有商业银行身上,银行产权名为国家所有实际上却因没有明确的所有者主体,没有明确的所有权要求而虚置,由此银行必然存在巨大代理风险和普遍的“内部人控制”。另一方面,社会监督体系发展滞后,银行监管缺乏诚信基础,财务信息的真实性难以保证,外部审计服务机构行为很不规范。(三)缺乏危机预警和紧急处理系统,反应迟缓,处理问题时政策多变,主观随意性强,缺乏制度规范和标准程。
指导老师修改:本课题在撰写完之后交与指导老师进行审阅,并将一些不足之处进行了修改,使得本课题进一步完善。
完成课题:本课题在得到指导老师的修改之后,完成了课题的撰写工作。
(三)预期目的
由国内研究现状可知,对于我国监管体制研究还存在一些空白,并且这些空白又是影响我国银行监管体制问题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这些资料进行了解和研究,为所提出的改善我国银行监管体制对策具有借鉴意义和现实可操作性,以达到改善我国监管体制的预期目的。
DONGFANG COLLEGE,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论文题目:我国银行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研究
专 业:08金融4班
学 号:*********
**********
指导教师:周海林副教授
制定时间:2011年10月07日
一、立题意义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含文献综述)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论文对其相关文献进行了疏理,并对其相关理论进行研究,研究了我国银行监管体制的发展前景,和我国银行监管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再对我国银行监管体制的研究,从而得到了银行监管体制防范的合理化建议,能够对我国银行监管体制的进一步飞跃起指导性作用。
2文献研究法
课题收集了近两年有我国银行监管体制方面研究文献,收集了50篇参考文献,并对其相关文献进行了疏理,得到了我国银行监管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银行监管体制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综合相关文献,提出了银行监管体制防范的相关建议,这些建议具有可操作性作用。
2012年1月20日-2012年3月20日完成第二稿、第三稿
2012年3月20日-2012年4月15日提交论文,准备答辩
四、指导教师审查意见:
签字:
年 月日
五、专业答辩委会员组长意见:
签字:
年月日
六、学院审查意见:
教务处处长签章:
年月日
(一)研究意义
由于银行在经济生活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银行业自身的特点,在世界各国,银行业都是受到监管最多的行业之一。为了避免系统性银行危机、实现银行体系稳健运行和经济健康发展,世界各国对有效的银行监管都有强烈的需求。
对我国来说,由于金融体系以银行业为主导、整个社会的金融资产以存款为主体,银行在经济运行和发展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在深化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为了维护公众利益、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适应金融开放的新形势,我国需要降低银行业的脆弱性,保证银行业的健康发展和金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定,毋庸置疑,有效的银行监管是实现上述目标所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然而,从银行业和银行监管三大实现力量的现状来看,我国银行监管的有效性不容乐观.
梁西杰(2005)认为,一、我国银行监管体制的缺陷包括:1.监管体系不健全,市场约束机制缺住。2.监管重点不突出,监管理念尚待改进。3.监管手段落后,监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监管手段滞后与部分监管人员素质低下,业务水平不高存在密切关联。目前我国银行监管人员素质普遍存在层次低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部分监管人员缺乏金融业务经验,监管视野狭窄。科班出身,具备扎实的金融财会知识并掌握现代分析工具的复合型监管人才的极度匮乏,已严重制约了我国银行监管水平的提高。
张强(2011)认为,我国银行业内控治理面临的挑战与关键,“内控合规风险是银行操作风险和誉风险发生的一个重要诱因,也是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环节。当前,国内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由于缺乏合规风险管理过程的有效支撑,银行的风险管理制度以及合规文化往往难以确立,因此,全面风险管理也就无法真正落实。业界专家对目前国内银行在内控合规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也已形成共识。第一,内控制度尚不健全,控制不足;第二,内控执行不足,控制分散;第三,对分支、基层机构的检查评估不足;第四,科技对业务发展缺乏有利的支持;第五,内控文化未真正落地。
章晟(2002)认为,一、我国银行业监管体制面临挑战1.银行市场结构的显著变化。2.银行业务创新活动日趋活跃。3.系统的安全性问题。金融监管的目的在于有效地控制金融系统风险,维护与引导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这就要求监管当局对市场敏感,监管手段的实施适时、适度,只有这样才能约束商业银行的冒险行为,同时激励他们合理竞争。
3.1健全监管体系,强化市场约束的监管效力
3.2调整监管理念,转移监管重点
3.3改进监管手段,提高监管人员素质
3.4改造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完善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
4国际银行监管出现的新趋势
4.1金融监管对象的统一化。
4.2监管内容的全程化。
4.3监管方式的综合化
4.4风险监管的国际化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刘畅(2011)认为,我国银行监管体系存在不足包括:政策法规体制较为繁琐;不协调,不配套,不完整的现象;仍带有行政干预的政策而且监管法制存在手段方面的不足,银行内部监督机制比较薄弱,银行监管法制在适应银行国际化方面尚有差距。应根据银行业的发展情况,建立完善的银行监管体制法律体系,明确监管主体作为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和性质。
4.5风险监管的内部化。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研究的目标是所提出的风险防范具有一定的现实可操作性和借鉴意义。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有对我国银行监管体制概述、对我国银行监管体制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未来国际银行监管体制发展前景。
二、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步骤、预期目的
(一)研究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