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学专业实践能力 --比分

中药学专业实践能力 --比分

中药学专业实践能力蒙医学内容1、蒙古族传统医学,简称蒙医学,是蒙古民族逐渐积累的独特的医药学理论和治疗方法。

蒙医学既是蒙古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蒙医学的理论体系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的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为主导。

在蒙医学理论中阴阳,五元、三根、七素、三秽是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原则的辨证理论基础3、蒙医学自古以来以阴阳变化的相互关系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确定治疗原则。

4、五元学说成为蒙医学理论体系的纲要,分别归属于土、水、火、气、空。

蒙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其各个部分之间都有密切联系,这种相互联系和构成,均和五大元素密切相关。

三根是人体赖以进行生命活动的三种能量和基本物质----赫依、希拉、巴达干的简称。

三根的功能不仅表现在正常的生理活动中,同样也表现在异常的病理变化中。

七素为构成人体的基础物质----饮食精华、血、肉、脂肪、骨、骨髓及精液。

七素在有机整体的内部运动中属阴性范畴,有显示人体第二特性的作用。

七素内部也存在着引起矛盾运动的因素。

所谓的三秽指人体吸收食物的养分后,污物、残渣以大便的形式排出体外;存在于人体内的糟粕以尿的形式排出;汗液能使皮肤润洁,起固表的作用。

5、病理学是以阴阳学说为主导,以人体基本组成部分之五元、三根七素的相对抗关系为基础,研究发病原因、因素、病变过程,同时分析研究病因、发病部位及疾病本质的学科。

诊断学是蒙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以蒙医学基础理论为依据,指导临床实践的一门科学。

在基础理论的指导下,以问、望、切三诊方法从整体观念出发,重视疾病的客观反映与内在病变的联系,对疾病进行行之有效的诊断。

蒙医学中以重治病因为前提的原则是治疗疾病时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是就是治疗原则。

其一,针对病因施治,其二,结合病情,辨证施治。

6、所谓三因,就是指隆、赤巴和培根这三种因素,这是藏语的音译,如果用意译,就有不同的译法,有译为风、胆、痰的,也有译为气、火、粘液或风、火、水土的,译法不一,不仅有些含义不同,而且难于反映藏医的全貌,容易引起混乱。

7、;古印度医学有“四大学说”,即土、水、火、风;古希腊有“四体液学说”,即血,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

试题1、在蒙医的用药剂量中,1~5岁儿童的合理剂量是(成人剂量的1/4 )2、三根中的“巴达干”属五元之(土和水)藏医学3、蒙医认为人体的本基是( 三根)试题1、老人肝肾功能及免疫功能较中年人低(1/3-1/2)2、成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参考范围(1.9-3.61mmol/L)2.01-3.123、临床上称为“大三阳”是指血液检测中哪三项指标呈阳性(HBcAb HBeAg HBsAg 两抗原+核心抗体)“小三阳”是表面抗原+两抗体(HBsAg、HBcAb、HBeAb)4、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常见于(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心肌梗死、肝硬化、肾炎、急性胰腺炎)5、老年人的“四少”现象是指(细胞总数减少、细胞内水分减少、组织局部血液灌输流量减少、总蛋白减少。

)6、白细胞计数病理性增大主要见于(各种细菌感染)。

生理性增多包括月经前、运动等。

病理性主要是各种细菌感染、有机磷农药等急性中毒等。

7、血液碱性磷酸酶(ALP)升高的临床意义包括(肝胆疾病、佝偻病、结石、骨骼疾病、用药)8、红细胞减少的临床意义(造血物质减少、出血、红细胞破坏或丢失过多、骨骼造血功能低下、继发性贫血)9、血红蛋白量减少是诊断贫血的重要指标。

10、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常见于(肝胆疾病、心肌炎、骨骼肌病、胰腺炎、外伤、休克、用药等)药学服务与咨询1、药物服务最基本的要素是“与药物有关”的“服务”。

