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民事诉讼时效一览表》

《最新民事诉讼时效一览表》


传唤期限
申请回避
通程序,从立案之日起计算审限(刑事案子从转为之日起计 算审限,审限若干规定第八条)。 特别程序。30 日,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 30 天。 船舶碰撞、共同海损。1 年,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 6 个 月。 (最高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的若干规定第 2 条,民 诉 149、161 条,民诉意见 170 条) 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 判决书送达期限 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民诉 148 条) 二审 对判决上诉。对判决的上诉期为 15 日。 对裁定上诉。对裁定的上诉期为 10 日。(民诉 164 条) 涉外案件。对判决、裁定上诉均为 30 日,并可申请延长。 (民诉 269 条) 原审法院收到上诉状后,在 5 日内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在 收到上诉状后 15 日内提出答辩状,法院在收到答辩状后 5 上诉后法院移送案件期 限 日内送达上诉人;原审法院在收到上诉状、答辩状后,应在 5 日内连同全部案卷和证据报送二审法院。(民诉 167 条) 即最迟在提交上诉状后 5+15+5=25 天。 对判决上诉。审理期限为 3 个月,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 二审审限 三个月。 对裁定的上诉。审理期限为 30 日。(审限若干规定第 2 条,
法院பைடு நூலகம்查再审期限
再审审限
执行
申请强制执行期间为 2 年,适用中止、中断规定,自法律文 书规定履行期限的最后 1 天起计算,未规定履行期限的,自 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民诉 239 条)生效法律文书规 申请执行期限 定债务人负有不作为义务的,申请执行时效期间从债务人违 反不作为义务之日起计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 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 29 条,09 年 1 月 1 日实行) 在申请执行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 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申请执行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 申请执行中止 原因消除之日起,申请执行时效期间继续计算。(最高人民 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 问题的解释 27 条) 法院受理执行案后, 应在 3 日内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书。 通知被执行人期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 行)(下称执行工作规定)第 24 条) 应当自收到执行通知书之日起十日内提出(最高人民法院关 执行管辖权异议 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 解释,第 3 条) 执行债务人对第三人的到期债权,第三人应在收到履行通知 书后 15 日内提出异议,法院不审查异议。 (执行工作规定 6 1 条)
诉 108 条) 诉前证据保全。 商标法 58 条规定, 法院必须在接到申请后 4 8 小时内作出裁定,同意的立即执行,申请人应在采取保全 措施后 15 日内起诉。(商标法 58 条) 申请证据保全 诉中证据保全。民诉没有规定诉前证据保全,诉中申请证据 保全,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 7 日提出。证据保全未规定当 事人有权申请复议。(证据规定 23 条) 法院应在收到起诉状或口头起诉后 7 日内立案,立案庭应在 决定立案的三日内移送审判庭。(审限若干规定第 6、7 条) 法院应当在受理案件后终审判决前采取(民诉意见 106 条) 国内。适用于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 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 60 天的,视为送达。(民诉 92 条) 公告送达 涉外。适用于不能用其他方式送达的。自公告之日期满 3 个 月。(民诉 267 条) 国内。法院应在立案之日起 5 日内将起诉转副本送达被告, 被告收到之日起 15 日内答辩,法院收到答辩之日起 5 日内 答辩期 发送原告(但被告提交的证据何时提交给原告没有明确规 定)。(民诉 125 条) 涉外。答辩期 30 日,并可申请延长。(民诉 268 条) 应在答辩期间内提出,法院应在收到异议之日起 15 日内作 管辖权异议 出书面裁定。对该裁定不服的,可以向上级法院提出上诉, 上级法院应在 30 日内审结。(民诉 127 条,经济审判工作
最新民事诉讼时效一览表
来源:Law 師爺
一审 3 年诉讼时效。2017 年 10 月 1 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 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对诉讼时效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 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 3 年。 1 年诉讼时效。身体收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 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毁 损的。(民法通则 136 条) 诉讼时效 3 年诉讼时效。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环境保 护法 42 条) 4 年诉讼时效。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提出 诉讼或仲裁的。(合同法 129 条) 最长诉讼时效。从权利受侵害之日起 20 年。(民法通则 13 7 条) 诉前财产保全。法院应在 48 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保全的, 应立即执行(申请人必须提供担保)。申请人应该在采取保 全措施后 30 日内起诉。(民诉 101 条) 申请财产保全 诉中财产保全。情况紧急的,法院应在 48 小时内作出裁定, 裁定保全的,应该立即执行。(民诉 100 条) 对财产保全或先予执行裁定不服的, 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民
