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选修2-1数学苏教选修2-1 综合练习

高中数学选修2-1数学苏教选修2-1 综合练习

数学苏教选修2-1 综合练习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5分,合计50分。

将答案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1. 已知空间三点的坐标为)2,5,1(-A ,)1,4,2(B ,)2,3,(+q p C ,若A 、B 、C 三点共线,则( )A .3-=p ,2-=qB .3-=p ,2=qC .3=p ,2-=qD .3=p ,2=q2. 设命题甲为:05x <<,命题乙为23x -<,则甲是乙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3. 抛物线281x y -=的准线方程是( ) A . 321=x B . 2=y C . 321=y D . 2-=y4. 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和N 分别为A 1B 1和BB 1的中点,那么直线AM 与CN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A .52-B .52 C .53 D .1010 NMD CA1D 1C 1B 1A5. 曲线3()2f x x x =+-在0P 处的切线平行于直线41y x =-,则0P 点的坐标为( )A .(1,0)B .(2,8)C .(1,0)和(-1,-4)D (2,8)和(-1,-4)6. 已知12,F F 是椭圆的两个焦点,过1F 且与椭圆长轴垂直的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若⊿AB 2F 是正三角形,则这个椭圆的离心率为() A.3 C .2 D 7. 已知(1,1,),(1,,1)t tt t =+=-a b ,则||-a b 的最小值为 ( )A B C .2D .48. 双曲线22221x y a b-=的焦点(,0)c 到它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是( )A .aB .bC .cD .2a b+9. 已知A ,B 是椭圆2211612x y +=上的两点,2F 是其右焦点,如果228AF BF +=,则AB 的中点到椭圆左准线的距离为( ) A .6 B .8C .10D .1210. 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ACB ,D ,E 分别是1CC 与1A B 的中点,点E 在平面AB D 上的射影是ABD ∆的重心G .则1B B 与平面AB D 所成角的余弦值( )A .12B .23CD1A 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5分,合计30分。

将答案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11. 如果质点A 的位移s 与时间t 满足方程32s t =,则在3t =时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_.12. 以221124y x -=的焦点为顶点,顶点为焦点的椭圆方程为 . 13. 已知△ABC 的顶点为)1,1,1(A ,(0,1,3)B -,(3,2,3)C ,则△ABC 的面积是 .14. 若方程22151x y t t +=--t = . 15. 设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是12,e e ,平面α的法向量是n ,则下列推理中①121b α⎫⇒⎬⎭∥∥∥e e e n ②12a b ⎫⇒⎬⎭∥∥∥e n e n③112b b αα⎫⎪⊄⇒⎬⎪⎭∥∥⊥e n e e ④121b α⎫⇒⎬⎭∥⊥∥e e e n中正确的命题序号是 .16. 有一隧道,内设双行线公路,同方向有两个车道(共有四个车道),每个车道宽为3m ,此隧道的截面由一个长方形和一抛物线构成,如图所示。

为保证安全,要求行驶车辆顶部(设为平顶)与隧道顶部在竖直方向上高度之差至少为0.25m ,靠近中轴线的车道为快车道,两侧的车道为慢车道,则车辆通过隧道时,慢车道的限制高度为 .(精确到0.1m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合计70分)17. (本题12分)若双曲线与2216416x y +=有相同的焦点,与双曲线22126y x -=有相同渐近线,求双曲线方程。

18. (本小题14分)三棱柱111C B A ABC -中,N M 、分别是B A 1、11C B 上的点,且12BM A M =,112C N B N =。

设AB =a ,AC =b ,1AA =c 。

(Ⅰ)试用,,a b c 表示向量MN ;(Ⅱ)若 90=∠BAC ,1160BAA CAA ∠=∠=,11AB AC AA ===,求MN 的长。

B 1C 1A 1NMCBA19. (本小题14分)已知抛物线关于x 轴对称,它的顶点是坐标原点,点(2,4)P ,A 11(,)x y ,B 22(,)x y 是抛物线上的三点. (Ⅰ)求该抛物线的方程;(Ⅱ)若直线PA 与PB 的倾斜角互补,求线段AB 中点的轨迹方程。

(Ⅲ)若AB ⊥PA ,求点B 的纵坐标的取值范围.20. (本小题15分)如图,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点E 在棱CD 上。

(Ⅰ)求证:11EB AD ⊥;(Ⅱ)若E 是CD 中点,求1EB 与平面1AD E 所成的角。

(Ⅲ)设M 在1BB 上,且123BM MB =,是否存在点E ,使平面1AD E ⊥平面AME ,若存在,指出点E 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EABC D A 1B 1C 1D 121.(本小题15分)椭圆的中心是原点O ,它的短轴长为2,相应于焦点(,0)F c (0>c )的准线l 与x 轴相交于点A ,OF FA =,过点A 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P 、Q 两点. (Ⅰ)求椭圆的方程;(Ⅱ)若0=⋅,求直线PQ 的方程;(Ⅲ)设λ=(1>λ),过点P 且平行于准线l 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另一点M ,证明:λ-=.答题卷选择题答题卡非选择题:参考答案11.5412.221164y x += 13.92 14.3 15.②③④ 16.4.3m17.1123622=-y x 18.(Ⅰ)1111MN MA A B B N =++1111133BA AB B C =++ 11111()()33333=-++-=++c a a b a a b c 。

