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学内容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学内容
内心和谐--不同自我形象的表现
高自我形象的表现
• 接纳自我喜欢 • 尊重自己,有安全感 • 自我肯定,清楚个人的能
力 • 独立、自主、自律 •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 对自己有恰当的期望 • 有勇气,开放表达自己 • 对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
低自我形象的表现
• 否定自我 • 不尊重、讨厌自己 • 不安全,怀疑自己,不清
调查结果显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集 中于20-45岁之间,而且多数是白领阶层及 事业成功者。
职业倦怠的表现:严重的慢性疲劳感、 厌倦感、力不从心感、无能感、淡漠、敌 意、易激惹、焦虑、注意涣散、工作动机 减弱、工作效能下降、睡眠障碍、饮食减 少等。
调查显示:心理咨询师职业倦怠占总比 重的40%,教师占20%,此外是新闻工作 者、警察、医护人员和公务员。
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版
西安石油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肖琼
今天的主要内容
•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 心理健康的相关概念及表现 • 造成心理不健康的原因 •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原因及建议
心理健康知多少?
•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 11%,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预计到 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 我国,抑郁症发病率约为4%-8%,目前有超过 4000万人患有抑郁症。而这些人中,有70%没有 得到治疗,10-15%的人最终有可能死于自杀。心 理疾病比起生理的疾病为数更多、危害更烈。
据北京安贞医院历时10年对10万人所进 行的调查结果显示:脑梗塞、脑出血等急性 脑猝死,35岁年龄组的男女发病率分别增加 了136%和220%;急性冠心病,45-49岁的 男性增加了50%,女性增加了32%。同时, 青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心脏病的 发病年龄降至30岁。北京中关村是知识分子 的聚集地,其平均死亡年龄为53.34岁,寿 命比10年前缩短了5.18岁。
社会性退缩 • 显著的精神运动性迟滞 • 紧张症性行为
精神分裂症
• 在整个人口中,发病率为1%. 病因: • 早期环境因素:怀孕感冒病毒、营养不良、分娩
并发症 • 心理创伤因素:暴力、性虐待、亲人死亡、分母
离婚、与父母分离等 • 不良家庭环境因素:交流不正常,人员间相互敌
视、窥探、批评、否定和情感攻击,主要是“进 退两难交流情景” • 遗传:这是重要因素。由脑中的化学变化所致的 心理改变。
近年来,我国每年有近30万人死于自杀, 有约200万人自杀未遂。研究表明,每1人 自杀就会对周围的5个人产生巨大的心理 影响。自杀问题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 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亚健康和职业倦怠问题
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口呈上升趋势。人群 中真正健康的人仅占10%,患有疾病的人占 20%,而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教师常见的神经症:神经衰弱
• 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 • 1.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1)联想和回忆增多而且
杂乱,但不伴有言语增多;(2)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外界无 关刺激吸引或者不能专注于某一主题,“脑子乱”;(3)感觉 过敏:怕光,喜静,皮肤感觉过敏(4)情绪型疲劳:只有心情 舒畅了,疲劳才减轻或消失;具有弥散性;不伴有欲望和动机的 减退 • 2.情绪症状(1)烦恼:几乎总处在烦恼中;未能将“我不要烦 恼”的愿望变成“我要快乐”的有效行为(2)易激惹:容易生 气和发怒,容易急躁,一点小事就急得不得了,按捺不住。急躁 发怒—后悔—加强压抑和控制(委屈)(人际关系)(3)心情 紧张:持续的心情紧张而不能使自己松弛,往往伴有头痛、全身 酸痛、疲劳感、失眠和脑力活动效率下降等痛苦的症状。 • 3.心理生理症状(1)睡眠障碍:失眠、睡眠和醒觉的节律紊乱; (2)头部不适感:紧张性头痛,头皮下和后颈部肌肉紧张(3) 个别内脏功能的轻度或中度障碍:消化系统和性功能障碍、心血 管和呼吸功能障碍 • 诱因:与重大生活事件相联系,如高考落弟、失恋、亲人亡故; 如果病前人格相对健全,则这种急性起病的病例预后良好。
• 每10位男性中就有1位可能患有抑郁情绪;而女 性则每5位中就有1位患有抑郁情绪
• 美国统计,每4个人中有1人在其一生中将因心理 方面的原因而引起生理方面的疾病;每12个人中 就有1人将因心理方面的疾病而住院。美国全国的 医院病床中,几乎有一半是被心理疾病所占住。
●自杀问题
2004年WHO作出过自杀的统计,数据表明全 世界每天至少有近3000人自杀死亡。最近WHO 的统计数据说明,自杀在全人类的死亡排行榜已 经跃居第五位,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 呼吸系统疾病和意外死亡。在有些国家,青少年人 群自杀是前三位,甚至是首位死亡原因。
遗传因素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 血缘关系程度 与本人关系
• 100%
同卵双胞胎
• --
父母双亲
• 50%
异卵双胞胎
• 50%
父亲或母亲
• 50%
兄弟姐妹
• 25%
姑舅表亲
• 0%
配偶
• 0%非亲属者源自本人患病概率 48% 46 17 17 9 4 2 1
小结
• 在精神疾病的产生原因中有一点是共同的, 即在心理压力足够大的情况下,每个人都 可能患精神病。人与人差别在于,由于遗 传,有些人的脑化学或脑组织结构与一般 人不同,使他们难承受日常生活中的压力, 更易患精神病。遗传素质和环境压力二者 的共同作用使脑化学活动发生了变化,进 而引起心理改变。
楚个人的能力 • 依赖他人,情绪化 • 逃避责任 • 没有恰当的期望 • 羞怯,不敢表达自己 • 害怕成功
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
情感麻木 与人疏远
回避
回避谈论有关话题 兴趣活动减少
失眠 注意力不集中
高警觉
持续紧张 易激惹
精神病性
• 幻觉 • 妄想 • 显著的兴奋和活动过多 • 并非由于抑郁或焦虑引起的严重而持久的
• 我每天睡眠7—8个小时。 • 我几乎每天吃早点。 • 我很少在餐间吃零食。 • 我的体重标准或接受标准。 • 我从不吸烟。 • 我很少饮酒或仅适度饮酒。 • 我有规律地进行锻炼。
作记号的项目得1分,将分数加起来,6—7分是非常好的。上述 项目符合你的生活方式越多,你就越趋于健康,尤其在50岁 以后。
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
●健康的概念: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的虚
弱现象,而是一种在身体上、心
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WHO)
心理与行为
社
躯
会 功
体
能
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
生理状态
外部和谐 内心和谐
幸福感
你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
这个测评表从7个方面来对你的生活方式进行测评。如果你觉得 某个方面能反映你的生活状况,就在该项目上作个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