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硬质合金的生产工艺简介

硬质合金的生产工艺简介

形状仅限于管棒材
粉末轧制
成型大型板带材组分均匀易控制 形状受限
烧结
脱胶 预烧 烧结
氢气烧结
氢气中含微量水分易形成脱碳的η相 正压下产品内部孔隙不能完全消除
(目前已基本被淘汰)
真空烧结
炉内气氛纯度高,避免脱碳 工艺控制相对困难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
超细晶硬质合金
烧结过程中碳势的控制
理论C含量:6.125 低于理论含量:η-W3Co3C、η- W6Co6C 高于理论含量:游离石墨 石墨相可视为孔洞, η相脆性大 大大降低合金的机械性能和使用效果!
2. 除杂:↑氧化物纯度;↑钨的回收率 用铵镁盐去Si、P、As;Na2S去Mo
3. 仲钨酸铵的制取(APT化工原料,直接作为产品销售) 4. 钨的氧化物的制取
α相-WO3(黄色), β相-WO2.90(蓝色), γ相-WO2.72(紫色), δ相-WO2(褐色)
WO3+0.1H2=WO2.90+0.1H2O WO2.90+0.18H2=WO2.72+0. 18H2O WO2.72-0.72H2=WO2+0.72H2O WO2+2H2= =W+2H2O
1.填料:一般用Al2O3+(0.1~0.7%)C 2. 氢气纯度:-40℃ H2 3.其他:氢气流量、成形剂加入量。
展望
增材制造 注射成形
形状多样性 微结构设计制造 梯度材料制造
更广阔的应用
感谢观看
Thank
you
氢气烧结过程中的增碳效应: ➢ 气体渗碳:CH4→C+2H2 2CO→CO2+C ➢ 成形剂增碳:游离C残于烧结体 氢气烧结过程中的脱碳效应: WC+H2O→W+H2+CO WC+2H2→W+CH4
烧结前工艺中的控制措施
烧结中的控制措施
1.选择化合碳含量高,游离碳含量低的原料 2.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物料增氧
碳管炉(管式、感应式(低电压、 高电流、自身发热)),温度 1300℃ 工艺:
W+C→混合→碳化→破碎→ 过 筛→合批→过筛→制品
TiC-WC制备
原因: 在制造含TiC的硬质合金时,TiC通常
是以TiC-WC固溶体(复式碳化物)的形式加 入。工业碳化钛一般含有较多的氧 氮 ) , 而 且 TiC 与 TiO 的 晶 格 类 型 相 同 , 并容易形成连续固溶体。如果碳化钛直接加 入合金混合料中,形成固溶体时由于碳原子 置换TiC晶格中的氧原子和氮原子而析出CO 和N,气体,阻碍合金的正常收缩,增大合金 的孔隙度。 机理:
图2-1 钨冶金的原则流程1 1 李洪桂,吕莹,赵中伟.从钨矿物原料制取钨粉的新工艺[J].中国钨业,2007(01):30-32+41.
制粉-碳化物制备
WC制备
机理: W+C→WC 在C和W、Ti、Ta、Nb的碳化物的制
取中,H2作为载 体和保护气体,既参与 反应又起到保护作用,制备的WC具有晶格完 整、碳化完全、质地疏松的优点) 碳化设备:
硬质合金的生产工艺
——以WC基硬质合金为例
硬质合金-工艺流程
制粉
钨粉的制备 WC的制备 TiC-WC的制备
混料
球磨 干燥 掺胶制粒
后形
烧结 脱胶 预烧 烧结 粒度控制
制粉-钨粉制备
1. 钨精矿的分解(碱法) FeWO4(MnWO4)+NaCO3+O2→ Na2WO4+Fe2O3(Mn3O4)+CO2
TiO2+WC+C → TiC-WC+CO2
混料
球磨
➢ 硬质相,粘结相充分 混合,细化晶粒;
➢ 球磨介质、球料比、 转速、球材料、装载 量、球磨时间
干燥
➢ 分离回收球磨介质 ➢ 喷雾干燥:热氮气喷
入,一步完成干燥制 粒 ➢ 真空干燥:真空条件 加热 ➢ 振动干燥:常压
制粒掺胶
➢ 改善粉末流动性,提 高精度,减少偏析
➢ 蜡基粘结剂:成形性 较差
➢ 橡胶基粘结剂:残碳 严重
成形
普通模压
从做简单适合大批量 密度分布不均
可采用双向,浮动压制改进
冷等静压
密度分布均匀 成本较高不适合大批量
注射成型
形状复杂度高 过程控碳、制品性能有待提高
成形
增材制造
形状复杂度高 性能较差,致密度不高
挤压成形
成型连续性强、成本低、效率高 组织性能不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