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简录编目内容一、教学大纲(3~4页)二、教学日历(5~7页)三、教案(8~26页)四、课程作业指导书(27~29页)五、试卷评估与学生成绩(30~33页)六、学生作业与范图(附光盘)一、教学大纲素描(设计素描)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素描—头像学时:48 学分:3先修课程: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动漫产品方向)开课系或教研室:一、教学目的: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四周的素描写生、临摹训练,通过对素描基础理论的学习,掌握素描写生的方法技巧学会深入表现人物的造型能力,学会分析物象的素描规律,掌握人物的结构解剖知识,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艺术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4周X12学时)第一单元:一)素描头像结构 2课时内容:素描头像结构知识。
要求:掌握头像结构的基本内容。
二)素描头像写生 2课时内容:写生步骤。
要求:掌握头像结构的基本内容。
三)素描头像写生 8课时内容:素描头像写生步骤。
要求:掌握整体绘画步骤。
第二单元:老年、青年头像素描写生实训 12课时内容:掌握不同年龄头像素描写生表现技法。
要求:表现不同年龄特征。
第三单元女青年、中年妇女头像及半身像素描写生实训 12课时内容:掌握女性头像素描画法步骤。
要求:表现女性头部和半身像特点第四单元半身像素描写生实训 12课时内容:掌握半身像素描画法步骤。
要求:重视动态和手部的画法三、典型作业练习第一单元:每周两张课外作业一张(临摹以结构为主)第二单元:每周三张课外作业一张第三单元:每周两张课外作业一张第四单元:两张(考核)四、考核方式如:半身像1张五、主要参考书目《中央美术学院----艺海扬帆》山西人民出版社《现代素描技法》斯各瓦特各塞湖南美术出版社《现代素描》天津美术学院学生素描六、先修课程:人物速写人体解剖透视学七、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动漫产品方向)八、第一学年——上学期二、教学日历2009--- 2010学年第二学期注:表格用于无特殊安排的课程使用,表格一式三份,任课教师、教研室、系办各一份,表格不够填写可另附页。
教学日历上交后在上课过程中因实际教学需要,需调整的必须于课前调整系里备案,系以教学日历为准组织听课、查课。
任课教师:填表日期:教研室主任签核:审核日2009--- 2010学年第二学期注:表格用于无特殊安排的课程使用,表格一式三份,任课教师、教研室、系办各一份,表格不够填写可另附页。
教学日历上交后在上课过程中因实际教学需要,需调整的必须于课前调整系里备案,系以教学日历为准组织听课、查课。
任课教师:填表日期:2010-03-2教研室主任签核:审核日期:2009--- 2010学年第二学期注:表格用于无特殊安排的课程使用,表格一式三份,任课教师、教研室、系办各一份,表格不够填写可另附页。
教学日历上交后在上课过程中因实际教学需要,需调整的必须于课前调整系里备案,系以教学日历为准组织听课、查课。
任课教师:填表日期:2010-03-2教研室主任签核:审核日期:三、教案一、头部结构(一)头部的形体人们习惯将头部外形形容为椭圆形或球体。
用这种方法塑造头部外形很困难。
正确的方法是将要表现的复杂头部形体,归纳为直线组成的简单的方形或方体。
