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合一体系有效性运行报告

三合一体系有效性运行报告

三合一管理体系有效性运行报告公司自运行三合一管理体系至今,通过了外部审核、第三方审核、以及外部验厂审验等。

整体来看,体系运行是有效的、适宜的基本符合管理标准要求,但在个别方面及部门还存在着体系管控不严,执行标准降低、提供虚假资料等情况。

现将公司三合一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如下:(本报告分体系管理运行介绍部分、体系运行问题点、体系运行综合分析和体系提升建议四部份)第一部分:三合一管理体系有效性运行介绍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公司以科学的管理、先进的技术、规范的作业,坚持持续改进,不断为顾客提供高质量、高品位不同档次的产品和优质服务,实现社会和员工满意的环境和健康安全绩效。

公司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它涵盖了顾客投诉、产品交付、产品质量验收、环境噪声、职业病危害、安全事故及培训等七项主要指标:质量目标——顾客为主精细化;环境目标——减污增效、绿色安康;职业健康安全目标——遵循法规、降低风险减少伤害。

产品质量持续稳定符合要求并不断提高:质量目标中要求,2008年公司过程产品一次性检验合格率为:%,每年提高%。

最终产品一次性合格率为%,每年提高%。

从08年至今,过程产品一次性检验合格率、最终产品一次性合格率均达到质量目标中的要求。

不断提高公司的顾客满意程度:质量目标中要求,2008年,外贸客户满意度为%,每年提高 %;内销直接消费者满意度为%,内销经销商满意度为%,每年提高 %。

从08年至今,每年两次对顾客满意度进行调查,具体内容见下表。

•国际营销中心•国内营销中心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连续3年客户满意度均达到质量目标中客户满意度的要求。

形成持续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改进机制:公司通过不断地采用过程方法(PDCA模式),识别改进机会,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使产品符合性和管理体系有效性得到持续改进,促使公司整体业绩的改进和效率的提高。

第二部分体系运行存在的问题点问题点一:目标管理不明确问题建议描述: 1)皮业生产部的目标与每月的“目标指标达成报告”不一致;2)公司制订了“万元产值降耗每年以%降低”的目标,但未分解落实到相关的职能和层次,也提供不出对其进行监测的证据。

整改建议:1)结合目标实际制定各部门“2011年质量、环境、职业健康管理方案”并规范“2011年部门月度目标达成报告”项目,达到目标一致、真实反映客观实际;2)“万元产值降耗每年以%降低”的目标,分解到生产厂加以控制考核。

验证情况:经验证,生产厂提供的1-4月份月度达成报告均根据2011年质量、环境、职业健康管理方案分解而来,达到目标一致、真实反映客观实际。

在管理方案中增加上“万元产值降耗每年以%降低”的目标,分解到生产厂加以控制考核。

问题点二:质量控制远远达不到体系目标要求问题颠三:环境因素及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不到位问题建议描述:环境因素及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不到位,现场发现有些部门或区域的环境因素及危险源识别、评价有漏项或不具体。

例如:公司外围四周的放到设施、化学品仓库、公司旗舰店(折扣店)、门卫对外来包裹(邮件)和人员的控制等等,都没有纳入到公司的危险源管控范围之内,从而反映出主管部门体系管理人员的匮乏与不重视。

整改建议:由管理科结合年度危险源辨识,对股份公司所有部门的危险源进行重新辨识,做到辨识清楚、措施合理、不漏项;验证情况:经验证,管理科在2011年3月份对股份公司所有部门的危险源进行重新辨识,辨识清楚、措施合理、不漏项。

问题颠三:培训计划、培训总策划不到位,培训职位走过程问题建议描述:在每月内审及2011年上半年大内审过程中发现,股份公司:部分部门(如基建科、招标办)的培训计划及培训记录尚未建立;国际营销中心:部分部门(如供应链运营中心)有培训计划,但无培训记录;对于生产厂的特殊岗位培训,从事刷胶岗位的部分人员(如鞋材中底车间)无上岗证;国内营销中心:各部门的培训计划及培训记录尚未建立。

整改建议:要求人力资源部策划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对企业发展起支撑作用的企业各层次员工的培训系统,严格按照HD/C——04《培训管理制度》的要求执行。

验证情况:在5月份下达不符合项通报,跟踪、验证工作在6月份完成。

问题点四:记录与实际工作不相符:问题建议描述:记录与实际工作情况不符,出现两层皮现象。

例:在HD/B——01生产提供控制程序条款中规定:“生管科每周度对各科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填写“生管科进度周考核表”,对于完不成任务的单位下达纠正(预防)措施表”。

查看生管科进度周考核表上,每天达成都超过100%,但在实际工作中,并不是每天都能完成产量。

整改建议:验证情况:问题点五:目标不能一次性定位,过程中变动不能及时反映在文件中5、组织架构变动频繁:由于组织架构变动频繁,部门职责相应变动,给三合一体系的落地实行上造成一定麻烦。

三、管控风险综合分析:经过内外部审核,对公司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了统全面、系统的排查,三合一管理体系的运行是符合标准要求,是有效的。

