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理论第三版4.2
车身受到侧向风作用 路面侧倾
汽车转向行驶
为什么弯道要有一定的侧倾角? 向内倾还是向外倾? 倾角的大小依什么而定?
14
第二节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FY
FY
平地转向时,离心力Fl 由地面侧向力FY 平衡。
15
第二节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当汽车在倾斜弯道转向时,离心力Fl 可由重力的分力平衡。 弯道内倾,可以减小所需的地面侧向力;倾角依道路
第四章 汽车的制动性
第二节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本节主要介绍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及其与附 着力的关系;介绍滑动率的概念;分析制动力系数、侧 向力系数与滑动率的关系。
返回目录 1
第二节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一、地面制动力F X b
F X b
Tμ r
由制动力矩所引起的、地
面作用在车轮上的切向力。
ua
W
Tp
12
第二节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由 l 0.
1,b 即、地l 面与能s 产之生间的的侧关向系力可F知Y 很,小当。滑动率s
=100%
时,
如果汽车直线行驶,在侧向外力作用下,容易发生侧滑; 如果汽车转向行驶,地面提供的侧向力不能满足转向的需 要,将会失去转向能力。
13
第二节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思考
什么情况下汽车会受到侧向外力的作用?
纯滚动时 u δ= 0,s = 0;
纯滑动时ω w=0, u w =u δ,s =100%;
边滚边滑时 0 <s <100%。
9
第二节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2.制动力系数 b 与滑动率s
制动力系数:地 面制动力与作用在 车轮上的垂直载荷 的比值。
FX b
b F Z
峰值附着系数
滑动附着系数 s =15%~20%
(3)轮胎结构
子午线轮胎接地面积大、单位压力小、滑移小、胎面 不易损耗,制动力系数较高。
轿车普遍采用宽断面、低气压、子午线轮胎。
22
第二节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4)胎面花纹
23
第二节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4)胎面花纹
24
第二节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滑水现象
F h
Au
2 a
F h —动水压力的升力;ρ —水密度;A —轮胎接地面积。
混凝土(湿)
0.7
0.7
砾石
0.6
0.55
土路(干)
0.68
0.65
土路(湿)
0.55
0.4~0.5
雪(压紧)
0.2
0.15
冰
0.1
0.07
18
第二节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4.影响制动力系数的因素 (1)路面
19
第二节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2)车速
20
第二节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21
第二节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第二节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三、FX b、F μ与 F的关系
F
F X bmax F
FXb =F
µ
Fµ
pa
5
第二节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四、硬路面上的附着系数
车轮接近纯滚动
u w
r r0 w
车轮边滚边滑
u w
r r0 w
车轮抱死拖滑
u w
r r0 w
w 0
6
第二节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1.滑动率
制动力系数随 滑动率而变化
10
第二节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3.侧向力系数 l
侧向力系数:地面 作用于车轮的侧向力 与车轮垂直载荷之比。
FY
l F Z
侧向力系数也 随滑动率而变化
11
第二节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将制动时的滑动率控制在 15%~20%之间,有如下优点:
1)制动力系数大,地面制动力大,制动距离短; 2)侧向力系数大,地面可作用于车轮的侧向力大, 方向稳定性好; 3)减轻轮胎磨损。
制动力矩T µ
Tμ
r
F Xb
F Xb
地面附着力
F Xb F
FZ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二节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二、制动器制动力F μ
与附着力无关
Fμ
Tμ
r
在轮胎周缘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的切向力。
F µ取决于制动器的类型、结构尺寸、制动器摩擦 副的摩擦因数及车轮半径,并与踏板力成正比。
3
第二节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4
转弯半径和设计车速而定。
16
第二节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环形跑道(视频)
(注意观察弯道的倾斜情况)
17
第二节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4.影响制动力系数的因素
(1)路面
表4-2 各种路面的平均附着系数
路面
峰值附着系数 滑动附着系数
沥青或混凝土路面
0.8~0.9
0.75
沥青(湿)
0.5~0.7
0.45~0.6
u h 6.34 pi u h—滑水车速; p i—轮胎气压。
滑水车速与路面结构、水层厚度、水液粘度和密度、 轮胎充气压力、垂直载荷、花纹形式及轮胎磨损程度有关。
25
第二节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26
第二节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27
第二节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本节内容结束 下一节
28
u δ u w rr0 w
s uδ 100%
uw
r
u w rr0
w 100%
uw
w
uw
r r0
uδ
O (速度瞬心)
8
第二节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滑动率s 的计算
u w r w
rr0 w u δ
u δ u w rr0 w
s uδ 100%
uw
u w rr0
w 100%
uw
从制动过程的三个阶段看,随着制动强度的增加,车 轮几何中心的运动速度因滚动而产生的部分越来越少,因 滑动而产生的部分越来越多。
滑动率:车轮接地处的滑动速度与车轮中心运动速度的 比值。
滑动率的数值说明了车轮运动中滑动成分所占的比例。
7
第二节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滑动率s 的计算
u w r w
rr0 w u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