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燃机电控技术》课程实验报告

《内燃机电控技术》课程实验报告


号 (电压)(V) 器输出电压(V) (r/min)
(m3/h)
油脉宽(ms)
读数
(ms)
1
2
3
4
5
6
7
表 1-2 转速对喷油脉宽、喷油正时的影响实验数据记录表
序 节气门位置 空气流量传感 转速 循环进气量 示波器显示的喷 喷油脉宽表 喷油正时
号 (电压)(V) 器输出电压(V) (r/min)
(m3/h)
4.将从示波器上读取的不同进气温度和冷却水温度信号下的点火提前角和闭合角,根据转 速信号,从时间域转换到角度域,填入表 2-4 中。分别绘制点火提前角和闭合角随进气温 度和冷却水温度变化的关系曲线。
10
七.思考题
《内燃机电控技术》课程实验报告
1. 哪种因素对点火提前角和闭合角的影响最大?
2. 在进气流量和转速同时随节气门位置变化的工作模式下,点火提前角和闭合角随循环 进气量如何变化?当转速不变而进气流量改变时,点火提前角和闭合角如何变化?当进气 流量不变而转速改变时,点火提前角和闭合角如何变化?
4.将不同进气温度和冷却水温度信号下的喷油脉宽和喷油正时填入表 1-4 中。分别绘制喷 油脉宽和喷油正时随进气温度和冷却水温度变化的关系曲线。
4
七.思考题
《内燃机电控技术》课程实验报告
1. 哪种因素对喷油脉宽、喷油正时的影响最大?
2. 在进气流量和转速同时随节气门位置变化的工作模式下,喷油脉宽和喷油正时随循环 进气量如何变化?当转速不变而进气流量改变时,喷油脉宽、喷油正时如何变化?当进气 流量不变而转速改变时,喷油脉宽、喷油正时如何变化?
表 2-2 转速对点火提前角和闭合角的影响实验数据记录表
空气流量传 感器输出电
压(V)
转速 循环进气量 示波器显示的点火 点火频率
(r/min)
(m3/h)
提前角(ms)/(°)
(Hz)
/
/
/
/
/
/
/
表 2-3 空气流量对点火提前角和闭合角的影响实验数据记录表
序 节气门位置 号 (电压)(V)
空气流量传 感器输出电
-1-
《内燃机电控技术》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一 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实验报告
一. 实验目的: 二. 实验设备 三. 实验原理
四. 实验步骤及现象
1
《内燃机电控技术》课程实验报告
五. 测量数据记录
表 1-1 循环进气量与喷油脉宽、喷油正时关系实验数据记录表
序 节气门位置 空气流量传感 转速 循环进气量 示波器显示的喷 喷油脉宽表 喷油正时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六.实验结果分析和计算 1.对于进气流量和转速同时随节气门位置变化的工作模式,依据热膜式空气流量传感器静 态标定数据或计算公式,计算不同节气门位置实验条件下热膜式空气流量传感器输出电压 对应的空气质量流量,根据空气质量流量和转速,计算循环进气量,填入表 1-1 中。分别 绘出循环进气量与喷油脉宽和喷油正时的关系曲线。
进气温度影响实验
冷却液温度影响实验
示波器显示的
冷却水温度 示波器显示的
序 进气温度
点火频 闭合角 序
点火频 闭合角
点火提前角
(电压)(V) 点火提前角
号 (电压)(V)
率(Hz) (ms)/(°) 号
率(Hz) (ms)/(°)
(ms)/(°)
(ms)/(°)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六. 实验结果分析和计算 1.对于进气流量和转速同时随节气门位置变化的工作模式,依据热膜式空气流量传感器静 态标定数据或计算公式,计算不同节气门位置实验条件下热膜式空气流量传感器输出电压 对应的空气质量流量,根据空气质量流量和转速,计算循环进气量。根据转速信号,将点 火提前角和闭合角从时间域转换到角度域,填入表 2-1 中。分别绘出循环进气量与点火提 前角和闭合角的关系曲线。
《内燃机电控技术》课程实验报告
表 1-4 进气温度、冷却液温度对喷油脉宽、喷油正时的影响实验数据记录表
进气温度影响实验
冷却液温度影响实验
序 进气温度 示波器显示的 脉宽表 喷油正时 序 冷却水温度 示波器显示的 脉宽表 喷油正
号 (电压)(V) 喷油脉宽(ms) 读数
(ms) 号 (电压)(V) 喷油脉宽(ms) 读数 时(ms)
6. 当节气门快速开启或关闭时,空气流量传感器输出、转速和喷油脉宽如何变化?
