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高一物理寒假作业(2)必修1

2019-2020年高一物理寒假作业(2)必修1

2019-2020年高一物理寒假作业(2)必修1一、选择题.1.(单选)单位制是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所组成的一系列完整的单位体制.在以下所给出的力学单位中,属于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是()2.(单选)下列关于弹力产生条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有弹力产生B.轻杆一端所受弹力的作用线一定与轻杆方向垂直C.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D.形变大的物体产生的弹力一定比形变小的物体产生的弹力大3.(单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放在桌面上所受到的向上的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B.木块放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C.用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的竹竿的弹力是由于竹竿发生形变而产生的D.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对电线的拉力,是因为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4.(单选)一个物体所受的重力在下列情形下要发生变化的是()A.把它从赤道拿到两极B.在同一地点,把它放入水中C.在同一地点,把它放入密闭的容器中D.在同一地点,让它由静止到运动5.(单选)马车在我国古代是主要交通工具,在现在还有一些地方还在使用.如图所示,已知拖车的质量为500kg,马匹的质量为400kg,拖车受到马的拉力为1000N、阻力为500N,则马匹的加速度和拖车对马匹的拉力各为()6.(单选)关于超重和失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7.(单选)以下物体中,惯性最大的是()8.(单选)下列的各对力中,是相互作用力的是()因数为μ1,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μ2,已知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那么此时长木板受到的地面摩擦力大小为()A.μ2mgB.μ1MgC.μ1(m+M)gD.μ2mg+μ1Mg10.(多选)一物体以初速度30m/s竖直上抛,当速度大小变为10m/s时所经历的时间可以是()11.(多选)下列给出的四组图象中,能够反映同一直线运动的是()A.B.C.D.12.(多选)站在升降机中的人出现超重现象,则升降机可能()二.实验题.13.以下列出了“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的操作步骤代号,按实验的合理顺序进行排列,操作顺序是 D 、 A 、 B 、 E 、G 、 F 、 CA.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固定在小车后面B.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附有滑轮的木板的一端,并连接好电路C.换上新纸带,重做实验D.把附有滑轮的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E.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F.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的振动达到稳定,释放小车,让小车开始运动G.把一条细绳栓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使细绳与木板平行,下面吊上适当的钩码.14.某同学在做测定木板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时,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A:木板水平固定,通过弹簧秤水平拉动木块,如图(a)所示;方案B:木块固定,通过细线水平拉动木板,如图(b)所示。

(1)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方案是▲ ,原因是▲ 。

(2)该实验中应测量的物理量是▲ 。

(3)除了实验必需的弹簧秤、木板、木块、细线外,该同学还准备了质量为200g的配重若干个。

该同学在木块上加放配重,改变木块对木板的正压力(g=9.8m/s2),并记录了5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上述数据在图给出的坐标纸上作出木块所受摩擦力和压力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测出木板和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

