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宝级绘画《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国宝级绘画《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国宝級绘画《韩熙载夜宴图》赏析作品简述作品:《韩熙载夜宴图》朝代:五代——南唐作者:顾闳中横卷,纵28.7厘米、横335.5厘米,绢本工笔重彩设色,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时代背景五代十国时期,绘画艺术成就显著,各画派人才辈出。

如山水画以后梁的荆浩、关仝,南唐的董源、巨然四家为代表;花鸟画属南唐徐熙和前后蜀黄筌最为知名;人物画更是名家荟萃,其中南唐宫廷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更是堪称中国古代绘画的扛鼎之作。

创作背景韩熙载(902-970)自叔言,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南唐同光年间(923-926)登进士第,书画文章名噪一时。

在南唐前主李昪和中主李璟时期,因其直言敢谏、勤于任事,特别是在中主时期,他谏言推行的新币制,使南唐的经济得以稳定,后官拜南唐中书侍郎。

南唐后主时期,继位后的李煜,虽然在诗词书画方面颇有造诣,但终日沉迷酒色、不思治国。

李煜本想用韩熙载为相,可因韩熙载出身北方,博学多才,政治抱负远大,又加之其快口直言,所以李煜一直对其心存戒备。

韩熙载亦知君主对其有猜忌之心,又见朝纲败落,知道南唐气数将尽,自己再进谏也是无济于事,故为以求自保,便终日设宴,沉醉于声色之中,以此来掩饰自己的政治抱负。

但是李煜对韩熙载仍不放心,便派擅长人物画的宫廷画家顾闳中前去探查,并将所见绘于画上,这就是国宝级名作《韩熙载夜宴图》的由来。

作品分述《韩熙载夜宴图》包括“听乐”、“观舞”、“休憩”、“清吹”、“宴归”五部场景。

画作中虽未画出墙壁、门窗,但作品以其独特而巧妙的连环画式构图,依次用屏风、隔扇、床帐等使全作段落分明,似分实连,浑然一体。

同时又通过环境布局、人物着装、动作、表情变换的刻画使观者顿觉置身其中。

“听乐”场景此部分出现的人物最多。

韩熙载长须高帽,身着黑袍,盘腿坐于榻上,与其他宴客及侍女共同欣赏艺妓的琵琶弹奏。

画作者以其高深的技艺,淋漓尽致的描绘了“听乐”的场景,从画中人的目光、姿态,让观者充分感受到琵琶奏出的旋律,在撩拨着听者的心弦。

“观舞”场景此部分的描绘更为生动。

不仅主人公韩熙载亲自击鼓伴奏,而且画作者在次要人物的描绘中,更是别具匠心,如韩熙载的宠妓王屋山,身姿娇小、舞步轻盈,好友德明和尚与此声色之景不期而遇,又显得好不尴尬,可谓是形神兼备,惟妙惟肖。

“休憩”场景此部分可以说是整部画圈的过渡和衔接部分。

韩熙载坐在榻上洗手,画作者通过对这一看似平常举动的描绘,直接表明了夜宴上的间歇环节,紧扣此处的休憩主题。

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简洁精练。

“清吹”场景此部分最为引人入胜的地方,就在于画作者对五名演奏吹乐的艺妓的描绘。

主人公韩熙载摇扇而坐,五名艺妓一字排开、疏密有序,神情各不相同、动态皆有所异,形象之生动,正是源于画作者在人物描绘方面的深厚功力。

“宴归”此部分是以主人公韩熙载在夜宴闭席后,挥手送别宴客的情节,结束了整个画卷。

纵横全卷,无疑,画作者将主人公韩熙载这样一个满腔抱负但又壮志未酬的士大夫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

画作各个场景中,主人公的忧郁与其他宴客和艺妓的欢歌纵舞、喜乐调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韩熙载郁郁不得志的心情。

收藏经历《韩熙载夜宴图》自问世以来,经历代名家收藏,附于画作之上的印鉴多达230余枚。

收藏者之一的清朝权臣年羹尧,在被抄家以后,此作被乾隆帝所得,并深受其所爱,所以现画作多处钤有“太上皇帝之宝”、“乾隆鉴赏”御玺。

此后一百多年,此作一直深藏清宫,后由溥仪将其与众多国宝携带出宫。

溥仪在天津时,为了筹措银两,将画作抵押给一家日本银行,因期满未赎回,又被银行卖给了一位古董商人。

1945年秋,这位在北京琉璃厂开了古玩店的商人,以五百两黄金的价格,将此画作卖给了刚刚从海外归国的张大千。

50年代初,决定移居美国的张大千先生以远低于市价的2万美金的价格,将这件国宝卖给了国家文物局。

《韩熙载夜宴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另说李煜说到李煜,大家自会想到的是;南唐后主,六尺金莲,他的骄奢淫逸,还有他在文学方面的造诣。

