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复习学案第二部分区域地理—世界地理第八章两极地区班级姓名学号▲考试说明要求: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不同尺度区域(如大洲、地区、国家)的主要地理特征—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特征,极地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
▲基础知识梳理:一、地理位置:二、自然环境特征三、极地科学考察四、极地环境保护▲高考演练:一、据地质学家估计,北冰洋海底储藏着全球四分之一未勘探的石油和天然气,很可能是个“大油库”。
近年俄、美、加等国纷纷在北极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北极形势骤然紧张。
读地球极地投影图,回答1-3题。
1.近年北极地区争夺日益激烈,其原因不可能是A.北冰洋海底储藏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B.气候变暖使北极地区海底出露引发领土争夺C.近年自然资源价格的提升将使资源的竞争愈加激烈D.气候变暖将使北冰洋航海线日益繁忙2.甲乙丙丁四海峡(或运河)中,位于板块生长边界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3.关于丙、戊两运河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都是两大洲的分界线②都在同一国境内③两端都直接连接大洋④都是石油的重要运输通道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二、读“南极洲等高线图”(图4)和“南极洲四个气象站气温曲线图”(图5),回答1-2题。
图4 图5 1.法拉第站在哈利湾站的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2.关于四个气象站气温的正确叙述是A.最低气温均出现在7月 B.各站之间的气温差异夏季最大C.气温季节变化最小的是法拉第站 D.南极气温年较差为22℃三、中国第22次南极科考队乘“雪龙”号科考船于2005年12月18日到达中山站,12月24日从中山站出发前往格罗夫山考察。
除完成各项科学考察任务外,此次考察将为我国在南极大陆建立第三个考察站做前期准备工作。
读图,完成1-2题。
1.中山站距图中最高点的直线距离约是A.500千米 B.1 100千米C.1 300千米 D.1 800千米2.科考队员按图示箭头由第二宿营点出发到格罗夫山考察,其前进的方向是A.先向西北,再向西南,最后向西北 B.先向东北,再向东南,最后向东北C.先向东南,再向东北,最后向东南 D.先向西南,再向西北,最后向西南四、2008年2月26日“植物界诺亚方舟”仓库在北欧挪威的西斯匹次卑尔根岛(图1)正式落成,以便在地球遭遇极端灾害后还能保存世界各地的生命种子。
选择仓库建在此处最主要的原因是A. 寒流流经此处,气候寒冷B. 国际航线众多,交通便利C. 人烟稀少,安全性好D. 冷高压控制之下,气候严寒五、2004年7月28日,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78055’N,11056’,E)建成。
据此回答1-2题。
1.从黄河站往正南方,将到达A.斯堪的纳维亚半岛B.西伯利亚 C.阿拉斯加 D.大不列颠岛2.黄河站至北极点的距离约为A.600千米 B.900千米C. 1200千米D.1500千米六、2001年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穿越北极的国际航线试飞成功,从上海(31°N,121°E)至芝加哥(42°N,88°W)仅用15小时35分钟。
读图回答1-4题。
1.若飞机北京时间5月20日5时55分从上海飞往芝加哥A.一路上都是白天B.伦敦会位于飞机的正北方向C.北极星的高度保持不变D.经极点附近机罗盘不受干扰2.阳光直射图2中曼萨尼约港口(19°N)那天,晨昏线(圈)与纬圈切点的纬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别是A.66°34′S和38°B. 66°34′N和38°C. 71°S和0°D. 71°N和0°3.在5月份,开普敦A.昼长于夜且昼逐渐变短 B.昼长于夜且昼逐渐变长C.昼短于夜且昼逐渐变短D.昼短于夜且昼逐渐变长4.当我国南极中山站处于极昼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各地河流封冻影响通航B.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频繁C.非洲热带草原上动物成群北迁D.澳大利亚小麦收割基本结束七、北京时间2005年1月18日3时16分,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成功抵达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这是人类首次到达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海拔4093米)。
请读图并完成下列1-6题。
1.下列南极科学考察的4个地点中,全年不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A.极点 B.南极冰盖最高点 C.冰点D.磁点2.对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位置会移动②高度会变化③南极大陆的最高点④冰盖下有世界最大的铜矿A.①③ B.②④C.①② D.③④3.南极冰盖最高点位于极点的正北方向。
判断依据是A.方向标 B.海陆位置C.经线D.上北下南,左西右东4.南极洲和北冰洋都地处高纬度地区,但南极洲比北冰洋更冷。
