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一节语文阅读教学课
——常规阅读教学课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上次研修活动中,我们研讨了如何做好课前有效备课的问题,这次活动,我们着重研讨怎样上课的问题。
一、一节好课的标准
何为一节好课?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她的“新基础教育”中,针对“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这一问题,概括了以下的五个方面: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培养了习惯,在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有意义的课,也就是一堂扎实的课,不是图热闹的课。
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就面而言,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有效率,其包括了好的、中的、有困难的具有不同的效率;其次,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这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课。
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这样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尤其思维是相当活跃的,在整个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
这样的课可以称为丰实的课,内容丰富,多方活跃,给人以启发。
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课堂的价值在于通过师生碰撞,相互讨论,生成许多新的东西。
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
要淡化公开课,多上研讨课。
不管谁在听课,教师都要做到旁若无人,心中只有学生。
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任何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如果是,那么假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这种课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因此是值得反思的,需要去重建的。
在我们“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上好了课,总是要反思和重建。
只要是真实的,总是有缺憾的。
它不可能十全十美,它应该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课。
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
有缺憾恰恰是真实的指标。
这种课可以称为真实的课。
“五实”并不是一个完善的评价标准,但是教师在追求“五实”的过程中提高了专业化水平,心胸也博大起来了,同时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多年的教学中,我个人体会到一节好课,就应该是有效、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有发展(即学会了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的课。
二、怎样上好一节语文阅读教学课
(一)做好课前备课(略)
1、认真研读课标,明确各学段各单元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训练点。
(不论是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在各个学段都有不同的要求,我们认真研读课标,就是为了让我们能在课标的指引下,根据课标的要求开展教学,少走弯路、少化一些冤枉力气。
)
2、认真研读教材,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宜小不宜大,尽量做到一课一练,一课一得
(我们的课文就是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我们教学的原则就是让学生用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来相对独立的阅读课文。
语文教学就是教学生识字写字、阅读、表达等,但是精读课文的教学方法却不是千篇一律的,不是每篇课文都要把所有的要求都要教学完成,我们仔细研读教材会发现,除了在这个学段这个单元的整体要求外,每篇课文都有具体的要求。
一个单元的训练项目和重点,我们可以结合课后思考练习在单元里分散教学,这也就分散了难点。
总之不要太贪心,什么都想教给学生,教的越多,学生不一定掌握得越多。
)
3、尊重教材,从实际出发,科学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地驾驭教材,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创造性的开发使用教材。
4、分析学生的学情。
教学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符合班级学生雪情。
有参照,但更多要有自己的东西,符合学生实际的东西。
5、根据学段教学目标和具体教学内容设计好教学活动,也就是教学流程,一般来说,一条目标要设计一个教学活动,一个活动不是一个动作。
(二)处理好课中教与学的关系
结合今天的三节课,从以下一些方面来谈。
1、好的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的开始。
省时有效。
图片资料导入、单元主题导入、阅读链接导入、谈话导入、设置情境等......
2、学生的参与是上好每一节课的重点。
学生的参与关键不在学生的自主性,而是在于我们老师是否创造了适合学生参与的环境和气氛,是否给了学生参与的时间和空间。
任何一节课,不要看教师教的有多好,关键要看学生参与的程度有多高。
3、科学地有针对性地设置和提出问题,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问题要简单明了、科学合理、有针对性,你要让学生明白你问的是什么,不要太难,太难了学生无法回答。
4、选择正确合理的学习方式是上好一节课的有效途径。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理念下主要的学习方式,但什么时候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是有区别的,小组合作也不是每一个问题都要让学生合作交流一番,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选择不用的学习方法,需要合作的时候才合作。
更多是要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5、教师在课堂上的激情是上好每一节课的灵魂。
教师的激情——自信的魅力。
教学中的激情,是教师由内带外的一种情感流露,不管我们的长相如何,无论岁月在我们脸上留下怎样的沧桑,如果我们笑一笑,在课堂上充满自信,我们都能在课堂上展现出我们最有魅力的一面,影响学生,是学生也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同时,我们也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心中有数,胸有成竹,你才能做到底气十足。
6、正确处理讲和练的关系,是上好一节课的突破口。
课表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需要在每一节课上的讲和练的过程中进行培养,我们不是在讲完之后给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做,就认为是讲练结合,而是要在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的基础上来理解作者语言文字运用方法,
7、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上好一节课的任务。
(主要包括: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会了方法,养成了习惯,方法加习惯,等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能力与知识的获得是成正比的。
)
8、课堂组织是上好一节课的决定因素。
(一节课,不论我们设计的如何,最终都要靠课堂上的组织完成。
我们每个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之后,都有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如:提问的方法、肢体神态、语言节奏、结构流程的过度等)
师犹药也,善教之可以医愚,不善教之也可以至愚。
我们无法把所有的学生都教成天才,但我们绝对可以把整班学生教的死气沉沉,面无表情。
9、指导朗读是上好一节语文课的重要途径。
(指导朗读将用专题进行研讨)
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用”,初步尝试学习用普通话朗读,强调的是老师的指导、示范,重朗读的过程;
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用”强调的是使用普通话进行朗读的实践过程,里面已经含有培养相关习惯的的意思;
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用”强调能力的达成度,要求基本达到用普通话正确、琉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水平
除了朗读,还要重视默读、指导略读和浏览、强化诵读
强调:期末考试将有考到朗读和精度课文片段
10、拓展创新是上好一节课的最高境界。
11、课堂总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课后做好辅导、预习链接,继续为新课做准备
1、及时做好反思,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不断地改进我们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总结出一些经验,自己用。
1、课后要注意检查学生对字词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好巩固和辅导。
2、指导有效预习,有目标,有任务,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