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学一、填空和选择1、了解世界最早、美国最早的、我国第一本教育法学著作是什么人编写的,书名是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世界最早:汉斯·赫克尔与希普教授,于1957年合著的,《教育法学》;书的主旨是倡导教师在教育上的自由,由三编构成;美国最早:诺尔特和林恩于1963年编写出版的,《学校法——教师手册》;以判例为主要素材编写的中国最早:米桂山、龚有明为北京市各类教育管理干部培训班编写的教材,《教育法概述》第一本以教育法学命名的专著——张维平《教育法学》,阐述教育法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2、了解我国教育法学产生和发展的四个基本阶段。
P141.问题提出阶段,20C 70S末——20C 80S中。
这一阶段在反思了以人治教的种种弊端的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法治校的主张;2.体系探索阶段,20C 80S中——20C 80S末,这一阶段以我国颁布了对全国人民教育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义务教育法为契机,开拓了教育法学研究的新局面;3.学科基本定型阶段,20C 80年代末——20C 90S初,专门阐述教育法规的专著终于在我国出版4.教育法学理论深化发展阶段,1993年以后,这一阶段某些专题研究获得较为充分的展开3、了解教育法规的本质特点:阶级性和公共性。
P331.教育法规是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阶级性,这是教育法规最根本的本质特性;2.教育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具有社会性质。
4、了解教育法规的目的价值和工具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P38●目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保障教育的平等与效率和教育的自由与秩序上;●工具价值体现在分配与确认,指导与评价,规范与保护等方面。
5、了解我国教育法规的纵向形式,了解各层次教育法规的主要制定机关。
P431.教育基本法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制定并发布实施2.单行教育法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并发布实施的有关教育某一方面的法律,这一表现形式的规范性文件一般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制定。
(XX法,XX条例)3.教育行政法规由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我国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机关为国务院4.教育行政规章是根据宪法、法律和国家行政法规的授权,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所属的各业务主管机构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制定,并在一定范围内发挥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国务院所属各部,各委员会发展的教育行政规章有由教育部单行发布的,也有由教育部和其他部委联合发布的,根据规范对象的性质而定5.地方教育法规,由地方权力机关制定,只在其行政区域内生效6.地方教育行政规章,地方政府有权制定,主要由省级和计划单列市地方政府制定●指法律规范的内部结构。
三个内在的构成要素:假定、处理、制裁7、了解教育法律关系的基本分类。
P81●根据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的社会角色不同,可分为教育内部的法律关系和教育外部的法律关系●根据主体之间的类型;可分为隶属型法律关系和平权型教育法律关系●根据教育法律规范的职能,可分为调整性教育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教育法律关系8、了解几种关于受教育权性质的观点及其实质。
P89●生存权说:接受教育的权利是人民的一种生存权,属于经济上的权利。
(奖学金、助学金等)●公民权说:为了培养国民的民主政治能力,国民应当有受教育的权利,就是在人民主权的现代宪法规定下,人民为行使其参政权,必须具备适当的知识和能力,因此,人民应当有权要求国家提供与宪法原则相适应的教育内容。
公民权说实际上将教育权看作是一种政治权利。
●学习权说:所谓受教育权是儿童在受教育过程中进行学习,并通过学习获得发展的一种权利。
学习权是与其他人权并行的儿童基本人权之一。
9、了解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与客体。
了解我国民法通则关于公民行为能力的分类P93,P96。
●主体是教育法律关系的参与者,亦是教育法律关系中的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客体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指向的目标或对象●我国公民在行为能力上有三种情况:1.完全行为能力人——正常的,年满18周岁以上的公民,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年满16周岁的公民2.限制行为能力人——年满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公民,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3.无行为能力人——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10、了解《法经》和《开皇令》的主要性质。
P122●法经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公元前407,主要内容是刑法方面的●隋朝有了行政法典性质的开皇令11、了解《学位条例》《教师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几部法律的颁布时间。
P163●1980年2月2日——《学位条例》●1986年4月12日——《义务教育法》●1991年9月4日——《未成年人保护法》●1993年10月31日——《教师法》●1998年8月29日——《高等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教育法》●2002年12月28日——《民办教育促进法》●社会主义方向性●民主性●实事求是●稳定连贯性●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教育法规内容统一、协调13、了解教育立法的四个步骤。
P185●提出法律案——审议法律草案——通过法律——公布法律14、了解教育立法科学化的衡量标准。
P193是否符合教育规律、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否有实效15、了解教育法规实施的几个原则。