下列说明错误的是A.南极洲热容量比北冰洋小B.南极洲地势比北冰洋高C.南极洲阴雨天比北冰洋多D.南极洲冰层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比北冰洋强5.下列对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夜空会有极光出现②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大洲③七大洲中跨纬度最多的大洲④有煤、铁等多种矿产资源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6.当前,全球资源紧缺,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为了尽可能保持南极这片净土,人类在南极地区的合理活动应该是A.停止在南极洲的一切活动B.进行适宜的科学考察C.对各种资源进行实验性开采 D.对各种资源进行商业性开发1.A、B、C、D为科学考察站,中国南极长城站的代号是。
2.A.B、C、D四个科学考察站中,离北京最近的是。
3.E地夏季的气候特点是,F地冬季的气候特点是。
九、阅读下列资料,并结合有关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10分)北极地区的战略位置重要,资源丰富。
近年来,我国多次组织科学考察队在北极地区开展多领域考察研究。
2004年7月28日中国北极黄河站(约79°N,12°E)在北极地区建成并投入使用。
这是继南极长城站(约62°S,59°W)、中山站(69°S,76°E)之后我国第三座极地科学考察站。
1.下列关于北极地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多项选择)A.海岸线曲折,建港条件好B.北冰洋连接三大洲两大洋,位置重要C.世界上淡水含量最丰富的地区D.摩尔曼斯克是北极圈内最著名的不冻港2.在北极地区的夜空,经常出现色彩绚丽的光弧,被称为,它主要是由来自太阳外部层的带电粒子流与地球高空大气磨擦而产生的。
3.我国三个极地科学考察站中,位于西半球的是站,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常年盛行东北风的是站。
4.一年中,黄河站极夜持续时间大约为(单项选择)A.1天B.3个月C.6个月D.9个月5.我国建立北极黄河站的主要目的是(多项选择)A.研究企鹅、海豹的生活习性B.了解北极环境变化对全球的影响C.获得参与北极地区事务的权利D.创建科研平台,解开众多学科謎团1.写出B、C所在大陆有领土位于北极圈以内的国家名称。
(至少二个,2分)2.图中A、B、C三个字母所处的气压带应为,当该气压带被大陆相反的气压中心切断时,亚欧大陆的等温线向凸出。
(2分)3. ①D海峡与E岛屿纬度相当,D海峡在E岛屿的方向。
E岛所在国家海洋渔业发达,简单分析其自然原因。
(4分)4.简单分析 F岛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
(4分)十一、读图,回答问题。
(18分)1.当太阳直射图中M点时,一艘考察船从某国N港起航,此刻正是月日时(北京时间)。
(6分)2.N港是该国第一大港,中国南极长城站大致位于它的方向。
(4分)3.考察船在向南极长城站行驶过程中,船员经历的下列事象哪些是真实可信的? ( )(填—个或—个以上字母)(8分)A.启航时当地正值旱季B.考察船可以顺洋流航行C.途经某发达国家,补充大量肉类、奶酪D.途经某世界著名渔场,捕获大量渔产品E.沿途测得的海洋表面温度逐渐上升F.途中白昼时间逐日缩短G.发现巨型冰山以及鲸群、白熊、海豹H.穿越德雷克海峡进入大西洋十二、资料表明,近年来北冰洋海冰融化速度加快,流出北冰洋的洋流增强。
同期,墨西哥湾暖流较为稳定,北大西洋暖流速度减缓。
据此并读图5,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图5中A处洋流流速的变化表现为(加快或减慢)。
(2分)2.B处海水蒸发量增加,对同纬度东岸陆地造成的影响及原因是。
我国可能受此影响的地区是。
(8分)十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材料一图14是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航线和P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科考队在南极冰盖之巅———冰穹A(海拔4093米)的昆仑站成功安装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光学望远镜AST3-1, 用于对超新星、太阳系外行星、瞬变天体的研究。
1. 昆仑站所在地区大气透明度极佳,其原因主要有哪些?该地在什么时期,可以用光学望远镜24小时不间断地对星空进行天文观测。
(3分)2. 我国南极昆仑站建有象征国家权益的地理测绘标志,可精确测量该标志地理坐标和海拔高度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1分)3. 科考船往返中山站和乌斯怀亚港之间可能遇到的困难有有哪些? (2分)4. 分析P大陆自然带分布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
(4分)5. P大陆热带草原带最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试分析其有利条件。
(4分)一、B A A 二、A C 三、C A 四、C 五、A C 六、A C C D 七、D C C C D B八、1.A(2分)2.B(2分)3.温和多雨(2分)温和多雨(2分)九、1.BD2.极光日冕3.长城长城黄河4.B5.BCD十、1.俄罗斯、瑞典、挪威、芬兰2.副极地低气压、南(低纬)3.西、寒暖流交汇、岛屿附近大陆架较广,海水浅、能获得教多的太阳辐射能。
4.面积最大的岛屿;有大陆冰川覆盖;极地气候;有极昼极夜现象。
十一、1.12 22 102.悉尼东南3.BCFH十二、1.减慢2.增温增湿(降水量增加,增加其冬春的降水量),上升水气随西风(带)进入欧洲(亚欧)大陆新疆北部地区(或西北地区)十三、1. 常年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海拔高,空气稀薄;污染小(任答两项) 极夜2. 全球定位系统(或GPS)3. 狂风巨浪;洋流;冰山;低温(任答两项)4.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经度或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
5. 大牧场放牧业草场广阔;气候适宜;技术水平高;交通便利;地广人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