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二章总论1、会计的基本职能有哪些?会计有哪些目标?核算与监督;会计核算:通过价值量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证报告的工作。
票据审核--确认计量--会计凭证--记账会计核算特点: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可以采用三种量度(货币量度、实物量度、劳动量度);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对各单位经济活动全过程的反映。
会计监督: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评等具体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要求进行,以达到预期目的。
会计监督特点:1.通过价值指标进行2.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全程监督。
3.监督的依据合法性和合理性总目标:提高经济效益具体目标:1.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信息。
(基本目标)2.反映企业管理层的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2、会计对象具体由哪些要素构成?写出会计等式,简要分析其恒等性?会计对象:基层单位组织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从采购原材料直到产品销售,资金回笼。
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费用1、2、各要素的定义和内容?资产: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负债: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所有者权益: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权益,是资产扣除负债后的余额收入: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费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利润:收入减去费用后的结果。
3、4、分述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和具体内容?会计主体企业会计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与经济法人不是一个概念。
一般情况下,经济法人是会计主体,而会计主体不一定是经济法人。
持续经营是指假定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会按照当前规模持续经营下去(如果没有明显证据证明企业不能经营下去)。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货币计量用货币来反映一切经济业务是会计核算的基本特征。
5、试述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内容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6、什么是会计方法?有哪些主要方法?会计方法是指用何种手段去实现会计的目标,完成会计核算与监督的职能。
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考核会计预测会计决策第二章会计处理方法1、什么是会计确认?有哪些类别?试述会计确认的标准?在会计核算系统正式接受、记录经济业务的有关数据之前,应进行必要的确认,以排除不属于会计核算范围的经济数据。
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会计确认的标准:1、2、经济信息的可定义性3、4、经济信息的可计量性5、6、经济信息的可靠性7、8、经济信息的相关性5、6、什么是会计计量?有哪些会计计量属性会计计量是在会计确认的过程中,根据被计量对象的计量属性,选择运用一定的计量基础和计量单位,确定应记录项目金额的会计处理过程。
会计计量属性:1、2、历史成本3、4、重置成本5、6、可变现净值7、8、现值9、10、公允价值7、8、会计记录有哪些方法?1、2、设置会计科目及帐户3、4、复式记账5、6、填制与审核凭证7、8、登记账簿9、10、成本计算11、12、财产清查9、10、试述会计循环的基本步骤。
1、2、初次确认3、4、入账5、6、过账7、8、结账9、10、编制调整前的试算平衡表11、12、编制期末调整分录并过账13、14、编制调整后的试算平衡表15、16、编制期末财务会计报告第三、第四、四章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1、2、什么是会计科目?设置时应遵循哪些原则?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标志或项目。
设置会计科目遵循的原则:1、2、设置会计科目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3、4、设置会计科目必须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5、6、设置会计科目要将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7、8、设置会计科目的名称要简单明确、字义相符、通俗易懂9、10、设置会计科目要保持相对稳定性3、4、什么是借贷复式记账法?其记账规则是什么?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会计的基础课程始于借方和贷方。
借方在账簿的左侧,贷方在账簿的右侧。
在这里,要牢记一条不变的定律:“借方=贷方”,换句话说,在任何交易中,都必须同时登记到账簿的左右两侧,其原则如下:(1)资产增加时,记入左侧;资产减少时,记入右侧。
(2)负债增加时,记入右侧;负债减少时,记入左侧。
记账规则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可以概括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1.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同时分别记录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去;2.所记录的账户可以是同类账户,也可以是不同类账户,但必须是两个记账方向,既不能都记入借方,也不能都记入贷方;3.记入借方的金额必须等于记入贷方的金额。
借贷记账法是复式记账法的一种。
它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为理论依据,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科学复式记账法。