(Ⅱ)2()222++=+++⋅+⋅+⋅222a b c a b c a b b c c a111110*********=++++⨯⨯⨯+⨯⨯⨯=, ||++=a b c 1||||3MN =++=a b c 。

19.(Ⅰ)28y x =(Ⅱ)4(2)y x =->(Ⅲ)(][),1220,-∞+∞20.解:以D 为坐标原点,DA ,DC ,1DD 依次为x 轴、y 轴,z 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并高正方体棱长为1,设点E 的坐标为(0,,0)E t 。

(Ⅰ)1(1,0,1)AD =-,1(1,1,1)EB t =-∵ 11(1,0,1)(1,1,1)0AD EB t ⋅=-⋅-=,∴ 11EB AD ⊥。

(Ⅱ)当E 是CD 中点时,1(1,0,1)AD =-,1(1,,0)2AE =-,设平面1AD E 的一个法向量是(,,)x y z =n , 则由1(,,)(1,0,1)01(,,)(1,,0)02AD x y z AE x y z ⎧⋅=⋅-=⎪⎨⋅=⋅=-=⎪⎩n n 得一组解是(1,2,1)=n ,又11(1,,1)2EB =,由1113|cos ,|3||||2EB EB EB ⋅<>===n n n , 从而直线1EB 与平面1AD E (Ⅲ)平面1AD E 的一个法向量是(,1,)t t =1n , 平面AME 的一个法向量是5(,1,)2t =-2n∵ 平面1AD E ⊥平面AME ,∴ 255(,1,)(,1,)1022t t t t t ⋅=⋅-=+-=12n n , 解得12t =或2t =, 故当点E 是CD 的中点时,平面1AD E ⊥平面AME ,21.解:(Ⅰ)由OF FA =得,22a c c=,222a c =,b c =, 又1b =,所以22a =,椭圆方程是2212x y +=。

(Ⅱ) 点(2,0)A ,直线PQ 的斜率显然存在,可设直线方程是(2)y k x =-, 代入椭圆方程并整理得:2222(21)8820k x k x k +-+-=。

设(,)P P P x y ,(,)Q Q Q x y ,,Q Q x x 是此方程的两根,故有 22821P Q k x x k +=+,228221P Q k x x k -=+。

又0=⋅OQ OP ,即0P Q P Q x x y y +=,又(2)P P y k x =-,(2)Q Q y k x =-故222(1)2()40P Q P Q k x x k x x k +-++=, 所以2222222828(1)2402121k kk k k k k -+⨯-⨯+=++, 解得215k =,k =,直线方程是2)y x =-。

(Ⅲ)证法一:AQ AP λ=⇒(2,0)(2,)P P Q Q x y x y λ--=-⇒2(2)P Q P Qx x y y λλ-=-⎧⎪⎨=⎪⎩22P Q x x λ-⇒=-。

依题意(,)P P M x y -。

λ-=⇔(1,)(1,)P P Q Q x y x y λ--=-- 1(1)P Q PQ x x y y λλ-=--⎧⎪⇔⎨-=-⎪⎩, 由于等式P Q y y λ-=-成立,即证1(1)P Q x x λ-=--成立。

21(1)1(1)2P P Q P Q Q x x x x x x λ--+-=-+⨯-- 1[(1)(2)(2)(1)]2P Q P Q Q x x x x x =--+--- 1[23()4]2P Q P Q Q x x x x x =-++- 22221828[234]022121Q k k x k k -=⨯-⨯+=-++。

得证。

证法二:λ=⇒(2,0)(2,)P P Q Q x y x y λ--=-⇒2(2)P Q P Qx x y y λλ-=-⎧⎪⎨=⎪⎩,⇒2(1)P Q x x λλ+-=,1Q P y y λ= 由2212Q Qx y +=可得2222[2(1)]12P P x y λλλ+-+=, 222222(1)2(1)1()12P P P x x y λλλλ-+-++=,考虑到2212P P x y +=, 有222(1)2(1)1P x λλλ-+-=-,又1λ≠, 故32P x λ-=,2(1)312P Q x x λλλλ+--== 依题意(,)P P M x y -。

FM FQ λ=-⇔(1,0)(1,0)P P Q Q x y x y λ---=---,P P y x λ-=-显然成立,即证1(1)P Q x x λ-=-- 由3311(1)(1)(1)022P Q x x λλλλλ---+-=-+⨯-= 即有FM FQ 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