直线组成的文武对于研究头部外形比例特征、关键转折、透视角度和体积变化,可以提供参照测量依据。
头部是左右对称的,沿正面头部中线做一条垂线将头部分成左右两部分,当头部转动时,头部与我们的视角即发生偏移,所分割部分的形状就会随着角度的变化产生相应的变化。
产生相应的透视变化。
(二)头部的特征人的头部结构的组成都是相同的,如头骨、肌肉、五官等,而这些共同点的组合位置、形状微妙差异形成了每个人形象的个性特征。
利用辅助线和基准点可以对形象特征进行简单的侧定。
以正侧头像为例,面对头像,在鼻子底部中心做一参照点一基准点从基准点向耳垂根部、基准点向上通过鼻梁至眉弓、向下通过下颏中国心各做一条辅助线,其中鼻底到耳垂的辅助线在头部平视时变化较小,它只是随着头部的仰视或俯视产生倾斜变化。
而其它两条线所产生的夹角不同同体现了人的个性先生或人各的不同,变化非常丰富。
(二)头部五官的组合在掌握头部牲时,五官的位置很重要,初学绘画者往往把五官的大小比例、位置作为训练主要内容,而勿略其前后位置的变化。
从侧面看,五官在头部形体上占有不同的前后空间位置。
如有人鼻梁高、眼窝深,五官前后节奏变化较大而接近西方人;有人五官前后位置变化平淡,具有东方人特点;有人嘴巴突出,前额后倾或鼻梁突出,额头及下颌热后移,形成明显的轮廓进起伏变化。
同时五官头部的各结构点(下颌角、颧骨等)也有相应的位置变化,这些都是帮助我们准确气氛头部造型的重要依据。
(四)头部的透视变化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于平视的角度物体,而在视觉角度有较大的改变就难以把握形体,我们应当训练自己把头部理解为一个形体来表现,观察、比较头部变化时各部分位置的相互关系。
头部是内三大部分组成的,既头盖骨、面部、下颌骨。
在平视角度下,这三部分的比例关系不变,在俯视角度下,头盖骨部分比例明显变大,而面部及下颌部分相应缩小,如眉眼之间,鼻子的底部。
相反,供销社角度时,我们看到的是善形体组合中各个下边的面,如鼻子底面,加大的下颌、和缩小的面部。
(五)头部的块面任何形体都可以概括为简单的几何体,头部也可以理解为几何块面的组合,这些块面的划分是以头部结构的转折和面的方向为根据的,五官依附于这些块面之上。
在塑造头部时,初学者往往把精力都放在五官自身的准确上,容易忽略这些形体的开关及透视角度的变化。
头部下面可分为两大块面,眉弓以上为脑部块面,眉弓以下为脸部块面。
在作画之初,首先对两大块面的比例,形状进行认真的观察和比较。
接下来进一步将脑部块面分成四个部分上窄下宽的额骨正面,以以额◎节至眉弓部分;以额◎节为转折点的顶部头盖骨;其余两部分为颧骨左右颞线以后的部分。
这四部分的块面都有不同的方向,每一部分又由若干个小块面所组成。
(六)头部的主要骨骼头部的骨骼组成,包括额骨、筛骨、蝶骨、枕骨,它们均位于颅的中间部位,除此之外还有成对的颞骨和顶骨,位于颅俩侧。
筛骨对头部外形影响不大,分别为左右两个眼睛所掩盖。
蝶骨大部分位于颅骺内侧,对外形也无太大影响。
对脑颅骨的开关起主要作用的是:额骨、颞骨、枕骨、顶骨。
1、颞骨、枕骨、顶骨都以一部分向上方,组成了颅腔的前、后、侧壁,并与位居它们上方的确顶骨,共同构成及颅骨的形状。
2、面颅骨:由十五块颅骨组成,在鼻子两侧,口部上方,左右各有一块上颌骨,上颌骨上部内侧,有一对长方形的鼻骨,两块上颌骨的外上方各有一块隆起呈菱形的颧骨。
3、上颌骨:上颌骨占脸部的大部分面积,有三个影响面部结构的突起。
额突:界于鼻骨和目骨之间:颧突:向上外侧突起,小颧骨相接;腭突:上颌骨的下端,接近牙根位置。
4、下颌骨:下颌骨呈蹄铁形,有以下的的突起点,即下颌头,咬肌粗隆,颏隆凸。
(七)头部的骨点有些骨骼的特征转正点是透过肌肉皮肤表露于头部形体的表面,我们习惯称为“骨点”。