P205教育性原则、效力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平等性原则16、了解教育法规实施的方式:教育法规的遵守和适用。
教育法规守法的主体和教育法规适用的方式p208,p211●守法主体:社会组织和公民两大类——包括所有我国所有国家机关、所有武装力量、所有政党、所有社会团体、所有企业事业组织和所有公民。
●适用:指有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运用教育法律规范解决具体问题,调整教育法律关系的活动。
形式:教育行政执法、教育司法17、了解教育法规的效力的含义,了解教育法规的解释的分类:正式解释的分类和非正式解释的分类。
P213●教育法规的效力是指其有效性,即教育法规的保护力和约束力,一般分为四类,形式效力,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和对人的效力●正式解释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和地方解释●正式解释(无权解释)包括学理解释和任意解释18、了解教育行政执法的原则。
P219合法性原则、越权无效原则、应急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公开公正原则19、了解教育行政执法的三方面具体内容。
P221●推行教育法规实施,主要表现为依照有关教育法规作出决定,采取措施,直接规范公民、学校、教师、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对有关教育权利的享受和有关教育义务的履行。
●对遵守教育法规状况进行检查和监督,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对公民、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是否正当行使教育权利和履行教育义务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除了正面采取,推行教育法规的行政措施,教育行政执法的内容还包括对公民、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遵守教育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以防止违法教育法规的行为发生,或者做到及时纠正违反教育法规的行为。
●进行教育行政处罚,主要是通过行政途径,处理教育法律纠纷,对违反教育法规的行为采取一定的制裁措施20、了解法律制裁的含义,违法的种类,行政处罚的四种分类。
P223-225●法律制裁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依法追究违法者所应负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措施●按照性质、危害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一般违法(民事违法、刑事违法)和犯罪两种●行政处罚:1.申诫罚,是最轻的处罚,如警告2.财产罚,罚款、没收违法所得3.行为罚,限制或剥夺违法者某种行为能力4.人身罚,最严厉的处罚,限制或剥夺违法者人身自由,如行政拘留21、了解民事制裁的含义和承担民事制裁的方式,刑事制裁的机关。
P226-227●民事制裁,是指对违反民事法规,损害他人民事权益而应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所采取的强制措施●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清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做、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11种●人民法院22、了解法律责任的基本分类,了解民事法律责任的特点,了解刑事法律责任的含义和特点。
了解《民法通则》规定的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P232-235●教育法律责任的分类,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民事责任的特点:1.基于民事违法行为而产生2.主要是财产责任3.一定条件下,民事责任可以由当事人协商解决4.既有个人责任,也有连带责任或由相关人负替代责任●形式法律责任是指由于实施刑事违法行为所导致的受刑罚处罚的法律责任,简称刑事责任●特点:1.承担刑事责任的依据是严重违法行为,即由犯罪行为引起,其社会危害性大2.认定和追究刑事责任的是审判机关,即只有人民法院按照刑事诉讼程序才能决定行为人是否应承担刑事责任,其他机关没有这项权力23、了解学校事故的归责原则。
P247●过错责任原则和过错推定原则24、了解法律救济的四种渠道。
P268●行政渠道,司法渠道,仲裁渠道,调解渠道25、了解教师申诉制度的特征,受理教师申诉的机关。
P2701.是一项法定申诉制度2.是一项专门性的权利救济制度3.是非诉讼意义上的行政申诉制度●机关:1.如果是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提出申诉——主管的教育部门2.如果是对当地人民政府的有关行政部门提出申诉——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对口的行政主管部门26、了解教育行政诉讼管辖的三种分类。
P280●级别管辖,地域管辖,裁定管辖27、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司法保护中关于未成年人年龄的规定。
P389●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未成年人犯有重大罪行者才负刑事责任,但要求从轻或减轻处罚●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一般也不公开审理,并且新闻媒体不可披露犯罪未成年人的资料28、了解民法通则关于高等学校法人性质的规定,了解高等学校的三项职能。
P424●高校的校长为高校的法定代表人,高校属于事业法人,活动范围应严格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高校的校长如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章程,利用职权给学校造成损失的,依法追究其个人责任●高校的核心任务是培养人才,主要依靠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项职能来实现29、了解《高等教育法》关于高等学校所具有的哪7项办学自主权的规定。
P425● 1.招生权;2.学科、专业设置权;3.教学权;4.科学研究权;5.国际交流权;6.人事配置权;7.财产使用权30、了解学校对教学内容管理,对教学设备管理应当遵循的原则。
p444,P446●教学内容进行管理:1.以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为依据的原则2.给教师以相对自由的原则●教学设备管理:1.设备为教学服务的原则2.效益原则3.人力和物力并举的原则4.以教师为主的原则二、名词1、过错责任原则:235以过错作为归责的构成要件和归责的最终要件,同时,以过错作为确定行为人责任范围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