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模拟试题一、解释名词:1、素质:一个人比较稳固的、在长期内起作用的基本品质,包括自然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
2、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全面发展教育。
3、创新教育:即创造教育,从广义角度看,是指对人的创造力的开发,从狭义看,是指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创新品质、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针对中小学而言,创新教育是指在中小学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情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
4、教学创新: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学过程。
5、创新意识:人有目的的创立或创造新事物的精神,它是在旧事物不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革新并扬弃旧事物的思维过程。
6、指导—自学教学: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所设计的一种教学生不仅要学会,而且要会学的教学过程,在学生自学过程中辅以教师的有效指导。
这种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学到的技能技巧。
7、提问—讨论教学:由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先提出有争议性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最后达到澄清事实,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
8、引导—探究教学:以探究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钻研,着眼于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的活动。
9、质疑—发现教学:以智力多边互动为主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教学活动。
其中,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质疑、学生相互之间的质疑以及学生自我的质疑等多种交互关系。
10、兴趣: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是指一个人的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11、智力因素:关于认识过程本身所必须的心理因素,如感觉、记忆、想象与思维等,它们共同构成学习活动的操作系统,承担知识的加工处理,保证认知过程的顺利进行。
12、非智力因素:关于学习积极性方面的因素,如注意、情感、情绪与意志等,他们共同构成学习活动的动力系统,对学习活动起着维持、调节、控制和强化作用。
13、创新性学习指导:教师在教学中,侧重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创新性的学习方法,养成创新性学习习惯。
14、强制性联想法:学习者把那些看起来彼此没有任何联系,似乎不能加以类比的事物或对象强行组合起来,进行推理和类比,从而产生创造性灵感。
15、反面求索法:学习者左思右想得不到好办法时,不妨从事物的反面去思考一下,从而提出新观点,谋求问题的解决,达到成功的创造。
16、直接式学习法:根据创新的需要而选修知识,不搞繁琐的知识准备,与创新有用的就学,没有用的就不学,直接进入创新之门。
17、模仿学习法:学生按照别人提供的模式样板进行模仿性学习,从而形成一定的品质、技能和行为习惯的学习方法。
18、探源索隐学习法:在学习中,学生为了积极地掌握知识,采用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对所接受的某项知识出处或源泉进行认真的探索和追溯,并经过分析、比较和求证,从而掌握该知识的整个体系。
19、皮格马利翁效应:一个人期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就有可能成为那样的人,这种执着追求而成真的现象。
(皮格马利翁是神话中的一个人物,他深深爱上了一座完美的雕像,由于他执着的钟情,最终使雕像变成了真人,与他结为伴侣。
)20、教学质量评估: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评定标准,运用评估的方法,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是否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给予的价值判断,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1、逆向思维:是有意识地从常规思维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
22、探源索隐学习法:在学习中,学生为了积极地掌握知识,采用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对所接受的某项知识出处或源泉进行认真的探索和追溯,并经过分析、比较和求证,从而掌握该知识的整个体系。
二、填空题:1、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传授知识、发展人的身心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2、教育教学的真谛和意义,就在于发现人的价值,挖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潜能。
3、教育教学的基本功能和价值,基于“人的发展”。
促进活生生的、具体的人的发展,是教育教学最重要、最基本的职能。
4、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之后,我国开始大量使用创新教育的概念。
5、二十一世纪培养创新性人才的主要途径是教学创新。
6、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
7、教学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中人们最关注的领域。
8、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教学和课程改革。
9、上海市静安区万航渡小学在教学实践中倡导学生创造地学习,让学生学会参与,总结出来的“四个学会”是预习、提问、讨论和动手。
10、教学创新与“应试教育”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教学创新“以人为本”,而“应试教育”是以“分数为本”。
11、教学创新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心理科学基础、教育科学与教育实践基础。
12、创新一般包括社会价值的创新和个人价值的创新两个层面,其中,中小学生的创新一般指个人价值的创新。
13、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弊端是“应试教育”。
14、发散思维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在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和多向思维三个方面。
15、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创造力在教学创新活动中的出发点和起动器。
16、培养和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问题意识,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和基础。
17、教学中四种典型的创新性教学理论是指导——自学教学、提问——讨论教学、引导——探究教学和质疑——发现教学。
18、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参与并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两大心理因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19、学生学习活动的障碍从智力因素看有知识障碍、方法障碍和思维障碍。
从非智力因素看有动力障碍、意志障碍和行为习惯障碍。
20、创新性学习指导的主要形式有课堂教学、客观观察、自学辅导三种形式。
21、创新性学习指导的主要特征是应用性和实践性。
22、兴趣和爱好是创新的基础。
