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及聘任模板

2019年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及聘任模板

按岗位职责考核和评定 分系列聘任
应个人特点和情况,申报相应的岗位系列 研究系列的教师待遇在没有出台新规定之前按现行政策。
名额分配上在考虑学科分布的基础上择优推荐
申报正高特批评审的教师不受 学校分配名额限制。
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
关于推荐条件及申报材料
推荐条件

各单位认真研究,提前重新审定申报条件 提高标准,严格执行(审查小组严格按照条件审查) 择优岗位:不限年限标准(满不满5年) 个人填报材料的真实性:获奖、经费等要确实 院系教务、科研等管理人员全面配合 单位核准材料严肃性:有专人负责审查 负责人签字要负责
217 394 210 (42.7)(61.3) 273 234 86 (53.7)(36.3) 18 15 6
教授 副教授
文科 38% 42%
理科 58% 31%
工科 39% 43%
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
正高职务人员年龄分布图
正高
120 47 100 >65 48 80
44 45 46 60
64
正高 49 40 41 40 20 35 36 0 29 33 34 29 31 32 37 38 39 58 59 60 61 61 62 63 64 65岁医生 62 42 43 50 51 52 54 53 55 56 63 57
按照评聘结合的原则,申请人应保证能在校内连续工作一个聘期 (至少一年以上),若聘任后凡因个人原因在校工作不满一年,学 校可以撤销聘任决定。
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
评审和聘任条件-基本要求
1. 按需设岗、公开招聘、等额推荐、择优聘任 2. 满足各学科特点的推荐条件,保证新聘任人员的水平 高于现相同职务等级人员的平均水平。 3. 正高级职务隔年申报 副高级职务连续2年申报停一年 以参加系教授会答辩为准。 4、学校设3-5个正高级特殊岗位,用于聘任40岁以下杰出 的青年人才。 5、工程及实验技术系列人员的岗位聘任应强调在本职岗位 上的业绩和贡献
4
正 高
副 高
2010年 772 51 44+12 +25调入 423 91 +31调入 102(159)
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
08年、09年、10年未设岗正高的分析
合计 08年 09年 10 13 择优 特批 2 3 未设岗教师 医务系 图书出 工程系 系列 列 版 列 2(深研院) 5(训练、网络、
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
任职条件-正高:
仪器科学与技术—教授(教学科研系列):
1. 具有5年以上副高级职称任职资格,并具有研究生学历; 2. 2. 承担至少1门主要课程的教学任务(学术委员会认定),教学工作量不少于 64学时/年,教学效果良好;教学业绩突出,为国家、省部级或清华大学教学 奖励的主要获奖人; 3. 3. 为科研核心骨干,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过国家或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以上, 作为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被SCI、EI检索的论文10篇 以上; 4. 优秀回国人员及国外申请者,不受承担国内项目的限制。
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
任职条件-正高:
机械设计及理论-教授(教学科研系列):
1. 具有博士学位及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具有5年(含)以上副高级职称任职经 历。 2. 近5年内,每年独立讲授本科或研究生课程累计不少于64学时,教学效果好, 教学业绩突出;作为项目或课题负责人承担过国家或省部级研究项目不少于2 项,且目前至少负责1项在研课题;任现职以来以第一、第二作者已发表SCI 、EI收录论文10篇以上;获得过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或国家级教学奖或国家 级教材奖。 3. 作为副导师指导博士生或独立指导硕士生之和不少于3名,其中至少已有1名 研究生毕业。优秀回国人员及国外申请者,可不受副高职称任职年限、承担 国内项目、奖项和指导研究生的限制。
7
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
教师队伍年龄职务结构
(2011年现在)
≤30 正高 副高 中级 初级 总计 1 8 97 12 118 31~35 36~40 41~45 9 185 299 1 494 623 508 643 71 446 106 46~50 51~ 56~60 55 129 36 3 ≥60 209 总结 1240 1268 544 13 3065
深研院、体育部、
2 3
1 1
3 1
理论计算机中心)
10年
12
4
4(体育部、艺教中
心、网络中心、深 研院)
3
1
2
5
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
历年择优及40岁以下正高情况
年度 申报 人数 8 通过人数 总人 数 57 40岁 以下 人数 17
40岁 以下 人员 比例
30%
2010
4(理科1名,工科3名)
2009
120
100 37 35 36 80
38
39 40 34 60 33 40 32 20 30 31 27 28 29 51 52 53 55 42 41 43 45 48 44 46 47 副高
49
50 54 56 57 58 59 60
0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2008 2007
3
3 3
2(工科2名)
1(理科) 1(理科)
56
54 55
19
17 19
34%
32% 35%
择优年龄在40岁以下,最小31岁,平均年龄36岁。 其中两名杰青获得者。
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
近三年聘任人员情况
2008 2009 2010 42.6 41.9 44.0 平均年龄 正高 8.22 8.14 8.97 任职年限 教师 34.33 34.79 34.26 平均年龄 非教师 38.97 37.74 37.69 总体 36.07 35.77 35.38 副高 5.48 5.65 5.49 教师 8.68 8.24 任职年限 非教师 9.33 6.89 6.66 6.39 总体
申报材料