他在文学上的写作风格,多源于他荒淫的君主生活和亡国后的触景生情,虽志气不高,却不失大家风范,本文最后以李煜一首“小令”《虞美人》做个结尾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还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韩熙载夜宴图》背后的传奇旧事作者:窦忠如这是一幅由南唐后主李煜亲手促成的画作,有着非同凡响的绘画表现形式和艺术水准,成为世人公认的国宝——《韩熙载夜宴图》。

那么,这幅画作背后到底“潜伏”着怎样的传奇旧事呢?夜宴中的主角关于《韩熙载夜宴图》这幅画作的作者顾闳中,诸多史料中除了“江南人,以善画人物著称,长期担任南唐翰林画院待诏”这一简略介绍外,远没有这幅画作所表现的主人公韩熙载被人们所热议。

韩熙载(902-970),字叔言,北海(今山东潍坊)人。

唐朝末年,出身名门望族的韩熙载荣登进士第,以擅长文章书画名震一时,后来由于父亲光嗣因事坐诛不得不逃奔江南。

投顺南唐后,韩熙载历事李昇、李璟、李煜三世,并以其杰出的政治才干而历任秘书郎辅东宫太子、吏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兼太常博士、中书侍郎、兵部尚书、光政殿学士承旨等显职。

按说,具有远大政治抱负的韩熙载,原本应该在政治上大显身手,却不料因为《韩熙载夜宴图》这幅画作的传世,给世人留下了生性放浪、沉湎声色的颓靡形象。

也正因如此,导致人们对这幅画作的诞生根源给予了多种不同的解释。

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后主李煜继位时,南唐国势不振,而北方的后周则迅速崛起,并有挥师南下一统天下之势。

面对北方强敌,李煜本想任用韩熙载为宰相辅佐自己,可又因为韩熙载是北方人而心怀猜疑。

而韩熙载呢,也深深明白自己表面上颇得南唐王朝厚恩,事实上并没有获得真正的信任。

因此,韩熙载为了避免遭受无端构陷,开始在生活上疏狂自放、纵情声色,希望以此来蒙蔽朝廷耳目,使自己能够安享晚年获得善终。

即便如此,后主李煜对韩熙载仍不放心,于是派遣翰林画院待诏周文矩与顾闳中深夜潜入韩宅,窥测其纵情声色、放歌狂饮之场面,然后通过目识心记绘制出了惊世奇画——《韩熙载夜宴图》。

另一种说法是:根据《宣和画谱》记载,具有卓越政治才干的韩熙载,在艺术上也颇有造诣,不仅擅长诗文书画,而且精通音律歌舞,并在家中蓄养了40 多名歌伎,专门为夜宴时欢歌劲舞。

韩熙载奢侈糜烂、放浪形骸的生活方式,让后主李煜颇感惋惜,于是派遣周文矩与顾闳中潜入其宅第,用绘画形式记录下韩熙载彻夜狂欢的生活场景,希望以此规劝韩熙载振作起来为国分忧解难。

还有一种说法是:原本具有非凡政治才干和抱负的韩熙载,见后主李煜整日沉湎酒色、不思进取,导致朝廷内部腐败丛生、宦官当道,遂深知南唐气数已尽,即便朝廷重用自己也难以扭转乾坤。

于是,韩熙载也开始纵情声色。

由于他精通音律歌舞,能够将夜宴举办得有声有色,这使同样喜好声色犬马糜烂生活的后主李煜产生了一种窥瘾感,遂派遣周文矩与顾闳中两人潜伏到韩熙载府第中,通过目识心记绘制出了传世名画《韩熙载夜宴图》。