5、6、什么是试算平衡?其基本原理是什么?试算平衡,就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按照记账规则的要求,对本期账户记录进行汇总计算和比较,以检查和验证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7、8、账户按会计要素(经济内容)分为哪几大类?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共同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9、10、账户按用途、结构分为哪几大类?1、盘存账户2、资本账户3、结算账户4、损益计算账户5、跨期摊提账户6、成本计算账户7、财务成果账户8、调整账户第五章会计凭证1、什么是会计凭证?有哪些种类?其作用是什么?会计工作中记录经济业务的书面证明,是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种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会计凭证的作用:1、2、提供经济信息和会计信息3、4、监督、控制经济活动5、6、提供记账依据7、8、加强内部控制、完善经济责任制2、什么是原始凭证?有哪些种类?应具备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应如何审核?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由业务经办人员直接取得或填制,用以记录、证明经济业务的内容及发生和完成情况,并明确有关经济责任的一种凭证。
种类:1、2、外来原始凭证3、4、自制原始凭证:(一次性凭证、累计凭证、记账编制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审核:1、2、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3、4、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5、6、审核原始凭证的合理性7、8、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9、10、审核原始凭证的正确性11、12、审核原始凭证的及时性3、什么是记账凭证?有哪些种类?应具备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应如何审核?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的、反映经济业务内容、指明应记账户名称、方向、金额,并直接作为记账依据的会计凭证。
种类:1、2、通用记账凭证3、4、专用记账凭证(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审核:1、2、内容是否真实3、4、项目是否齐全5、6、科目是否正确7、8、金额是否正确9、10、书写是否正确4、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有哪些区别1、填制人员不同。
原始凭证大多是由经办人员填制的;记账凭证则一律是由会计人员填制的。
?2、填制依据不同。
原始凭证是根据已经发生或者完成的经济业务事项填制的;记账凭证则是根据经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的。
?3、填制方式不同。
原始凭证只是记录、证明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者完成;记账凭证则是一副会计科目对已经发生或者完成的经济业务进行归类、整理。
?四是作用不同。
原始凭证是填制记账凭证和登记明细账的依据;记账凭证则是登记会计账簿的依据。
第六章会计账簿1、账簿的定义及类型?会计账簿是由具有一定格式、互有联系的若干账页所组成,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连续、系统地分类记录各项经济业务,反映会计对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簿记。
2、记账错误的更正方法有哪几种?分别适用于什么情况?错账两种情况:1、记账凭证正确,过账错误。
2、记账凭证错误,造成账簿记录随之而错,包括科目用错,方向写反,金额数字写错等。
账簿记录的错误被查找出来之后.要根据错误的性质和具体情况,采用正确的方法更正。
常用的错账更正方法有:1、划线更正法记账凭证正确,账簿登记错误(1)在错误记录上划一条红线注销。
文字错误可以只注销错字,数字错误必须将整个数字全部注销。
被注销的记录仍要清晰可辨,以备查考。
(2)记账人员在注销处加盖个人名章,以明确责任。
(3)登记正确的记录。
2、红字更正法(记账凭证错误,进而过账错误)红字更正法也称红字冲账法,一般有两种做法:(1)全部冲销如果记账凭证中的科目错误或借贷方向错误,并已过账,应采用红字更正法全部冲销①② 填制一张与错误记账凭证内容相同的红字金额记账凭证并据以入账,冲销错误记录。
在红字金额凭证的摘要栏注明“注销×月×日第×号凭证”。
②用蓝字填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并据以入账,更正错账记录。
在蓝字更正凭证的摘要栏注明“重填×月×日第×号凭证”。
(2)部分冲销如果记账凭证中的科目、方向都没有错误,只是错误金额大于应记金额并已过账,应采用红字更正法进行部分冲销。
具体做法是:填制一张科目和方向与错误凭证相同,但金额是多记差额的红字金额凭证并据以入账,冲销多记的金额。
在部分冲销凭证的摘要栏注明“冲销×月×日第×号凭证多记金额”。
3、补充登记法如果记账凭证中的科目、方向没有错误,只是错误金额小于应记金额并已过账,应采用补充登记法进行更正。
具体做法是:填制一张科目和方向与错误凭证相同,但金额是少记差额的蓝字金额凭证并据以入账,补记少记的金额。
在补充登记凭证的摘要栏注明“补记×月×日第×号凭证少记金额”3、试述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原理。
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两者登记的经济业务内容相同,只是详简程度不一样。
因此,在核算中,对两者要采用平行登记的方法。
所谓平行登记,就是凡涉及明细账户的同一笔经济业务要在总分类账户和所属明细分类账户中按同依据、同时、同向、同金额的方法进行登记,它的要点如下:(一)同时登记。
即对同一经济业务,在同一月的会计期内,既要记入有关的总分类账户,又要记入它所属的有关明细分类账户,不能漏记或重记。
(二)方向相同。
即总分类账户的登记在借方,明细分类账户也应登记在借方;总分类账户的登记在贷方,明细分类账户也应登记在贷方。
(三)金额相等。
即将一笔经济业务记入几个明细分类账户时,则记入总分类账户的金额,应与记入几个明细分类账户的金额之和相等。
(四)依据相同。
即对发生的经济业务,都要以相同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即登记有关总分类科目,又登记其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