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课 长恨歌

第1课 长恨歌



白居易

1.整体感知诗文内容,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揣摩诗歌语言,了解诗歌写人、抒情所采用的表现 手法。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爱情观,激发对古典文学的热 爱之情。
歌是一种文学体裁,本文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
题材,因为是悲剧结局,故以“长恨”为名。
1.命途多舛,千古不朽。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 号称香山居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 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他出身 于仕宦之家、书香门第,自幼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9岁 便能够辨别声韵。少年时代曾历经颠沛流离的避难生活,对 社会各方面都有所了解。从他一生的仕途看,他虽多为官,但 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青少年时期的 颠沛流离和以后的数次被贬,多为外官,经历极广,对社会有较 深刻的了解,这些都是他成为千古不朽的大诗人的条件。
元和元年,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
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玉环的事。王 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 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 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于是白居易写下了此诗,陈鸿同时写 下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
C.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D.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自我核对] C(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3.“汉皇重色思倾国”作为诗歌首句在结构和内容上 有什么作用? [自我核对]从结构上看,“汉皇重色思倾国”是全诗的
纲,它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领起和统摄全篇。从内
2.《长恨歌》中的唐玄宗是一个多重身份的代表,你认为 他都是哪些身份的代表?并说出依据。
【与你交流】(1)作为皇帝的唐玄宗。本诗讽刺了李隆基贪 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 ,避免重蹈覆辙。(2)作为凡人的唐玄宗。全诗大部分篇幅描 写了李、杨的爱情遭遇,歌颂了他们之间的爱情。诗人通过 这一爱情悲剧,歌颂了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和专一,反映出人们 对美满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尽管李、杨身为帝王、贵妃,但 他们的这种爱情生活与人民的感情生活是一致的。(3)既是 皇帝也是普通人。这首诗一方面对李、杨荒淫无度招致祸乱 作了明显讽刺,另一方面对两人的爱情悲剧和彼此间的相思 赋予了深切同情,而且更偏重于后者。
2.语言通俗,老妪能解。白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通 俗易懂,明白晓畅,但同时又经过千锤百炼,作了许多艺术加工 。诗坛曾流传老妪亦解白诗的佳话。明代诗论家胡震亨《唐 音统签》中曾有宋朝诗人张文潜看到过白居易诗手稿的记载, 说“真迹点窜,多与初作不侔”,可知白居易作诗、改诗之刻 苦认真。他的诗能有这样的艺术水平,是作者付出了极多精力 才达到的。 3.倡新乐府,反映民生。白居易和元稹是新乐府运动的主要 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 主张付诸诗歌创作实践。白居易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 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寓了他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用 辞尖锐,主题鲜明。其代表作《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 十首影响尤大。
2.为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缥缈
剽窃绰约泥淖源自宫阙春宵 云霄上阕
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1)六宫粉黛无颜色
古义:姿色。 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 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2)可怜光彩生门户
古义:可爱,可羡。 今义:值得怜悯。
(3)云鬓半开新睡觉
古义:睡醒。 今义:进入睡眠状态。
(4)临别殷勤重寄词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 。
(2) 黄埃散漫风萧索
(3) 春风桃李花开夜 (4) 上穷碧落下黄泉
,云栈萦纡登剑阁。
,秋雨梧桐叶落时。 ,两处茫茫皆不见。
2.下列朗诵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B.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古义:反复多次。 今义:热情而周到。
(5)雪肤花貌参差是
古义:差不多。 今义: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1.杨玉环作为“红颜祸水”的代表形象,千百年来一直受 到世人的指责。然而在《长恨歌》里杨贵妃却成了另外 一个形象,请简析其形象特点。
【与你交流】(1)容貌上天生丽质。“回眸一笑百媚生”的神 态之美、“温泉水滑洗凝脂”的肌肤之美和“侍儿扶起娇无 力”的气质之美。这三幅美女图全方位描述了她出落非凡、 天生丽质的丰态。(2)对爱情忠贞不渝。“侍浴”“侍夜”“ 侍宴”等是她生前对唐玄宗爱的奉献,临死时对唐玄宗仍是情 意缠绵。“闻道汉家天子使”时,迅速地揽衣,起床,云鬓半偏 ,来不及整妆就匆匆忙忙地出来迎接。诗中对玉环细致传神地 描写,她的一举一动表现出她对君王深切的思念和不能割舍的 爱。这些都将《长恨歌》中的杨玉环塑造成美丽善良、对爱 情极为真挚忠诚的女性形象。
3.后人将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叙事风情宛 转、语言摇荡多姿、平仄转韵的七言长篇歌行称作“长 庆体”。结合本诗,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简析“长庆体” 的特点。
【与你交流】(1)从内容上看,多叙写时事。诗人往往选取具 有典型性的人物或事件,通过儿女之情和悲欢离合来反映具 有时代和社会意义的主题。(2)从形式上看,为七言歌行,虽 属古体,却又多用律句,间用对偶,只是不像近体那样有严格 的格律要求,同时数句一转韵,平仄韵间隔使用,以求得音调 的协调圆转和抑扬变化。(3)表现手法以铺叙为主,往往铺写 淋漓,并注意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语言则要求丰富多彩,婉丽 缠绵。
[自我核对]不是。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 “重色”说起,并且极写贵妃之美艳和“汉皇重色思倾
国”,这为下文抒发“长恨”蓄势。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花钿( diàn ) 玉扃( jiōng ) 参差( cī )
迤逦(
鼙鼓(

)
踌躇( chú )
仙袂( mèi )
凝睇(
dì )
pí )
翡翠衾( qīn )
容上看,“重色思倾国”是唐玄宗误国的根源,是李、杨 爱情悲剧的内因。唐玄宗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 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以致酿 成了“安史之乱”,这一动乱也导致了唐玄宗和杨贵妃
爱情的毁灭。
4.从本诗中能读出诗人的哪些“恨”? [自我核对]
长恨歌
5.诗歌的题目定为“长恨”,那么诗歌是不是一开始就在 写“长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