1、额结节2、眉弓3、颧骨与颧弓4、鼻骨5、下颌角6、颏隆凸二、颈部结构颈部起着支撑头部的作用,它的形状像一个从倾斜的肩部平台上向前上方穿越的圆柱,使头部、颈部、胸部的侧面构成了三个不同角度的体积,对颈部的不了解,出现的问题是,把头部、颈部和胸部的体积面成了垂直角度。
(一)颈部的骨骼颈椎由七节脊椎组成,大都被颈部肌肉覆盖,只有节上颈椎,在低头时从侧面看形成颈部向前弯曲的明显转折点。
颈部下端是锁骨,虽然它属于胸部骨骼,但因颈部的许多肌肉都起止于锁骨,了解它形状与颈部间的关系很重要。
(二)颈部的肌肉颈部的肌肉主要有1、胸锁乳突肌2、举肩胛肌3、斜方肌三、头部的明暗与结构关系(一)对明暗关系的理解素描中的明暗关系是指物体在光照射下物体表面产生的明暗产业化。
变化取决于下列条件:1、物体表面与光源的角度。
2、物体与光源之间距离。
3、光源的强弱程度。
4、物体本身的固有色。
(二)光线作用正反头部结构光线从头部前上方投射下来,给头部造成的阴影较少,体积的起伏变化主要以上下关系为主,暗部主要分布于眼窝、鼻子底部及下巴的下方。
光线从头部侧上方投射下来,给头部造成了生动的光影效果,使头部结构明确、立体感增强。
辅助光源对头像暗部所作的折射,即反光,它使头像的暗面的结构变化更丰富,使明暗交界的曲线变得更柔和。
(三)光源的种类日常生活中光源分为两大类,自然光和人工光。
自然光:即太阳光。
有室外直射的阳光与室内散射光;人工光:即照明灯光。
形成特定的投射光。
自然光会随着太阳起落有强弱方向的变化,人工光源稳定不变。
四、头部形体的虚实与空间关系(一)头部的边缘线以及五官结构的外形线“边缘线”或叫形体的“侧视线”,它如实地体现了形体的起伏轮廓。
这条线牌任何位置都可以理解为“实”的线,“实”只有强弱之分。
头部的受光面如果相对应的是受光背景,亮部的边缘线给我们的感觉就不会那么强烈,显得较弱。
鼻子的暗部边缘所处的位置如果恰好是它自身的阴影之中,视觉效果模糊,实际上它的“形”并不是虚的,只是明度对比小,这种现象称为“弱”,其结构形仍然是实在的(二)形体在光线照射产生的暖意交界线明暗交界线明暗交界线亦可称为形体的转折线,从理论上讲它不应该是“实”的,而应按形体的形状特点,及从亮而到暗面的转换速度的不同,而确定它的虚实变化。
对明暗交界线进行无限制的夸大,会使本应凸起的部分凹陷下去,在正常光线下,形体的最虚部分可能在明暗交界线上,而最实的部分很可能在物体的边缘。
(三)投影的界线它是根据形体所受光线的强弱而变化的,光线强且集中,投影实;光线弱且分散,投影虚。
(四)形体明暗的转换点形体在一定光线照射下所呈现的受光面与背光面,是每个人都能感受的,但从明到暗或从暗到明的转换是最易忽视的。
这个明暗转换的交接处我们称作点,即“关键点”五、头发的表现方法(一)、头发与头部形体的结合头发的表现直接影响画面的效果,要画好头发,首先应对头部的内部结构及头发的长势作深入的研究和了解。
(二)、头发的生长规律头发的生长是从发际开始的,男性的发际一般较靠后,女性则略靠前些。
头发的长势是以头旋为中心有规则的旋转生长,而“束起”或“烫卷”的发型是根据个人的喜好对发型进行改变,不可能画出每一根头发,要结合头部结构特征和体积变化,确定总的走势,将头发分群,再进行细微刻画。
(三)、头发的表现技法普通人对头发的概念是一根根的,而对于画都,它应该是一个体积,与头部体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明暗交界线的刻画,层可能在原来线条甚而上,用同方向的线再加深一层,尽量避免使用相反方向的线条。
画额头上头发用笔要果断、自然、流畅、要利用头发下面的阴影画出头发与额头的空间距离。
头发与头部的相接处用笔要慎重小心,可以用很细的线条画出头发与皮肤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