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章 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模拟试题

第1章 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模拟试题

第1章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
1、、、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

2、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和。

3、以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它们的发展与应用呈现出如下特点或趋势:、、、、。

4、过去几十年间,微电子技术造就了成千上万的信息技术应用,有人把它概括为“3C”革命,即、、领域的革命。

三者相互联系,不断发展,集成应用,使整个社会普遍实现了自动化——、、,即“3A”革命。

5、一般认为:高技术是指那些对国家军事、经济有重大影响,具有较大社会意义,能形成产业的新技术或尖端技术。

它具有如下“高”特征:、、、、、。

6、信息化使我们正面对着一个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社会,它有着与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明显不同的特点:、、。

7、对数log2可看作信息单位,当log以2为底时即log22称为;当log以e 为底时即ln2称为;当log以10为底时即log102称为。

8、、、三者综合在一起构成了认识论层次的全部信息,即全信息。

9、在全信息的基础上,引入认识主体与事物客体之间的关系,则可以衍生出另外三类信息的概念:、和。

10、是事物实际具有的信息,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一个特征量,与认识主体因素无关。

11、是主体感知事物前已经具有的关于该事物的信息。

它既与事物本身有关,也与主体的主观因素相关。

12、是主体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实际获得的净信息。

它与事物、主体的主观因素和观察环境条件相关。

13、语法信息可细分为三类:、、。

14、、和是组成世界的三大基本要素,三者中是基础,能量和信息都源于物质。

15、按信息记录方式划分,可分为:、、。

16、按信息源顺序或信息效用层次划分,可分为:和。

17、把信息按影响(效用)不同,分为、、、四个层次。

分别描述的问题是:、、、。

18、只有定性描述,而信息有定量计算。

19、经过加工提炼成知识,知识被目的激活成为智能。

是信息最高层次。

20、信息量测度方法有和。

21、确定消息的信息量为,因为信息是消除不确定性的,确定的消息不消除任何不确定性。

22、信息的功能概括成八个方面:、、、、
、、、。

23、信息按照一定逻辑从低向高运动便构成了。

钟义信在《信息科学原理》一书中,总结了信息运动的一般过程及其规律,具体阐述了信息过程所包括的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加工、和等各个环节。

24、与钟义信描述的信息过程近似,何斌等人在《信息管理——原理与方法》一书中,从信息处理流程的角度,用信息收集、组织、存储、检索、传输、加工和利用7个阶段描述了信息的“”(信息过程)。

25、按社会组织属性的不同划分,信息资源被分为、和
等三类。

26、按增值状况划分,信息资源被分为和。

27、按可利用范围的不同划分,信息资源可分为、和。

28、促进信息资源管理产生的主要因素有三个:、、。

29、信息技术渗透应用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贯穿于信息过程的各个环节。

而其中来自三个独立学科的工作,对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们是、
和。

30、信息资源管理经历了阶段、阶段、阶段、
阶段。

31、与信息内涵密切相关的术语有数据、消息、和。

二、名词解释
1、信息资源管理
2、信息
3、信息资源
第 1 页共3 页
三、简答题
1、解释信息技术及其发展与应用的主要特点或趋势。

2、简述信息革命及其基本特征。

3、我国国家信息化的含义是什么?
4、阐述企业信息化的内涵和意义。

5、什么是信息?解释认识论意义下的三类信息。

6、阐述信息的性质和分类。

7、说明资源的概念及其所具有的经济属性。

8、信息资源有哪些特征?
四、综合分析题
1、全面(多角度)阐述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

2、说明信息与物质、能量的相互关系。

第 2 页共3 页
第 3 页 共 3 页
3、阐述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及其影响。

4、联系实际,依据信息内容对接受者行为的影响论述信息内容的四个层次及各层间的关系。

请计算这种消息所包含的平均信息量。

6、要想在任何一门课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除了学好这门课之外,唯一的捷径就是知道考试的重点。

假设某课程共分4章,所含内容均等,考试前已知有两种考试重点划分: (1)消息1:各章考试内容的概率分布均等;
(2)消息2:各章考试内容的概率分布不均等,分别为: 第1章:20%;第2章:30%;第3章:10%;第4章:40%
请分别计算消息1和消息2所包含的平均信息量(即信息量期望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