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小中大教学总目标

幼儿园小中大教学总目标

大班教学目标一、日常生活1.有良好的作息习惯,坚持早睡早起,不迟到,不随意请假。

2.保持个人卫生,并能维持公共环境的卫生,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3.能熟练地使用餐具,保持自身桌面、地面干净,自觉清洁饭桌上的残渣。

4.能整理并保管好自己及班级的日常用品,学习用品、玩具及物品。

5.有自我控制饮食的初步意识和能力,主动饮水,少吃冷饮,喜欢吃各种食物、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6.身体内外主要器官的名称及主要功能,在日常行为中,懂得简单的保护方法。

7.了解换牙的有关知识,乐于接受牙医的治疗。

8.坐、站、行、阅读、书写姿势正确。

9.情绪稳定,懂得用语言表达情绪,有较好的自制能力。

10.初步学习在不同场合和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情感,能正确对待、接受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11.能独立完成值日生工作。

12.正确使用各种大小器械、用具,注意防止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遇到危险或意外发生时,能及时通知成人,并听从成人指挥,保护好自己。

13.让幼儿认识有关安全标志,学习主动遵守交通规则;教育幼儿不玩火及危险物品,学会逃生的方法。

14.让幼儿了解流行性疾病的危害,学会预防流行性疾病的方法。

二、社会1.培养幼儿基本的自我控制及应变的能力。

2.指导幼儿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使幼儿掌握分享、合作、谦让、互助等基本的社会技能。

3.引导幼儿观察和了解周围的自然环境,知道一些主要的自然景观,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4.了解三八妇女节、五一节、六一节的意义,感受节日气氛。

5.引导幼儿了解并逐步掌握基本的社会公共规则,形成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

6.使幼儿掌握基本的文明礼貌用语,并养成懂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7.使幼儿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并乐于帮助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8.进一步引导幼儿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愿意学习他人的优点,不讥笑他人的缺点,不自满,敢干承认并改正自己的缺点。

9.幼儿能做到做事有信心、有耐心,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10.引导幼儿逐渐加深对父母、老师、同伴及其他相关社会成员的了解,学会同情、关心他人,并乐于帮助他人。

发幼儿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三、语言1.能自觉遵守谈话的规则,进步提高语言交往水平。

2.有重点地讲述实物、图片和情景,突出讲述的中心内容。

3.讲述时语言表达流畅,用词用句较为准确。

4.在日常生活中丰富幼儿词汇。

5.在日常生活中能迅速把握和理解游戏中较复杂的多重指令。

6.在阅读过程中积极学认常见的汉字,了解汉字的由来和简单的汉字认读的规律,并主动探索汉字的愿望7.日常生活中学习用自创的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活动。

8.能自己制作图画书,并能根据故事内容添加自己创作的文字。

9.掌握基本的书写姿势,在有趣的图形练习中做好写字的准备。

10.乐意欣赏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在文学活动中积累文学语言,并尝试在适当场合运用。

11.能依据故事线索,联系个人已有经验扩展想象,进行续编。

12.在理解文学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有表情地朗诵。

13.在理解故事人物性格特点的基础上,生动有趣地进行表演。

进一步掌握戏剧表演的程序和方法,并学会与同伴协商、合作。

四、数学1.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学习按两个特征在表格中摆放图形;学习在表格中勾画图形的特征及按勾画好的特征寻找图形。

2.教幼儿认识圆柱体、球体。

3.学习解答口述应用题、补充应用题和自编口述应用题。

4.学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

5.继续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学习自然测量。

6.以自身为中心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会向左、右方向运动。

7.培养幼儿能与同伴友好、合作地进行数学游戏,启发幼儿在小组活动中,能采取轮流、适当等待、协商等方法协调与同伴的关系。

8.能用文字、图画记录及讲述操作过程。

9.培养幼儿主动、积极地进行数学活动,愿意争取完成多项活动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愿意参加数学问题的讨论,学习有条理地摆放、整理活动材料。

1.知道一年四季与自然环境变化的特征。

2.了解动、植物与生存环境的相互关系。

3.继续向幼儿介绍能理解和能看见的现代社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4.能主动运用多种感官,探索事物与现象,发展观察力。

5.会用语言与别人交流自己的发现探索过程和方法,能说出有关的问题和表达自己对事情的看法。

欢并积极主动参加科学活动,主动探索周围自然界并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准确观察并记录天气的变化,了解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8.能用文字、图画记录及讲述操作过程。

六、体育锻炼:1.能倒着快走。

能快跑30米。

3.能步行2公里、连续跑1分半钟。

4.学习走过高40厘米、相隔30厘米的物体,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5.能用力蹬地连续纵跳触物(物体离幼儿举手指尖35厘米左右)。

