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实验报告题目:基于SYSTEMVIEW通信原理实验报告班级:2013211124专业:信息工程姓名:曹爽成绩:目录实验一:抽样定理 (3)一、实验目的 (3)二、实验要求 (3)三、实验原理 (3)四、实验步骤和结果 (3)五、实验总结和讨论 (9)实验二:验证奈奎斯特第一准则 (10)一、实验目的 (10)二、实验要求 (10)三、实验原理 (10)四、实验步骤和结果 (10)五、实验总结和讨论 (19)实验三:16QAM的调制与解调 (20)一、实验目的 (20)二、实验要求 (20)三、实验原理 (20)四、实验步骤和结果 (21)五、实验总结和讨论 (33)心得体会和实验建议 (34)实验一:抽样定理一、 实验目的1. 掌握抽样定理。
2. 通过时域频域波形分析系统性能。
二、 实验要求改变抽样速率观察信号波形的变化。
三、 实验原理一个频率限制在0f 的时间连续信号()m t ,如果以012S T f的间隔进行等间隔均匀抽样,则()m t 将被所得到的抽样值完全还原确定。
四、 实验步骤和结果1. 按照图1.4.1所示连接电路,其中三个信号源设置频率值分别为10Hz 、15Hz 、20Hz ,如图1.4.2所示。
图1.4.1 连接框图图1.4.2 信号源设置,其余两个频率值设置分别为15和202.由于三个信号源最高频率为20Hz,根据奈奎斯特抽样定理,最低抽样频率应为40Hz,才能恢复出原信号,所以设置抽样脉冲为40Hz,如图1.4.3。
图1.4.3 抽样脉冲设置3.之后设置低通滤波器,设置数字低通滤波器为巴特沃斯滤波器(其他类型的低通滤波器也可以,影响不大),截止频率设置为信号源最高频率值20Hz,如图1.4.4。
图1.4.4 滤波器设置4.为了仿真效果明显,设置系统时间如图1.4.5所示。
图1.4.5 系统时间设置5.之后开始仿真,此时选择抽样速率恰好等于奈奎斯特抽样频率,仿真结果如图1.4.6所示,图中最上面的Sink4是相加后的输入信号波形,中间的Sink8是输入信号乘以抽样脉冲之后的波形,最下面的Sink9是低通滤波恢复后的波形。
图1.4.6 抽样频率为40Hz时的仿真波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奈奎斯特抽样速率条件下,恢复出来的波形和输入信号波形比较一致。
由于是数字系统仿真,所以存在一定的精度问题是可以接受的。
由此可以证明,在奈奎斯特抽样速率下,该系统可以恢复原信号波形。
6.当设置抽样频率小于奈奎斯特抽样频率时,比如设置为30Hz,如图1.4.7。
此时仿真波形如图1.4.8所示。
可以看出,恢复出来的波形有明显失真,因为此时频域上发生混叠,导致时域无法恢复波形。
这说明低于奈奎斯特抽样频率,系统无法无失真恢复原信号波形。
图1.4.7 抽样脉冲设置图1.4.8 抽样频率为30Hz时的仿真波形图7.当设置抽样频率大于奈奎斯特抽样频率时,比如设置为60Hz,如图1.4.9。
此时仿真波形如图1.4.10所示。
可以看出,抽样频率大于奈奎斯特抽样频率时,,频域不发生混叠,系统可以恢复原信号波形,且效果比40Hz时更好。
图1.4.9 抽样脉冲设置图1.4.10 抽样频率为60Hz时的仿真波形图8.如果继续加大抽样频率,比如设置为200Hz,则采样值更多,恢复波形的效果更好,如图1.4.11所示。
由此说明,采样频率越高,恢复出来的波形与原信号波形越相似。
图1.4.11 抽样频率为200Hz时的仿真波形图五、实验总结和讨论从实验可以看出,抽样脉冲的频率小于奈奎斯特抽样频率(信号源最高频率的二倍)时,由于频域发生混叠,时域上没法通过低通滤波的方法恢复出原信号;当抽样频率等于奈奎斯特抽样频率时,恰好不发生频域混叠,可以恢复出原信号;当抽样频率大于奈奎斯特抽样频率时,可以恢复出原信号,且抽样频率越高,恢复出的信号与原信号越相似,恢复效果越好。
