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理念在课题1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课题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和氧气,酸等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b5E2RGbCAP九年级的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因此,在本课题中,我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做过镁条、铁丝等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为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特意让学生补做铝片、铜片与氧气反应的实验,重点说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由此也可在一定意义上反应金属的活泼程度;如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属不活泼。
教材的重点放在对金属活动顺序的探究上,采用实验一一讨论的探究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并通过对某些金属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学以致用,“做中学,学中会”。
plEanqFDPw 为节省时间,在做金属与酸的反应时把全班学生分为两部分,一半做金属与稀盐酸反应,一半做金属与稀硫酸反应。
DXDiTa9E3d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RTCrpUDGiT(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5PCzVD7HxA过程与方法:(1)体验和学习利用控制实验条件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运用控制实验条件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2)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进行筛选、对比、归纳、分析、进行信息处理,获取科学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有趣的实验与老师的点拨中轻松掌握化学知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难点:(1)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2)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对实验事实进行筛选、分析、归纳、综合等科学方法的建构。
四、执教者自我分析:本人对新课标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恰当的处理教材,正确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对象,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参与知识结构的过程。
五、教学方法分析: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试管、镊子、酒精灯、坩埚钳、镁条、铝丝、锌粒、铜片、稀盐酸、稀硫酸七、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小结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
导入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为什么通学生思考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问题导思,激发兴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规范表达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 •用砂纸打磨铝条表面,观察表面颜色变化2.然后将铝条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再观察表面颜色变化。
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并提供帮助活动与探1 •为什么铝条在打磨前后或放置究二前后颜色会有变化?在打磨后铝能接触到什么物质而发生反应?2 •铝在空气中被氧化时分别生成AI2 0,铝为什么没有继续被氧化而一直腐蚀下去呢?讨论:使用铝制品应注意什么?过渡【设问】金属与酸反应现象是否也像金属与氧气反应一样存在差别呢?同学们可以先提岀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学生分组实验,四人一组,两人做金属与稀盐酸反应,两人做金属与稀硫酸反应探究活动三:金属与稀酸的反应【提示】按操作规范进行实验,认真观察现象。
【巡视、指导实验】讨论:1.如何控制实验条件?2. 如何应用比较方法3. 如何收集并记录实验信息?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和展小结示探究结果】【学生讨论并回答】【小结】镁、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
如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Al2C3)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方案。
A组:金属与稀盐酸的反应B组:金属与稀硫酸的反应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展示探究结果:镁、锌、铁、联系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岀发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励探究激情。
感知Al 2Q的保护作用并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留下悬念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推理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介绍过量的铝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加强健康知识的教育让学生明白事物的两面性培养实验操作能知识延伸:为力、观察能力、思何实验室制取维推理能力和同学氢气用Zn和稀间的合作使学生通硫酸,而不用过活动,自己发现Mg或Cu金属活动性顺序,既有所获,又体验了成功的快感。
强调: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获得科学探究方反应,生成物法:控制变量法,对中铁元素为+2比实验法价在讨论、交流中,吸取别人有益的意铜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为Mg>Zn>Fe>Cu 见,让不同的意识在碰撞中相互同化。
设问在镁、锌、铁、铜几种金属中,哪些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哪些金属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由此你能把金属分为哪两类?哪类金属活泼些?欣赏课本图8- 13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
思考、讨论并得岀结论。
结论:可分为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的金属和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的金属这两类。
观看动画,对照自己的探究反思:(惊呀,笑):指导阅读[过渡]大家观察这几个化学方程式思考,回答:这些反应的特点是:由一种投影课堂练习Mg+2HCI==MgC2+H fZn+HSQ==ZnSO+H单质跟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其特点不同于化合反应和Fe+HSC4==FeSQ+H分解反应。
请大家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如单质、化合物的角度分析, 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它与我们学过的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是否相同?置换反应:A+BO AC+B[讲解]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1 •家用铝锅、铁锅为什么不能用来长时间盛放酸性食品?2 •不法商贩常常用铝制的假银元坑害消费者,小明在市场上买了一枚银元,请你用化学方法帮他鉴别这枚银元的真假。
3.如何鉴别真假黄金?你能有几种方法?看谁想的更多为后面学习金属活动顺序时,为什么会岀现氢元素打下基础。
创设轻松和谐的探究氛围,发展学生想象力,将真实事物以“图景“形式与学生的认知特点协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相互激励,发展和完善自我比较疋义表示举例关系分解化合置换练习、巩固。
也可以用动漫形式表现,效果更好联系生活,使学生知识延伸:能学以致用,能运用否用其他溶液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如硝酸银溶液动性顺序判断反应来鉴别?为什能否发生,解释某么?些与生活有关的化为后面学习打学问题。
体会“生下伏笔活处处有化学”。
小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课后反思家庭小实验:收集几种金属,取少量分别放入几个小玻璃杯中,然后向各个玻璃杯中加入一些醋分是醋酸),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
试根据现象判断这几种金属活动性的差异。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占妒2Mg+O ------ 2MgO占炉2Cu+Q ------ 2CuO金属+氧气T金属氧化物金属的活动性:Mg> Al > Fe, Cu> Au二、金属与酸的反应Mg+2HCI==MgC+H4Fe+2HCI==FeCl2+H4Zn+HSO==ZnSO+H4金属+酸T金属化合物金属的活动性:(主要成占娇4AI+3O 2---------------- 2AI20占般3 Fe+2O2 ---------------- Fe3OZn+2HCI==ZnCl2+H fMg+HSQ==MgSOH fFe+H2SO==FeSO+H f+氢气Mg> Zn> Fe> Cu三、置换反应:A+BO AC+B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已经不仅是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其提高。
因此,教师在观念上必须真正转变,找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在教学设计上,要切实以“学生发展”为本,利用一切条件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断建构和丰富自己的知识。
让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岀自己的见解和新方法,让学生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维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创新精神。
主要的缺陷是时间较为紧张,课堂上学生极为兴奋,控制探究的进程较难。
课堂各种活动亦应作好更充分的准备,多媒体应用尽可能贴切,实验探究安排亦应更合理(如金属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将学生分为两部分分别进行以节约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