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维生素的测定复习题

维生素的测定复习题

Chapter10维生素的分析测定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维生素是从营养观点归纳而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属于溶性维生素。

2.测维生素C通常采用草酸溶液直接提取,原因是:在一定浓度的酸性介质中,可以消除某些还原性杂质对维生素C的破坏作用。

3.测定食品中维生素C方法之一是2,6-二氯酚靛酚法,其原理是染料2,6-二氯酚靛酚在酸性中呈红色,被还原后颜色消失。

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2,6-二氯酚靛酚后,本身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

用标准的2.6-二氯靛酚染料溶液滴定含维生素C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于15秒内不褪色为终点。

二、判断
1.(√)比色法检测维生素A 时,必须在比色槽内反应。

三、选择题:
1. (A)“GB/T5009.159-2003”中规定的还原型总抗坏血酸的测定方法是。

A. 固蓝盐B比色法
B. 2,6-二氯靛酚滴定法
C. 荧光法
D. 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
四、简答题
1.测定脂溶性维生素时,通常采用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是什么?
答:皂化样品→水洗去除类脂物→有机溶剂提取脂溶性维生素(不皂化物) →浓缩→单样→溶于适当的溶剂→测定。


多样→分离(纸层析、薄层层析、柱层析)→单样(同上)
五、综合题
1.请详细介绍实验室中测定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时的样品预处理方法以及用比色法测定的原理、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答:皂化样品→水洗去除类脂物→有机溶剂提取脂溶性维生素(不皂化物) →浓缩→溶于适当的溶剂→测定。

在皂化和浓缩时,为防止维生素的氧化分解,常加入抗氧化剂(如焦性没食子酸、维生素C等)。

在氯仿溶液中,V A与三氯化锑可生成蓝色可溶性络合物,在620 nm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其吸光度与V A的含量在一定的范围内成正比,故可比色测定。

•适用范围及特点
本法适用于维生素A含量较高的各种样品(高于5—10μg/g ),对低含量样品,因受其他脂溶性物质的干扰.不易比色测定:
该法的主要缺点是生成的蓝色络合物的稳定性差。

比色测定必须在六秒钟完成,否则蓝色会迅速消退,将造成极大误差。

注意:
1. 维生素A见光易分解,整个实验应在暗处进行,防止阳光照射,或采用棕色玻璃避光。

2. 三氯化锑腐蚀性强,不能沾在手上,三氯化锑遇水生成白色沉淀.因此用过的仪器要先用稀盐酸浸泡后再清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