实验二:验证奈奎斯特第一准则一、 实验目的1. 理解无码间干扰数字基带信号的传输。
2. 掌握升余弦滚降滤波器的特性。
3. 通过时域、频域波形分析系统性能。
二、 实验要求1. 在信道带宽B 一定的条件下,无噪声时,分别观察输入与输出信号的波形。
2. 在信道带宽B 一定的条件下,无噪声时,提高信源速率观察输入与输出信号波形变化。
3. 在信道B 一定的条件下(无码间干扰),逐渐加入噪声,观察输入、输出信号波形变化。
4. 分别观察前面三种情况的解调信号的眼图(选作)。
三、 实验原理奈奎斯特第一准则是说,理想低通信道下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为理想低通信道带宽的二倍,即2b R W ,单位是Baud 。
奈奎斯特准则提出:只要信号经过整形后能够在抽样点保持不变,即使其波形已经发生了变化,也能够在抽样判决后恢复原始的信号。
同时说明了理想信道的频带利用率为2。
但是在实际中,理想低通滤波器是不可能实现的,一般采用升余弦滾降的方式,即利用升余弦滤波器做到无码间干扰传输。
四、 实验步骤和结果1. 按照图2.4.1所示连接电路。
图2.4.1 连接框图2.设置码元速率为60Hz,如图2.4.2所示。
图2.4.2 设置码元速率为603.首先设置噪声的均值和方差为0,即不加噪声,如图2.4.3所示。
图2.4.3 设置噪声(目前为0)4.设置滤波器数据如图2.4.4所示。
图2.4.4 设置滤波器5.通过多次测试,设置合适的延时τ,得到在信道带宽B一定的条件下,无噪声时,输入与输出信号的波形图如图2.4.5所示。
图2.4.5 输入输出波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噪声为0时,输入的随机序列码可以准确输出,也就是说,在满足奈奎斯特第一准则的条件下,没有噪声干扰时,经过抽样判决能恢复出原来的信号。
调大仿真时间,得到无噪声无码间干扰时的眼图如图2.4.6所示。
6.之后设置码元速率为100Hz,此时正好等于二倍带宽,如图2.4.7所示。
仿真结果如图2.4.8所示,此时仍然能恢复出原信号。
图2.4.7 设置码元速率为100图2.4.8 输入输出波形图7.最后设置码元速率为200Hz,如图2.4.9。
此时已经远大于二倍带宽,从输入输出波形图(图2.4.10)可以看出,此时译码会出现错误,也就是不能准确恢复处原信号。
这就证明了奈奎斯特第一准则,理想低通新倒下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为理想低通信道带宽的二倍。
此时的眼图如图2.4.11所示。
图2.4.9 设置码元速率为200图2.4.10 输入输出波形图图2.4.11 眼图8.比较完速率的影响后,我们再比较噪声的影响。
先设置一个小一点的噪声,均值为0,方差为0.1,如图2.4.12所示。
此时输入输出波形如图2.4.13所示。
图2.4.12 设置噪声图2.4.13 输入输出波形从波形图可以看出,整个图中只发生了一次误判。
可见加入噪声较小时,对判决结果的影响较小。
9.这次我们增大噪声,加入均值为0,方差为0.5的噪声,如图2.4.14所示。
此时输入输出波形如图2.4.15所示。
图2.4.14 设置噪声图2.4.15 输入输出波形从波形图可以看出,整个图中共发生了7次误判。
可见加入增大输入噪声,会增大误判率,从而使判决结果变得不准确。
10.我们继续增大噪声的方差为1,如图2.4.16。
此时输入输出波形如图2.4.17所示。
此时图中共发生10次误判。
由此可以证明,增大噪声会导致误判率的增大,从而使输出波形失真。