38 条) 一、二审新证据。应当在开庭前或开庭时提出,当事人提交 新证据,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不受少于 30 日限制。(证 提交新证据 据规定 42,举证时限规定通知 8 条) 再审新证据。应当在申请再审时提出(证据规定 44 条、民 诉 200 条) 法院应当在开庭前 3 日用传票传唤当事人。对代理人应当用 通知书通知到庭(对诉讼参与人没有规定提前多久通知)。 传票传唤是按撤诉处理和缺席判决的前提条件。(民诉意见 155 条) 案件开始审理前提出,也可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法院应 在提出后 3 日内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作出决定,当事人对决 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法院应在 3 日内对 复议作出决定。(民诉 45、47 条) 罚款、拘留 对民事罚款、拘留决定不服向上级法院申请复议的,审理期 限为 5 日。(审限若干规定第 2 条,民诉 116 条) 复议 期限耽误后的补救 应在障碍消除后 10 日内向法院申请延期(民诉 83 条) 普通程序。6 个月,经本院院长批准可延长 6 个月,还需延 一审审限 长的,报上级法院批准可以再延长 3 个月。 简易程序。3 个月。无延长规定,如超过三个月,则转为普
立案
申请先于执行
中严格执行民诉的若干规定第 5 条)
由双方协商并经法院认可,法院指定的普通程序不少于 30 日,但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可以少于 30 日,前述举证时限 届满后, 基于特定事实法院酌情要求提供证据或反证的期限, 举证期限 不受 30 日限制。简易程序法院指定可以少于 30 日,当事人 协商不超过 15 日。从收到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次日计 算。(证据规定 33 条,举证时限规定通知 1、2 条,简易程 序 22 条) 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的,应该补足不少于 30 日的举证期 简易转普通后举证期限 限,但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可以少于 30 日。(举证时限规 定通知第 2 条) 当事人在一审答辩期内提出管辖权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在 驳回当事人管辖权异议的裁定生效后,依照《证据规定》第 管辖权异议后举证期限 三十三条第三款的规定,重新指定不少于 30 日的举证期限。 但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人民法院可以指定少于 30 日的举 证期限。(举证时限规定通知第 3 条) 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的证据提出相反证据的举证期限问 题。人民法院依照《证据规定》第十五条调查收集的证据在 庭审中出示后,当事人要求提供相反证据的,人民法院可以 酌情确定相应的举证期限。(举证时限规定通知第 4 条)
申请延期举证
申请鉴定
5 条规定的举证期限内提出?
应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但在证据规定 35 条规定的情形 下,可以变更诉讼请求。35 条规定,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 的性质或者民事行为的效力与法院根据案件事实作出的认定 不一致的,法院应当告知当事人可以变更诉讼请求。当事人 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 变更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指定举证期限。(证据 提出反诉期间 规定 34 条) 根据合同法司法解释一第 30 条的规定,请求权竞合的情况 下,债权人依据合同法 122 条的规定起诉时作出选择后,在 一审开庭以前又变更诉讼请求的,法院应该准许。(合同法解 释一 30 条) 变更诉讼请求或反诉后 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重新指定举证期限,当事 举证期限 人对期限有约定的,经法院认可。 (举证时限规定通知 7 条) 对于申请增加当事人,没有明确规定在什么期限内提出,但 申请增加当事人的期限 是鉴于申请增加当事人必然涉及增加、 变更诉讼请求。 因此, 应该在举证期限内提出。(民诉意见 57 条) 交换证据应该在答辩期满后,开庭审理前交换。(证据规定 证据交换 37 条) 法院组织证据交换的,交换之日举证期限届满。(证据规定
法院调查证据反证期间
关于增加当事人时的举证期限问题。人民法院在追加当事人 或者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情况下, 应当依照 《证 增加当事人举证期限 据规定》第三十三条第三款的规定,为新参加诉讼的当事人 指定举证期限。该举证期限适用于其他当事人。(举证时限 规定通知第 5 条) 应在举证期限内提出,并可再次提出,延长的期限同样适用 其他当事人。(证据规定 36 条,举证时限规定通知第 6 条) 应在举证期限届满前 10 日提出(证据规定 54 条) 申请证人出庭 简易程序的,应该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简易程度规定 12 条) 申请法院调查取证应该在举证期限届满前 7 日提出,对法院 决定不予取证的,应当向当事人送达通知书,当事人可在收 到不予准许次日起 3 日内向受理法院书面申请复议,法院应 申请调查取证 在 5 日内作出答复。(证据规定 19 条) 简易程序的,应该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简易程序规定 12 条) 应在举证期限内提出,但符合证据规定 27 条规定情形的除 外;鉴定机构、人员由双方协商,协商不成的,由法院指定。 (证据规定 25、26、27、28 条)27 条指对人民法院委托 的鉴定有异议,申请重新鉴定的情形。28 条规定,乙方当事 人自行委托有关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另一方有证据足以反 驳并申请重新鉴定的,法院应该准许。该条规定是否应在 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