23、创新意识,从学习的角度看,它是创新学习能力的源泉。
24、学生对教师的期待一般采取全接受、拒绝接受和无所谓三种态度。
25、具有“精品课”意识的教师,特别重视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方面的优化与创新。
26、在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求知欲。
27、教学创新的实质是教师如何正确、恰当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学到知识,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两个层面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创新。
28、创新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教学的创新。
29、教学创新是以教学上的创新实践为依托,以时代的创新精神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实践。
30、教学质量评估主要包括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两大部分。
31、教学创新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32、教学创新评估的焦点应放在学习主体上,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根本目的。
33、教学创新评估的宗旨是提高学生适应并具有改变社会的能力。
34、教学创新的评估指标主要对课堂教学及相关教学活动效果的评估。
35、在个人努力基础上分工合作是学校创新成果的可靠保证。
36、从根本上讲,教育人才的专业水平是教学创新的基本依据。
37、为教学创新服务是学校管理实施素质教育的集中具体的体现。
38、学校整体改革的核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2、发散思维的表现形式有: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
1、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否顺利开展,从智力因素上说,主要源于三大障碍:知识障碍、方法障碍、思维障碍;从非智力因素上说,也常出现:动力障碍、意志障碍、行为习惯障碍三种障碍。
2、影响教师心理期望效应的大小的因素有:师生心理关系、学生周围人际心理关系、教师自身条件。
1、创新型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善于质疑,有自信心、勤于思考、勇于创新。
2、创新性学习方法有:自主性、探索性、未来性三方面的特点。
3、建立创新目标,设立切实可行的目标体系可以从:学习成绩、创新人格、创新能力等方面入手。
4、教学创新评估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有:全面性、个体性、动态性。
5、对学生的评估主要指标有: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
三、单项选择题1、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 A、提高国民素质)2、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创新过程的工作系统是( C、创新能力)4、教学创新的基本原则中,( A、综合优化原则)要求教师统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5、( A、感知)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6、根据两个事物间有一定的相似点,进行联想思考叫( B、相似联想)7、根据事物之间在形状、结构、性质、作用等某方面存在着的互不相同或彼此相反的特点,进行联想,引发出某种新思考、新设想叫( D、对比联想)8、( C、连锁想象)是对事物之间的这样或那样的联想,一环紧扣一环地进行联想。
9、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是( B、想象)10、( B、原创想象)是不以现成的描述为依据,而在头脑中独立地塑造出全新的形象的心理活动过程。
11、(D、横向思维)是把事物放到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去考察事物运动的特点和它的本质的一种思维特征。
12、一种让思路不受任何限制地向四面八方任意展开的辐射性思维方式是(C、发散思维)13、如果说创新意识是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起点(A、创造性思维)则是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内核。
1、指导--自学教学方法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主要形式是( A.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学)2、指导--自学教学方法中的信息流程表现为:( C.教师-→学生)3、指导--自学教学方法中的教师充当的角色是( A、认知的引路人)4、提问--讨论教学方法中教师的角色是( A、问题的设计者)5、创新性的提问--讨论教学方法中的信息流程表现为( D、学生←→教师←→学生←→学生)6、( A、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创造力在教学创新活动中的出发点和起动器7、现阶段人们普遍认为为师之道应是( D、关爱为本,友情至上,共同发展)8、一个人期望自己成为什么人,他就有可能成为那样的人。
我们称这种执着追求而成真的现象为( B、皮格马利翁效应)1、根据创新的需要而选修知识,不搞烦琐的知识准备,与创新有用的就学,没有用的就不学,直接进入创新入门。
这是一种创新性学习方法,我们称之为( A、直接式学习法)2、( C、探源索隐学习法)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对所接受的某项知识出处或源泉进行认真的探索和追溯,并经过分析、比较和求证,以掌握该知识的整个体系。
3、我国传统教学的基本特点是:( D、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4、构建创新性教学观的核心是(B、正确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5、( C、创新能力)是教学创新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体现。
6、教学创新评估的焦点应放在( B、学生主体)上,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根本目的。
1、( A、整校制)是指以一个学校为基本单位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教学创新模式。
2、学校领导者关于学校发展的根本看法中,最核心的发展观应是( B、以创新求发展)3、教学创新要求学校教育在培养目标上要树立新的质量观、应该确立的首要的质量标准是( D、身心健康)四、多项选择题1、以下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中正确的有:()A、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任务B、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D、实施素质教育更有利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E、素质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2、素质教育具有下列的特点:()A、全民性B、主体性C、差异性D、前瞻性3、目前,人们在对创新一词的理解上,通常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A、社会价值的创新B、个人价值的创新4、以下关于教学创新的理解正确的有:()A、教学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B、教学创新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学过程C、教学创新是素质教育在教学活动中的深入和细化D、教学创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本质特点E、实施教学创新根本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5、教学创新主张在教学中应尽力做到以下几点()A、参与学习B、主动学习C、创造地学习6、如何理解教学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