2、患者投诉的处理:选择合适的地点、选择合适的人员、接待时的举止行为要点、用适当的方式和语言、证据原则3、医师用药咨询包括:新药信息、合理用药信息、药品不良反应、禁忌证。

4、患者用药咨询,咨询内容包括:药品名称、适应症、用药禁忌、用药方法、用药剂量、药品价格等。

习题1、不属于执业药师向医生提供咨询服务的内容(适应病症)2、全球药师共同追求的目标是(患者为中心)3、下列有关用药咨询错误的是(D)A、是药师参与全程化药学服务的重要环节B、是药学服务的突破口C、对临床合理用药具有关键性作用D、根据咨询对象,可以分为患者、医师、护士用药咨询(还有公众用药咨询)E、对保证合理用药有重要意义4、药学服务的宗旨(生命质量生活质量)5、患者就诊后症状加重,医师应向药师咨询(合理用药信息)中药的合理运用1、合理用药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治疗效能,将不良反应降低到最低限度。

2、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安全、有效、简便、经济。

3、附子理中丸与黄连上清丸、金匮肾气丸与黄连解毒片等合用,均属不注意证候的不合理用药。

4、中西药联用的特点:协同增效:黄连、黄柏和四环素降低毒副作用:甘草和呋喃唑酮,氯氮平和石麦汤减少剂量:地西泮和苓桂术甘汤减少禁忌,扩大适应范围:生脉散,丹参注射液和莨胆碱习题1、石膏、龙骨等中药不可与下列何药联用(洋地黄等)2、合理使用中药是指(运用中医药学综合知识及管理学知识指导临床用药)3、执业药师在合理用药方面应起的作用是(BCDE)A、监督药品生产,保证药品质量B、向患者宣传相关的用药知识C、审查与监督处方中的不合理用药现象D、协助临床医生制定最佳的给药方案E、做好药学信息咨询服务4、不属于中西药联用的特点是(增加剂量)5、一位合格的执业药师在指导临床医师和患者使用中药时将(安全)放在第一位6、实施全程化的药学服务是(药师的责任)。

7、与化疗药联用可降低患者因化疗而导致的白细胞降低等不良反应的中药是(黄芪)。

此外,人参、女贞子、刺五加、当归、山茱萸等都可以降低其不良反应。

8、A、青霉素B、抗生素类药物C、抗肿瘤药D、阿托品E、甲咪唑与竹叶石膏汤联用起协同增效药物是(B)与补中益气汤联用起协同增效药物是(C)与延胡索联用起协同增效药物是(D)9、喉症丸是(含蟾酥的中成药);舒筋和络丸是(含乌头类药物的中成药);玉真散是(含生天南星的中成药);金贵肾气丸是(含乌头类药物的中成药)中药的不良反应(ADR)1、与药物剂量无关的中药不良反应:特异性反应、变态反应、与中药配伍有关的,药物依懒性。

(病因学)2、病理学分类:功能性改变和器质性改变(炎症型、增生型、发育不全型、萎缩坏死型)3、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炮制不当、剂量过大、疗程过长、辨证不准、配伍失度。

4、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办法:自愿呈报系统、集中监测系统、记录联结,记录运用5、常用有毒中药有:乌头类、马钱子及含马钱子、蟾酥及含蟾酥,雄黄及含雄黄、含朱砂、轻粉、红粉习题1、下列除哪项外均属含乌头类中成药(D)A、川乌B、草乌C、附子D、疏风定痛丸E、雪上一枝蒿2、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药物检测合作中心的成员国大多采用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办法是(自愿呈报系统)。

3、特异性体质反应的特点是(发生率低、死亡率高、危险性大)4、中药不良反应常见的皮肤炎症是(水肿、药疹、荨麻疹、色素沉着、痤疮样疹)5、引起乌头类药物中毒的常见原因(ACDE)A、生用B、皮肤接触C、过量服用D、煎煮时间太短E、与酒同用6、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分析评价目前为(六级)。

