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工有限公司年产4000吨 N,N-二甲基苯胺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

化工有限公司年产4000吨 N,N-二甲基苯胺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

XXXXXX年产4000吨 N,N-二甲基苯胺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报告书XXXXXX资质编号:苏安评-PJ2462004年2月XXXXXX年产4000吨 N,N-二甲基苯胺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报告书法人代表:审核定稿:课题组长:二○○四年二月XXXXXX年产4000吨 N,N-二甲基苯胺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报告书评价人员前言XXXXXX是洪泽银珠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与新加坡大洋公司出资组建合资公司。

公司组建后,利用自身的资源与地域优势,新建了年产20万吨元明粉公司,该工程于2002年9月破土动工,2003年4月竣工投产。

XXXXXX将主导产品元明粉做大做强的同时,把目光放在用新工艺、新技术生产高品质、高附加值、高回报率的有机精细化工产品上,以技术制胜、品质制胜、环保制胜来赢得市场竞争。

为了满足市场需要,架建新的产品结构,走多元化发展道路,公司提出实施年产4000吨N,N-二甲基苯胺项目。

该项目实施后,将会大大提升国内N,N-二甲基苯胺的生产技术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并为实现用高品质有机精细化工产品抢占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和制高点的产品策略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有力地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建设该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很有投资的必要。

由于本项目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火灾、爆炸、中毒、噪声等危险及有害因素,为确保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实现设计、施工、投产使用的“三同时”,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原劳动部第3号令和第10号令、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工作的通知》(安监管办字[2001]年39号)、江苏省人民政府第181号令《江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经贸省计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和“三同时”工作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01]155号)、江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江苏省建设工程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和“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试行)》(苏安监[2002]51号)的要求,对上述项目进行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

受XXXXXX的委托,XXXXXX承担本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工作。

为保证本项目预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评价工作组对大洋化工有限公司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

对本项目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定性分析、评价和定量评价,编制了《XXXXXX年产4000吨N,N-二甲基苯胺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报告书》,完成了本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工作。

本项目的预评价工作得到了淮安市安全生产监督局,洪泽县安全生产监督局及XXXXXX的大力支持和协助,谨在此表示衷心感谢!目录第一章预评价的目的和依据 (1)1.1 预评价目的 (1)1.2 预评价依据 (2)1.3 预评价内容和范围 (6)1.4 预评价程序 (6)第二章项目概况 (8)2.1 自然条件 (8)2.2 项目建设情况 (9)2.3 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 (10)2.4 企业组织及工作制度 (12)2.5 原辅材料供应 (13)2.6 燃料及动力供应 (13)2.7 设备平面布置及设备一览表 (13)2.8 项目实施预计进度如下: (19)2.9 劳动保护及消防安全 (19)第三章项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22)3.1 项目的生产工艺 (22)3.2 项目的主要物质的危险、有害分析 (28)3.3生产装置单元的危险、有害因素 (54)3.4 其它危险、有害性分析 (59)3.5 重大危险源辨识 (60)第四章评价方法和评价程序 (62)4.1 评价方法 (62)4.2 评价方法的选择 (63)4.3 评价程序 (64)第五章系统安全分析 (67)5.1系统的预先危险性分析 (67)5.2危险度评价 (82)第六章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89)6.1评价方法简介 (89)6.2评价步骤 (90)6.3评价标准 (90)6.4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91)6.5 作业条件危险性小结 (93)第七章单元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评价 (95)7.1 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 (95)7.2 评价单元的确定 (95)7.3 各评价单元危险系数的求取及火灾、爆炸计算 (98)7.4 单元安全措施补偿系数的计算 (99)7.5 各评价单元危险分析汇总 (104)第八章重大事故案例 (109)第九章职业卫生评价 (117)9.1评价内容 (117)9.2本章采用的评价依据及标准 (117)9.3本章所采用的评价方法 (118)9.4 毒物危害评价 (118)9.5 毒物危害程度分析评价 (125)9.6 噪声危害评价 (127)9.7 高温危害评价 (128)9.8 化学性物质灼伤评价 (129)9.9妇女劳动卫生 (129)9.10职业卫生对策措施 (130)第十章劳动安全对策措施 (133)10.1概述 (133)10.2 本预评价建议的安全对策措施 (135)10.3建立事故应急预案制度 (147)10.4 其他 (148)第十一章结论 (150)第一章预评价的目的和依据1.1 预评价目的本预评价首先目的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具体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劳动部第3号令《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和第10号令《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办字)[2001]39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工作通知》,江苏省人民政府181号令《江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经贸委省计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和“三同时”工作意见通知》等法律、法规,对XXXXXX 年产4000吨N,N-二甲基苯胺项目实施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

本预评价第二个目的是在本项目的初步设计前,综合运用国内外多种科学评价方法,对该工程项目所潜在的危险、有害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价,预测发生危险、有害的可能性及其程度,为企业选择系统安全最优方案,提供决策参考,以寻求最低事故率,最低职业危害,最少事故损失和最优的安全生产投资。

本预评价第三个目的是通过评价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以提高生产过程的本质安全度和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为设计单位提供设计依据,为安全生产行政管理对本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和工程建设投产后的安全监督管理提供依据。

1.2 预评价依据本评价工作将依据的法律、法规、技术文件和技术标准进行。

1.2.1 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年1月1日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5月1日施行);(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2002]第344号令);(5)《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2002]第352号令);(6)《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1997年原劳动部第3号令);(7)《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管理办法》(1998年原劳动部第10号令);(8)《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通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办字[2001]39号文);(9)《江苏省劳动保护条例》(1994年10月23日发布);(10)《江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2001年江苏省人民政府181号令);(11)《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经贸委省计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和“三同时”工作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01]155号);(12)《江苏省建设工程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和“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试行)》(苏安监[2002]51号);(13)《危险化学品经营登记管理办法》(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第35号令);(14)《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第36号令);(15)《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定点生产管理办法》(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第37号令);(16)《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第397号令)。

1.2.2 有关文件依据(1)XXXXXX年产4000吨N,N-二甲基苯胺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2)XXXXXX提供的相关技术资料;(3)XXXXXX与XXXXXX签订的关于《XXXXXX年产4000吨N,N-二甲基苯胺建设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合同书》。

1.2.3 本预评价采用的重要技术规范和标准(1)《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导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局2003年5月21日);(2)《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1991);(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4)《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5);(6)《噪声作业分级》(LD80-1995);(7)《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第620号)(8)《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劳部发[1995]56号);(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1987);(1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1992)(1999年版);(11)《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1990);(12)《重大危险源辨别》(GB18218-2000);(13)《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HG20571-1995);(14)《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SH3047-1993);(15)《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1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17)《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范》(HGJ28-1990);(18)《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H3060-1999);(19)《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局[1999]154号);(20)《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HGJ43-1991);(21)《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1992);(22)《危险货物品名表》(GB13690-1992);(23)《化工企业厂区作业安全规程》(HG23011-23018-1999);(24)《江苏省劳动保护用品配备标准》(苏安监[2001]37号);(25)《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15258-1999);(26)《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16483-2000);(27)《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803-1999);(2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SⅡ-1994);(29)《中华人民共和国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原劳动部劳人护[1987]36号);(3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1990);(3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6116-1998);(32)《高温企业分级》(GB4064-1983);(33)《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GB4064-1983);(34)《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1985);(35)《特种设备质量与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第13号令);(36)《特种设备监察条例》(国务院第373号令、2003年3月31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