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三 中国古代思想科技与文化

专题三 中国古代思想科技与文化


四、明清进步思想对传统儒学的继承与发展 表现:
黄宗羲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批判程朱理学“君为臣纲”的伦常观,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和君臣平等; 顾炎武继承了先秦儒学经世的传统和孔子“博学于文,行己有耻” 的思想,批判程朱理学的空谈义理和脱离实际,提倡经世致用; 王夫之继承“天行有常”的朴素唯物思想,批判程朱理学唯心主义 的天命论、生知论,构建了新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设问由三部分组成: 1、提取两个细节 2、指出历史现象 3、简要说明
细节(2分)
历史现象(事件)(2分)
说明(写出一点即可)(2分)
唐僧、孙悟空师徒继续向西天前进
唐僧到印度求佛法
唐代中外文化交流;中国人善于学习 的精神;促进了中国佛教和文化的发 展
西凉女国 孙悟空遭此冤枉后,忠心不改
中原汉文化的先进性,少数民族地区 少数民族地区存在母系氏族部落
四、真题分析 方法突破
神魔小说《西游记》的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历史现象,下表是其中三个情节。
内容梗概
玉帝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孙悟空大闹天宫,玉帝降旨请来如来佛祖,把孙 情节一
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唐僧、孙悟空师徒继续向西天前进,来到了西凉女国,女王见唐僧仪容 情节二 俊美,情愿以身相许,让位于唐僧,这下可急坏了唐僧。幸亏孙悟空机灵乖巧,
考点呈现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中国古代药物学的发展 古代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汉字的发展演变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王羲之书法的艺术地位 唐代崇尚阳刚与力量的观念 明清时期崇尚文化的氛围
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
——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课程设置的目的 现代中国艺术与社会现实的关系
规律总结
考查内容: 古代中国取得 的科技成就及 其社会环境; 现代中国的教 育现状;古今 文学艺术的时 代特色 命题特点: 新材料、新情 境,考查解读 材料、调动和 运用知识的能 力 试题类型: 以选择题为主, 兼顾非选择题
用计稳住了女王,并乘机得到了通关文牒,师徒四人终于逃离了西凉女国。
六耳猕猴不甘心失败,三番五次假扮孙悟空,迷惑了唐僧。唐僧中计,在大念
了一通紧箍咒后,要将悟空赶走。孙悟空遭此冤枉后,忠心不改。
情节三
为保唐僧去西天取经,他不得不去求助于观音菩萨、玉皇大帝,直到在如
来面前,六耳猕猴才原形毕露。
提取两个细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事件),并进行简要说明。
借鉴佛、道的传教谱系,创立“道统”;吸收佛、道的禁欲主义。 (3)儒学世俗化:明代中期,王阳明提出“体悟”“尚俗”,开启了
儒学的世俗化、民间化,对明代的通俗小说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历史特点有外在表现和内在实质,虽说一般是指内在实 质,但纵观近几年高考命题情况来看,特点就是人或事物所 具有的独特之处,通俗地说就是与众不同的地方。既可反映 历史事物的具体性,也可是所具有的特殊性。
2020届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三 中国古代思想科技与文化
一、 锁定高考考向
最新考纲 春秋战国时 期的百家争 鸣
汉代儒学成 为正统思想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的 儒学思想
课标试题
考点呈现
2015全国Ⅰ卷·40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2015全国Ⅱ卷·24
古代儒者的政治诉求
2015全国Ⅱ卷·40
孔子与苏格拉底法制思想 的比较
规律总结
考查内容: 侧重于对不同时期著名 思想家思想的理解,结 合不同时期的政治、经 济和社会状况认识传统 文化的时代特色及影响 命题特点: 新材料、新情境、新问 题 试题类型:主要以材料 型选择题为主,兼顾非 选择题
近五年全国卷未考查
——
最考纲
科学成就
汉字的起源演 变和书画的发 展
文学成就 京剧等剧种的 产生和发展 现代中国科技 现代中国教育
二、法律的儒家化 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使封建法律
具有了伦理法的性质,即以儒家思想为立法、注律, 以及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中国法律的儒家化,形成了礼法合一的特色,影响深 远。
三、宋明理学的特点 (1)儒学哲学化:传统的道德信条式的理论经由宋代理学家的改
造,发展成哲学理论体系。 (2)儒学佛道化:主要表现在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
第二步: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提取细节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事件),历史现象要表述准确。 第三步: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现象作简要说明,可以是原因,也可以从影响、作用等 角度说明。说明要简明扼要,史论要结合,逻辑要严密,论证要充分。
2.关键点拨:提取史料情节时,最好选择与教材知识联系较为紧密的事件情节,最好是历 史上的重大历史现象(事件),便于后续的说明论证。切忌选择一些细枝末节或生、偏、 怪、难的历史细节,导致难以论证说明。
二、构建知识体系
三、重难点突破以及教材拓展
一、儒、法、道三家相互关系
(1)儒、法、道三家有互补性,在发展中表现出融合的趋势。 战国时期荀子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中的合理成分,使儒家 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汉代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法 家思想为辅,兼采道家思想的合理成分,形成了新的儒学体 系,奠定了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 (2)儒、法、道各家彼此吸收、融合,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而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思想
2019·全国Ⅱ卷·25
汉代的新儒学
2018全国Ⅲ卷·42
东汉时期儒学的影响
2016全国Ⅰ卷·24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2015全国Ⅰ卷·40
汉代儒学的发展
2019·全国Ⅱ卷·26 程朱理学的思想主张
2019·全国Ⅲ卷·25
儒家思想的影响
2018全国Ⅰ卷·41(1)
宋明理学的影响
2015全国Ⅰ卷·40 宋代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五、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特点的差异 (1)中国的传统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 (2)中国传统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 (3)中国传统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 (4)中国传统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
由英国学者李约瑟(1900~1995)提出,他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 中正式提出此问题。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 第一段是:为何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 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中国的政教分离现象、文官选 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流派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 第二段是:为何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 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
“双百”方针
课标试题 2018全国Ⅰ卷·24 2018全国Ⅲ卷·26 2016全国Ⅱ卷·41 2017全国Ⅲ卷·24 2016全国Ⅱ卷·24 2016全国Ⅲ卷·26 2019全国Ⅰ卷·26 2018全国Ⅲ卷·27
2018全国Ⅱ卷·27
近五年全国卷未考查 2017全国Ⅱ卷·31 2015全国Ⅱ卷·31 2017全国Ⅲ卷·31
的相对落后
儒学的教化作用
儒学的发展和世俗化(理学);教化作 用的积极与消极
直到在如来面前,六耳猕猴才原形 毕露
孙悟空无视天庭玉帝,大闹天宫
佛教的流行 追求个性解放的反抗精神
唐代的开放;统治集团的态度;社会 发展对佛教的需求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早期 民主启蒙思想出现
历史情节类解题技法归纳
1.策略: 第一步:从所提供的史料情节中,任意提取两个或更多细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