辗转离奇的流失由于李煜派遣画院待诏周文矩与顾闳中两人潜入韩熙载府第进行窥测,因此,两人承旨后各自绘制了一幅《韩熙载夜宴图》。

精通书画诗词的李煜,见到两幅《韩熙载夜宴图》后大为赞赏,遗憾的是周文矩那幅随着南唐王朝的覆灭而湮没无闻,唯独顾闳中这幅得以留存,并成为北宋宣和内府珍藏之物收进《宣和画谱》中。

后来,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随着朝代更迭而流落民间,清康熙年间被四川巡抚年羹尧偶然所得,后由于年羹尧遭到雍正皇帝猜忌而获罪被诛,这幅画作也就被抄没进入清宫内府,遂成为书画鉴藏爱好者乾隆皇帝的珍爱之宝,并一直在清宫中珍藏至清王朝覆灭。

民国十三年(1924 年),逊位的末代皇帝溥仪为了维持昔日奢靡之生活,在被逐出宫前偷盗了包括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在内原清宫旧藏的诸多书画珍品。

这幅《韩熙载夜宴图》,随着溥仪潜逃东北后成为伪满洲国的国宝画作。

由于伪满洲国的覆灭,这幅画作又散佚民间成为轰动一时的“东北货”之一。

再后来,北平琉璃厂玉池山房古玩铺老板马霁川购得此画,并一直囤积居奇、待价而沽。

民国三十四年(1945 年),绘画大师、书画鉴藏家张大千来到琉璃厂古玩一条街,当他溜达到玉池山房古玩铺门前时,老板马霁川满脸笑容地把他迎请到内室,从一只古旧木柜中取出一卷古画,小心翼翼地展开在张大千面前。

张大千只看了一眼就不由露出极为惊讶的神情:难道这就是南唐著名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吗?马霁川坦言相告并声言非500 两黄金不能出手。

闻听此言,张大千犹豫片刻,告诉马霁川说容他考虑一下便走了。

三天后,张大千毅然舍弃购买前清王府定居北平的计划,用原本打算购买王府的500 两黄金购藏了顾闳中这幅传奇画作。

名画归来喜获《韩熙载夜宴图》后,张大千一连几天闭门谢客潜心研究,还专门刻制了一枚“南北东西常相随难分离”的印章,以表达自己对这幅画作的珍爱之情。

1951 年,旅居香港的张大千准备移居阿根廷,由于资金不足不得不出售自己多年购藏的部分书法名画。

可是,面对国宝画卷《韩熙载夜宴图》,张大千无论如何也不希望它被外国人买走,他认为如果这幅画作从自己手中流失海外的话,他将成为祖国的千古罪人。

于是,张大千便将自己这一想法透露给大陆有关人士,希望自己购藏的《韩熙载夜宴图》能够回归祖国。

果然,时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得知这一信息后,立即向周恩来总理作了详细汇报,并建议中央回购这幅具有重大历史与艺术价值的国宝画作。

一贯重视文物事业的周总理随后作出批示,同意回购,并紧急在北京南池子欧美同学会小礼堂召见徐伯郊,亲自部署由他与张大千直接协商有关回购事宜。

领受这一秘密任务后,徐伯郊返回香港便拜访了与父亲徐森玉堪称挚友的张大千,两人协商后,终于想出了一个安全稳妥的方式,那就是先由张大千以极低价格将《韩熙载夜宴图》与五代董源的《潇湘图》、元代方从义的《武夷山放棹图》转让给一位可靠友人,但是明确要求这位友人必须将这三幅画作价让给文化部文物局。

一切协商妥当之后,郑振铎在周总理的亲自安排下赶赴香港,以不足原价数十分之一的3 万美金成功地回购了这三幅画作。

换句话说,张大千是将《韩熙载夜宴图》等这样的稀世国宝无偿地捐赠给了祖国。

如今,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被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成为一件镇馆之宝,只是潜伏在这幅旷世奇画背后的故事,依然让世人难以厘清原委。

(窦忠如)顧闳中《韓熙載夜宴圖》國寶級國畫-赏析< MARQUEE>(一)【五代】顧闳中所繪《韓熙載夜宴圖》絹本,設色,縱28.7厘米,橫335.5厘米,《韓熙載夜宴圖》是顧闳中唯一的傳世作品。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作品如實地再現了南唐大臣韓熙載夜宴賓客的曆史情景,細致地描繪了宴會上彈絲吹竹、清歌豔舞、主客揉雜、調笑歡樂的熱鬧場面,又深入地刻劃了主人公超脫不羁、沈郁寡歡的複雜性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