三、解答题.15.有一架电梯,启动时匀加速上升加速度为2m/s2,制动时匀减速上升加速度大小为1m/s2,中间阶段电梯可匀速运行,电梯运行的楼层高48m.问:(1)若电梯运行时最大限速为9m/s,电梯升到楼顶的最短时间是多少?(2)如果电梯先加速上升,然后匀速上升,最后减速上升,全程共用时间为15s,上升的最大速度是多少?16.如图,一位重600N的演员,悬挂在绳上.若AO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7°,BO绳水平,则AO、BO两绳受到的力各为多大?(已知sin37°=0.6,cos37°=0.8 )17.如图所示,木块质量m=0.78kg,在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右上方的恒定拉力F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3s时间内运动了9m的位移.已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取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0.60,cos37°=0.80.(1)求拉力F的大小(2)若在3s末时撤去拉力F,求物体还能运动多长时间以及物体还能滑行的最大位移.山东省xx年高一物理寒假作业2参考答案1.2.考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分析:要解答此题需掌握:弹力的产生条件.两物体要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才能产生弹力.解答:解:A、物体相互接触,并且物体间有形变产生,才会产生弹力.不合题意.B、轻杆一端所受弹力的作用线不一定沿着轻杆方向垂直,也可能与其方向垂直,弹力方向根据受力平衡来确定的.不合题意.C、压力和支持力均属于弹力,其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符合题意.D、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才会产生弹力,但形变大的物体产生的弹力不一定比形变小的物体产生的弹力大,还与劲度系数有关.不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有关弹力的产生条件,要注意辨别和运用.3.考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专题:受力分析方法专题.分析:弹力是由于施力物体发生形变后想要恢复原状而对和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弹力总是与接触面垂直,只有相互接触且挤压才能产生弹力.解答:解:A、木块放在桌面上所受到的向上的弹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故A错误.B、木块放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故B错误.C、用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的竹竿的弹力是由于竹竿发生形变而产生的,故C正确.D、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对电线的拉力,是因为电灯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弹力产生的原因,知道是由于发生形变的物体想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4.考点:重力.分析:重力G=mg,根据重力加速度的变化判断重力的变化.解答:解:A、物体从赤道拿到两极,重力加速度变大,则重力变大.故A正确.BC、在同一地点,g不变,m不变,由G=mg知物体的重力不变.所以放到水里或放入密闭的容器中,重力加速度不变,则物体的重力不变.故BC错误.D、改变运动状态,重力加速度不变,则重力不变.故D错误.故选:A.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重力的公式,以及知道影响重力加速度的因素.5.6.8.考点: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专题:摩擦力专题.分析:先对小滑块受力分析,受重力、长木板的支持力和向左的滑动摩擦力;再对长木板受力分析,受到重力、小滑块的对长木板向下的压力、小滑块对其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地面对长木板的支持力和向左的静摩擦力;然后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解答:解:对小滑块受力分析,受重力mg、长木板的支持力F N和向左的滑动摩擦力f1,有f1=μ2F NF N=mg故f1=μ2mg再对长木板受力分析,受到重力Mg、小滑块的对长木板向下的压力F N、小滑块对其向右的滑动摩擦力f1、地面对长木板的支持力F N′和向左的静摩擦力f2,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F N′=F N+Mgf1=f2故f2=μ2mg故选:A.点评: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正比,而静摩擦力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故静摩擦力通常可以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求解,或者结合运动状态,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10.11.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v﹣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运动的速度,加速度时间图象表示加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根据图象即可求解.解答:解:AB第一个图是速度时间图象,由速度时间图象可知:0﹣3s内物体以速度6m/s匀速运动,4﹣5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2,A、位移时间图象表示0﹣3s内物体静止,4﹣5s内物体也静止,故A错误;B、加速度时间图象表示0﹣3s内物体以速度6m/s匀速运动,4﹣5s内物体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2m/s2,故B正确;CD第一个图是速度时间图象,由速度时间图象可知:0﹣3s内物体静止,4﹣5s内匀速直线运动,C、由速度时间图象和位移时间图象可知,0﹣3s内物体静止,4﹣5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 正确;D、加速度时间图象表示0﹣3s内物体做加速度为零的运动,4﹣5s内物体匀加速运动,故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图象问题,要求同学们能根据图象得出运动情况,能根据图象读出有效信息.12.13.14.(1)B 不受木板如何运动的限制(或摩擦力的测量更方便、准确) (2)木块的重力、每次拉木板时木块和木板间的摩擦力 (3)图象如下 0.25解析解:(1)方案A,通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来得到摩擦力的大小,木块只有在匀速运动的过程中,才能使用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根据F=μG得:μ=;所以要测量弹簧秤示数F和木块的重量G;方案B:无论长木板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都相对于木板滑动且始终处于平衡状态,这样拉力等于摩擦力,而且无论拉木板速度多少,摩擦力都一样,不改变摩擦力大小,所以容易操作;所以方案B更合理;要测量弹簧秤示数F和木块的重量G;(2)木块的重力G和弹簧秤的拉力F (3)图象如下根据f=μN 图象的斜率即摩擦因数由图象求得μ=0.2515.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1)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求出只有匀加速运动和匀减速运动的最大速度,与9m/s比较,再速度公式求解时间.(2)设最大速度为v,根据第一问的思路,分别得到加速、减速和匀速的时间(包含v的表达式),最后代入数据求解;解答:解:(1)据题得 h=+=+=48m解得:v m=8m/s<9m/s故电梯升到楼顶的最短时间是 t min=+=+=12s(2)先匀加速,后以某一速度v匀速,再减速,设加速时间t1,减速时间为t2,则t1=、t2=,h=(t1+t2)+v(15﹣t1﹣t2)联立解得v=4m/s,另一解不合理舍去.答:(1)若电梯运行时最大限速为9m/s,电梯升到楼顶的最短时间是12s(2)如果电梯先加速上升,然后匀速上升,最后减速上升,全程共用时间为15s,上升的最大速度是4m/s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理清电梯的运动过程,抓住总位移一定,灵活运用运动学公式进行求解.16.17.)由位移时间关系可知F==2019-2020年高一物理寒假作业(3)必修1二、选择题.1.(单选)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制动后能在2m内停下来,如果该汽车以40m/s 的速度行驶,则它的制动距离应该是()2.(单选)某军事试验场正在平地上试射地对空导弹,若某次竖直向上发射导弹时发生故障,造成导弹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3.(单选)一个置于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G,当用力F将它竖直上提,但没有提动,它对地面的压力等于()4.(单选)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叠放着A、B、C三个完全相同的物块,今用水平力F作用于B 时,A、B、C均处于静止状态,则()5.(多选)一汽车在路面情况相同的公路上直线行驶,下面关于车速、惯性、质量和滑行路程的讨论正确的是()A.车速越大,它的惯性越大B.质量越大,它的惯性越大C.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D.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所以惯性越大6.(单选)运动员原地纵跳可分为快速下蹲和蹬伸向上两个过程,若运动员的重力为G,对地面的压力为F,下列叙述正确是()7.(单选)如图所示x、y、z为三个物块,K为轻质弹簧,L为轻线,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若将L 突然剪断,用a x、a y分别表示刚剪断时x、y的加速度,则有()8.(单选)运动员用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攀上和匀速下滑时,他所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上和f 下,那么它们的关系是()二.实验题.9.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中需要调整好仪器,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松开纸带,使重物下落,打点计时器会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