图2.4.16 设置噪声图2.4.17 输入输出波形五、实验总结和讨论在满足奈奎斯特第一准则的条件下,无噪声输入时,判决后的输出和输入完全一致,说明不加噪声时,满足奈奎斯特第一准则的系统可以无失真传输数据。
但是,当提高信源速率时,如果大于二倍带宽,此时不满足奈奎斯特第一准则,则会出现输出波形失真,即出现误码。
此外,加入噪声也会使判决产生误码,且噪声功率越大,误码率越大。
通过眼图可以很方便地观察码间干扰,当眼图“睁大”时,干扰较小;当眼图模糊不清甚至“闭合”时,说明干扰较大。
实验三:16QAM的调制与解调一、实验目的1.掌握正交幅度调制的基本原理。
2.掌握正交幅度相干解调的原理。
3.通过时域、频域波形以及信号的星座图分析系统性能。
二、实验要求1.观察无噪声时,16QAM信号波形及星座图。
2.分别通过眼图和星座图观察噪声对16QAM信号的影响。
3.改变带宽时,通过眼图和星座图观察噪声对16QAM信号的影响。
三、实验原理16QAM调制框图如图3.3.1所示。
此时L=4,输出为四电平调制信号。
图3.3.1 16QAM调制框图16QAM解调框图如图3.3.2所示。
信号乘以载波之后再通过低通滤波,最后判决恢复原来的二进制序列。
图3.3.2 16QAM解调框图四、实验步骤和结果1.按照图3.4.1所示连接电路。
其中设置两个信号源的码率为10,设置个电平值,正弦型载波的频率为100Hz,如图3.4.2和图3.4.3所示。
图3.4.1 连接框图图3.4.2 设置信号源图3.4.3 设置正弦型载波2.首先不加噪声,即设置噪声的均值和方差为0,如图3.4.4所示。
图3.4.4 设置噪声(此时为0)3.设置滤波器截止频率为10Hz,如图3.4.5所示。
图3.4.5 设置滤波器4.设置合适的系统时间,如图3.4.6。
图3.4.6 设置系统时间5.仿真波形图如图3.4.7所示,其中最上面的Sink7为四电平基带调制信号,Sink13和Sink14为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波形图。
图3.4.7 设置系统时间无噪声时的眼图和星座图如图3.4.8和图3.4.9所示。
图3.4.8 无噪声时的眼图图3.4.9 无噪声时的星座图从波形图可以看出,调制之后的确由二电平变成了四电平;从眼图中可以看出,眼图中“眼睛”睁开较大,说明码间干扰很小;从星座图中可以看出,星座图较为完整,能清晰地看出这16个点,说明误码率相对较低。
6.之后考虑加入噪声。
首先加入均值为0,方差为0.3的噪声,如图3.4.10所示。
此时的眼图和星座图如图3.4.11和3.4.12所示。
图3.4.10 设置噪声图3.4.11 眼图图3.4.12 星座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加入小噪声后,眼图中“眼睛”睁开的幅度减小,说明出现了码间干扰;星座图中的16个点也开始变得有些模糊,说明误码率有所增加。
7.继续增大噪声的方差到1,如图3.4.13所示。
此时眼图和星座图如图3.4.14和3.4.15所示。
图3.4.13 设置噪声图3.4.14 眼图图3.4.15 星座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加入较大噪声后,眼图开始变得混乱无规律,“眼睛”睁开的幅度更小,说明码间干扰更严重;星座图变得杂乱无章,已经看不出规则的16个点,说明误码率很大。
8.最后考虑带宽的影响。
将滤波器带宽调小为5,如图3.4.16所示。
这时信号不能完全通过。
此时的眼图和星座图如图3.4.17和3.4.18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