6
《内燃机电控技术》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二 发动机点火系统控制实验报告
一. 实验目的: 二. 实验设备 三. 实验原理
四. 实验步骤及现象
7
《内燃机电控技术》课程实验报告
五.测量数据记录
表 2-1 循环进气量与点火提前角和闭合角关系实验数据记录表
压(V)
转速 循环进气量 示波器显示的点火 点火频率
(r/min)
(m3/h)
提前角(ms)/(°)
(Hz)
1
/
2
/
3
/
4
/
5
/
6
/
7
/
闭合角 (ms)/(°)
/ / / / / / /
闭合角 (ms)/(°)
/ / / / / / /
8
《内燃机电控技术》课程实验报告
表 2-4 进气温度、冷却液温度对点火提前角和闭合角的影响实验数据记录表
序 节气门位置 空气流量传感 转速 循环进气 示波器显示的点火 点火频率
号 (电压)(V) 器输出电压(V) (r/min) 量(m3/h) 提前角(ms)/(°)
(Hz)
1
/
2
/
3
/
4
/
5
/
6
/
7
/
闭合角 (ms)/(°)
/ / / / / / /
序 节气门位置 号 (电压)(V)
1 2 3 4 5 6 7
3. 随着进气温度的增加,进气温度传感器输出电压如何变化?当进气温度传感器输出电 压改变时,喷油脉宽、喷油正时如何变化?
5
《内燃机电控技术》课程实验报告
4. 随着冷却水温度的增加,冷却水温度传感器输出电压如何变化?当冷却水温度传感器 输出电压改变时,喷油脉宽、喷油正时如何变化?
5. 当氧传感器输出高电平、低电平持续时间较长时,喷油脉宽和喷油正时如何变化?当 氧传感器输出高低电平切换速率变快或变慢时,喷油脉宽、喷油正时如何变化?
油脉宽(ms)
读数
(ms)
1
2
3
4
5
6
7
表 1-3 空气流量对喷油脉宽、喷油正时的影响实验数据记录表
序 节气门位置 空气流量传感 号 (电压)(V) 器输出电压(V)
1 2 3 4 5 6 7
转速 (r/min)
循环进气量 示波器显示的喷 喷油脉宽表 喷油正时
(m3/h)
油脉宽(ms)
读数
(ms)
2
2.对于转速、进气流量独立调节的工作模式,在转速变化、空气流量不变的条件下,依据 热膜式空气流量传感器静态标定数据或计算公式,计算不同节气门位置时热膜式空气流量 传感器输出电压对应的空气质量流量,根据空气质量流量和转速,计算循环进气量。根据 转速信号,将点火提前角和闭合角从时间域转换到角度域,填入表 2-2 中。分别绘制转速 点火提前角和闭合角的关系曲线。
9
《内燃机电控技术》课程实验报告
3.对于转速、进气流量独立调节的工作模式,在空气流量变化、转速不变的条件下,依据 热膜式空气流量传感器静态标定数据或计算公式,计算不同空气流量传感器输出电压对应 的空气质量流量,根据空气质量流量和转速,计算循环进气量。根据转速信号,将点火提 前角和闭合角从时间域转换到角度域,填入表 2-3 中。分别绘制进气流量与点火提前角和 闭合角的关系曲线。
一. 实验目的: 二. 实验设备 三. 实验原理
四. 实验步骤及现象
12
《内燃机电控技术》课程实验报告
五. 测量数据记录 (请自行设计表格,填入数据文件中的 3~5 个参数的果分析
《内燃机电控技术》课程实验报告
1.根据在“发动机运行参数的监测与记录实验”中采集和记录的数据文件,选择 3 个参数, 绘制在发动机工况变化时的曲线,并分析它们随转速(或扭矩)的变化规律。
3.当进气温度传感器输出电压改变时,点火提前角和闭合角如何变化?当冷却水温度传感 器输出电压改变时,点火提前角和闭合角时如何变化?
4. 当爆震传感器输出信号幅度(大、小)变化时,点火提前角如何变化?爆震传感器输出 信号频率(快、慢)变化时,点火提前角如何变化?
11
《内燃机电控技术》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三 电控发动机运行、调整与控制规律实验报告
3
《内燃机电控技术》课程实验报告
3.对于转速、进气流量独立调节的工作模式,在空气流量变化、转速不变的条件下,依据 热膜式空气流量传感器静态标定数据或计算公式,计算不同空气流量传感器输出电压对应 的空气质量流量,根据空气质量流量和转速,计算循环进气量,填入表 1-3 中。分别绘制 进气流量与喷油脉宽和喷油正时的关系曲线。
2.根据在“空燃比控制实验”中或“点火提前角控制实验”中采集和记录的数据文件,选 择 3 个参数,绘制当空燃比(或点火提前角)变化时的曲线,并分析它们随空燃比(或点火 提前角)的变化规律。
14
《内燃机电控技术》课程 实验报告
(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室 编)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组号
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2005 年 9 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