15
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
博士后及非事编任职资格评审
博士后

要求进站三年以上(二期或二站) 评审程序同事编 连续工作两年以上 副高及以上程序同事编 初、中程序单独制定
连续工作三年以上 只晋升,不认定 评审程序同事编
项目聘用人员(非事编)

教育职员(非事编)
强调教学:
教学条件的审查,凡近一年,近三年二次有后5%的 一定提前排查,避免浪费名额
正高隔年申报、副高二年隔一年申报
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
申报条件-年限
正高: 至2011年底副高满5年(2006年底前聘为副高) 副高: 2011年底前中级满5年(2006年底前聘为中级) 或:博士毕业满三年(2008年底前博士毕业)。 中级: 教师系列中级职务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除个别教学 类或特殊需要的单位外,原则上硕士及以下学历人员不得 聘任教师系列的中级职务。
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
任职条件-正高:
先进制造技术及装备-教授(教学科研系列):
1. 具有机械工程或相关学科博士学位,以及国内大学5年以上副教授职称任职经 历或国外大学副教授以上职称; 2. 在“先进制造技术及装备”领域具有独立主持重大科研项目和专业课程教学 的经历,以及较高的学术与教学水平,近3年内,每年独立讲授本科或研究生 课程2门或64学时以上,教学效果好,教学业绩突出; 3. 已在本专业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篇以上(含SCI收录2篇,EI收 录5篇),或发表学术论文5篇以上(含SCI收录1篇,EI收录2篇)和获国家或 省部级科技奖或国家或省部级教学奖,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能带动学科方向发展和组织团队开展科学研究。
36
51
31
32
33
34
35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9
60
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
精仪系正高职务人员年龄分布图
18 17 16 15 14 12 10 9 8 6 4 2 0 2 2 0 6
10
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
副高职务人员的年龄分布图
副高
11
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
精仪系副高职务人员的年龄分布图
30 25 20 15 10 5 0 0 1
24 19
9 7 4
12
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
本年度我系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的工作
学校:正高:48人 我系:正高:2人 副高 :84人 副高:7人
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
精仪系各学科高级职称岗位数及评聘:
正高级职称岗位:2名 副高级岗位:7名

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
博士后任职资格评审:
我校博士后已在站工作三年以上(二期/站), 可申请参加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 审,学校将试行择优评审,评审通过人员将发放 任职资格证书。 评审程序与在职教师相同。
特别注意:
获得任职资格博士后出站后不可留校工作。
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
关于其他系列
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
2019年专业技术职务评定 及聘任
2019年5月
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
专业技术职务设置
• 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公开设岗
08年:正高47,副高84 09年:正高50,副高89 2010年:正高51,副高91 2011年:正高48,副高84
• 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办法(32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