第三部分体系运行综合分析第四部分体系再提升的建议如何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企业贯彻ISO9000标准不仅仅是为了取得认证证书,更主要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只有通过有效的质量管理活动降低成本,提升产品实物质量水平,才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最终获得经济效益。

那么,企业如何使所建立的质量体系更加有效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需求呢?在阐述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之前,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有效性?ISO9000:2000颁标准中对有效性的定义: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

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是指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结果实现预定目标的程度,有效性至少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实现本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程度;2、产品质量持续稳定符合要求并有所提高;3、不断提高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程度;4、持续的质量改进机制已经形成。

其次还应解决一个现存的认识问题,即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产品质量要求的关系。

ISO9000标准是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这种要求是通用的,适用于各种行业或经济部门的,提供各种类别的产品,包括硬件、软件、服务或流程性材料,各种规模的组织。

但是,每个组织为符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而采取的措施却是不同。

因此,每个组织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产品要求反映在技术规范、产品标准和规范、合同协议以及法律法规中。

对每一个组织来说,产品要求与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缺一不可,不能互相取代,只能相辅相成。

产品质量必须充分满足顾客的需求,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对组织提供合格产品的能力的要求,这种能力,最终还是要通过持续地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来证实。

因此,产品质量满足要求是第一位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对产品要求的补充。

顾客买的是产品,不是体系。

顾客在购买产品时,需要组织证实其质量管理体系满足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其目的仍然是为了确保顾客所购买的产品能充分满足规定的要求。

切不可过分夸大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不能认为只要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质量自然而然就会满足要求。

下面分二个方面阐述如何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根据两年多来现场审核的经验和对标准的学习和理解,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见:1、建立适合本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方针是与经营宗旨相一致的,与产品要求相适应,要体现对顾客的承诺、对持续改进的承诺,有能为目标的提出提供框架。

因此质量方针不能是空洞的口号,要根据本组织的产品、顾客定位和预期的产品质量水平确定。

质量目标应以质量方针所提供的框架展开,为确保组织的质量目标的实现,相关职能和层次要依据组织的质量目标要求确定各自的质量目标,并落实到全体员工的活动中。

从体现对顾客的承诺的角度,质量目标往往即可与产品性能有关,如产品的使用寿命、维修保障性、服务的及时性等,又可落实到产品实现过程的质量,如产品的合格率、保修等候时间、服务等候时间等。

从体现持续改进角度,目标可能与顾客的满意程度有关。

质量目标应是可测量,而且相关职能和层次的质量目标应尽可能的量化,以便比较实施结果,进行持续改进。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不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点缀,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情况,是作为质量管理体系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重要证据。

2、建立质量信息管理过程:在2000版ISO9001标准中条规定:“组织应确定、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以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评价在何处可以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数据分析应提供以下有关方面的信息:a)顾客满意;b)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c)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及趋势;d)供方。

建立质量信息管理过程的目的是为了评价质量目标(包括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确定需要改进的区域。

质量信息的管理过程包括质量信息的名称、记录、传递、统计、分析、报告方式以及相关的职责。

组织应建立一套统计报表,定期检查、考核各级和各职能部门的质量指标完成情况,促进并激励员工为实现质量目标而不断积极进取。

应充分利用统计工具,对大量的质量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找出主要问题(包括潜在的),提出改进的建议和要求。

3、改进内部质量体系审核一个组织不仅应积极开展内部质量体系审核,还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开展产品和关键过程的质量审核。

通过分析每月进行的产品质量审核和过程质量审核积累的数据,可验证产品质量和过程质量波动情况以及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得到有效实施。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做法大有改进的必要。

目前,大多数组织的做法基本与认证审核相同,既由兼职的内审员每年集中几天时间对所涉及的体系要素和部门全面审核一次,这样做法的缺点第一是将内审作为一种临时的任务,而不是作为重要的、日常的工作对待,不能引起各级领导和员工应有的重视;第二内审员全部是兼职的,一年只做几天的审核工作,审核经验少,不熟练,审核能力难以提高,审核结果的有效性差。

据了解,欧美发达国家的企业很少采用集中式的内部质量体系审核,而多采用分散式审核的方式,分散式审核的特点:(1)设立一名专职人员负责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和质量信息的统计分析工作。

(2)如果每月进行一次审核,每次审核一个或两个部门,可以在一个审核周期内对质量体系涉及的各个部门和要素至少审核过一次;(3)对薄弱的和重要的区域增加审核的频次,在一个审核周期内安排2次甚至3次审核,以督促其改进;(4)每次审核由专职人员担任组长,再配上一名或两名具备能力的兼职内审员;(5)专职人员负责编制年度滚动审核计划和每次审核的计划,对不合各项进行跟踪和验证,并编写审核报告。

采用分散式审核的最大优点是:将内部质量体系审和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有专人负责并使之经常化;总审核天数比集中式审核大大增加,使审核深入、细致;专职人员审核经采用分散式审核的最大优点是:将内部质量体系审和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有专人负责并使之经常化;总审核天数比集中式审核大大增加,使审核深入、细致;专职人员审核经验多,审核能力高,责任心强,极大地提高了审核结果的有效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