7、自愿呈报系统的优点是(ABCD)A、监测面大B、监测范围广C、监测时间长D、简单易行E、资料可靠8、不属于服用密陀僧导致肝脏中毒的临床表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降低)9、药品不良反应,按病因学分来包括(剂量有关剂量无关配伍有关依赖性有关)10、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的预防方法(ABC)A、严格审查待上市新药B、连续追踪已上市新药C、合理使用药物D、陆续追踪已上市新药E、收集已上市药物的不良反应11、具有肾毒性的动物类中成药有(牛黄清心丸牛黄解毒丸安宫牛黄丸蛔虫散蚂蚁散)中医药文献与信息1、中医药信息来源:图书、专业期刊、报纸、会议文献、学术论文、专利文献、产品样本.2、传统中医药典籍:《黄帝内经》:最早的一部中医典籍。

《素问》:确立了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辨证施治原则。

《伤寒论》:全书10卷,共22篇。

创建六经辨证体系;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础;“众方之祖”。

《金匮要略》:全书以《内经》理论为指导,开创了内伤杂病辨证论治的体系。

《神农本草经》:我国现存第一部药学专著。

《新修本草》:我国第一部药典性的本草。

《新修本草》的特色有(第一部药典)(成书于唐代)(图文对照)。

3、现代中医药信息:药品标准常用中医药期刊常用中医药工具书和文摘习题1、传统的中医药医学典籍不包括(普济方)2、中医药信息的主要来源是(ABC)A、图书B、专业期刊C、会议文献D 、网络信息E、大学学报3、属急症性质的方书是(肘后方)4、我国第一部证候学专著是(巢氏病源)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1、根据处方颜色分为毒麻药处方(淡红色)、急诊处方(淡黄色)、儿科处方(淡绿色)、普通处方(白色)。

2、中药别名。

中药的贮藏和养护1、中药饮片常见质量变异现象:虫蛀,是指饮片被成虫蛀蚀的现象。

饮片中含淀粉、糖、脂肪、蛋白质等成分,是有利于害虫生长繁殖的营养,故最易生虫,如白芷、北沙参、娑罗子、前胡、大黄、桑螵蛸等。

发霉,又称霉变。

是指饮片受潮后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在其表面或内部寄生和繁殖的霉菌所致的发霉现象。

对饮片贮藏危害最大。

温度,气候炎热、潮湿,饮片最易发霉。

如车前草、马齿苋、独活、紫菀等。

泛油,习称“走油”。

是指因饮片中所含挥发油、油脂、糖类等,在受热或受潮时其表面返软、发粘、颜色变浑、呈现油状物质并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

含油脂多的饮片,如柏子仁、桃仁、杏仁、炒苏子、当归、丁香、炒酸枣仁、炒莱菔子等。

含糖量多的饮片,常因受潮而造成返软而“走油”,如牛膝、麦冬、天冬、熟地、黄精等。

变色,是指饮片的色泽起了变化。

由于保管不善,某些药物的颜色由浅变深,如泽泻、白芷、山药、天花粉等由白色变为黄色;有些药物由鲜艳变暗淡,如花类药红花、菊花、金银花、腊梅花等。

气味散失,是指饮片固有的气味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或贮藏日久气味散失或变淡薄。

药物发霉、泛油、变色,均能使药物气味散失;含挥发油的药物,如肉桂、沉香等,由于受温度和空气等影响,也会逐渐失去油润而干枯,以致气味散失;豆蔻、砂仁粉碎后,气味会逐渐挥发散失等等。

风化,是指某些含结晶水的盐类药物经与干燥空气接触,日久逐渐失去结晶水,变为非结晶状的无水物质,从而变为粉末状,其质量和药性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如胆矾、硼砂、芒硝、青盐、咸秋石、芒硝等药物,粘连,是指有些固体饮片,因受热发粘而连结在一起,使原来形态发生改变的现象,如芦荟、没药、阿胶、乳香、鹿角胶、龟甲胶、儿茶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