6.能双脚站立由高35厘米处往下跳、落地较稳。

7.继续学会助跑跨跳、跳距不少于50厘米;学习助跑跳远、跳距不少于40厘米。

8.继续学习行进跳,能连续向前跳跃3个不少于高30 厘米、宽15厘米的障碍物。

9.继续学习单手将沙包等掷出4米远、并会肩上挥臂投过高2米的障碍物。

10.继续学习连续拍球。

11.能侧身、缩身钻过50厘米高的拱型门。

12.继续能在单杠、横杠上做短暂的悬垂动作、在攀登绳(棒)上爬高约1、5米。

13.能熟练地掌握匍匐爬的动作。

14.能听口令和信号做出相应动作、能按信号迅速集合、分散、整齐列队、变化队形。

15.能随音乐节奏合拍、有力、到位、有精神地做轻器械操和体能操。

16.继续掌握跳绳的技能。

17.会用各种球、绳、棒、圈、积木、报纸、轮胎等物体进行各种身体活动和身体锻炼。

18.懂得在活动中要合作、负责、宽容、谦让、遵守规则、爱护公物、有较好的集体观念。

19.学会系鞋带。

20.能用陶泥、沙、水、废旧物品进行手工活动。

21.继续学习用绳、毛线、纸条进行编织。

1、喜欢歌唱,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2、能根据不同的合作歌唱要求控制、调节自己的歌声;3、在集体中能产生默契感,会领唱、齐唱;4、能较准确地按音乐节奏做基本的模仿动作,舞蹈动作;5、能利用自己掌握的空间知识进行简单的创作性的动作表演;6、进一步学习更多种类的打击乐,并初步学习制作简单的打击乐器,在集体演奏中,能按指挥的手势正确地做出反应。

7、喜欢并较自信地使用不同的艺术手段,来表达欣赏音乐、舞蹈作品的感受。

八、美术1.学习水墨画。

2.学习版画、拒水画技能。

3.掌握粘贴、撕、剪、折,各种材料的基础上,学习塑造和制作不同形态的手工制品来表现自己的意愿。

4.进一步掌握写生画的技能。

5.学习干净、整洁、有序等良好的手工活动习惯。

6.能综合利用各种材料、工具和技法来布置环境,制作玩具、礼品、演出服饰、道具等。

7.引导幼儿欣赏、理解各种美术作品,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8.学习用花边或图案装饰作品。

幼儿园中班教学目标健康(一)喜欢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乐于参加老师引导下的各类活动。

(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良好生活习惯与健康的关系,初步具有生活自理能力。

(三)爱清洁、讲卫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能保持个人卫生,愿意参与幼儿园的环境整洁活动。

(四)进一步认识人体的主要部分,了解其功能及保护的方法。

(五)增强自我保护的观念,学习避免危险和意外事件的有效方法。

(六)初步了解预防接种对健康的作用,具有一定的预防疾病的知识和能力。

(七)能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初步养成运动的习惯,愿意到大自然中去锻炼身体。

(八)会利用大型和小型多样的运动器械开展身体锻炼活动,学习的秩序地收拾运动器具。

在进行走、跑、跳、钻、攀、投、平衡爬等动作和做体操时轻松协调。

(九)在体育活动中学习遵守规则,初步具备不怕困难的勇敢精神。

语言(一)能主动、有礼貌地与老师、同伴交流,情绪愉快,喜欢阅读图书,欣赏和表达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情境。

(二)能认真地倾听他人说话,不插嘴、不随意干扰,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三)能用较完整的语句讲话和回答问题,声音响亮,速度适中,会运用较多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理解并运用常用的副词、连接词、重叠词、反义词等。

(四)会看多幅图片和情境表演,在观察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掌握图片和表演情节的过渡,并讲述整套图片和情境表演的内容。

能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回忆讲述生活趣事或围绕主题进行谈话。

能在各类讲述中,学会运用新词。

(五)能正确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欣赏作品的语言,感受作品中语言的丰富和优美,会用语言、动作、表情表示对作品的理解。

会独立背诵诗歌,较完整地复述故事,在教师指导下会进行故事表演。

(六)会独立地翻阅图书,能理解和讲述图书画面的主要内容,初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七)关心周围生活中常见的标记并理解其含义。

(八)喜欢在集体中说普通话,发音清楚,声调较准确。

社会(一)能愉快地参加各项活动,体验与老师、同伴共同生活的乐趣。

(二)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初步学会和同伴交往、合作:学习处理交往中的冲突,并学习谦让和分享。

(三)关心和了解社会生活及各项社会行为规则,初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能遵守一日生活常规。

(四)学习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意见;愿意承担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的劳动。

(五)初步形成诚实、助人等良好品行。

(六)爱父母长辈、老师、同伴并能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爱集体、爱家乡。

科学(一)能主动地参加科学活动,大胆地探索周围自然界中的事物。

(二)会照料自然角的动植物,关心爱护动物和周围的自然环境。

(三)了解不同环境中个别动、植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四)积累周围环境中自然物或明显的自然现象与人们关系的具体经验。

(五)了解周围生活中科技产品及其与人们的关系,能正确安全地使用简单工具做小实验和小制作。

(六)学会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的主要特征,具有观察、比较和思考的能力,并会按照一定(指定、自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

(七)会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并与成人、同伴交流探索的过程与结果。

数学(一)能注意和发现日常生活、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关系,并产生探索的兴趣。

(二)会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形状、颜色)进行分类:尝试按自己确定的标准对一组物体进行分类。

(三)学习按量(粗细、高矮等)的差异进行7以内的正逆排序;学习按一定的规律排序。

(四)感知和体验10以内的数量,学习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正确判断10以内的数量。

初步体验等量关系和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

(五)认识1-----10的数字,理解其实际意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六)认识长方形、梯形,知道其明显的外形特征。

学习将长方形变换、组合,初步感知形状的守恒。

(七)认识上下、前后、正确运用上、下、前、后等方位。

(八)在日常生活中,能理解并会运用昨、今天、明天等词表示时间。

(九)在集体活动中,能听清楚老师的要求,自己选择数学小组活动,愿意在同伴面前讲述自己的操作活动过程和结果。

音乐(一)喜欢参加音乐活动,有较好的听音乐、看表演的习惯。

相关主题